脾脓肿
什么是脾脓肿?
脾脓肿虽少见但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伴有多发脓肿的免疫抑制病人中,脾脓肿的死亡率约占80%;而既往健康人群患有脾脓肿时其死亡率约为15~20%。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以及革兰阴性肠道菌群是较为常见的病原菌。其他一些如结核分枝杆菌、放线菌也是脾脓肿多见的感染病原菌。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热是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典型的脾脓肿三联症为:发热、左上腹痛和脾肿大。除典型的临床表现外还有纳差等全身症状。多数病人有膈肌抬高伴左侧反应性胸膜炎。约有50%病人脾脓肿的症状有腹部不适、脾大。大部分患者均有某种先驱感染史,以后出现败血症。 典型的临床表现有: ①腹痛:患者以持续性左上腹钝痛或胀痛为主诉伴呼吸或活动时疼痛加重。约25%~39%的病人有左肩部放射痛,表示炎症侵犯膈肌。 ②畏寒、发热:几乎所有病人均有寒战、高热,体温多达38~39℃或更高,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型。发热与畏寒是转移性脓肿的前驱症状。 ③脾肿大:脾脓肿患者左上腹可触及肿大脾脏,局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左上腹或左季肋部局限性皮肤水肿。 ④纳差、乏力等全身症状。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1、脾脓肿临床少见,误诊率较高,部分病例需术后确诊。但随着影像学的广泛应用,脾脓肿的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目前,脾脓肿的诊断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 有近期感染史或正患有感染性疾病。 ②出现寒战、高热,左上腹及左季肋部疼痛伴脾肿大。 ③既往有脾区外伤或脾栓塞史。 ④白细胞升高,血培养阳性。 ⑤B超、CT及X线等检查可见异常密度影。 2、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 (2) CT或B超对脾脓肿的诊断价值较高。早期未液化可见较脾脏稍高密度影,脓肿形成后可见脾肿大及液性暗区,同时可以确定脓肿的大小、部位及性质。增强CT扫描可见脾脏内均一的低密度影周围不强化。2/3的成人脾脓肿为单发灶,另有1/3的患者为多发脾脓肿,在儿童则相反。 (3)血液系统检查:脾脓肿的检查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增高。约有85%患者白细胞增高,核左移伴中毒颗粒。白细胞增高主要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部分严重病例白细胞可降低,提示感染严重,预后较差。 (4)超声检查:腹部B超是脾脓肿的首选诊断方法。特征为脾大,脾内回声增强,脾实质内出现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壁较厚、粗糙、边缘不整齐,脓肿内有气体生成时,可有强回声光点、光斑反射,彩色多普勒可显示脓肿的厚壁上丰富的血流信号,动态观察,脾内无回声区域可进行性增大。 (5)同位素扫描:可明确脾脓肿的大小及部位,属无创检查。 (6)脾动脉造影:可见脾增大,动脉期脾内有一无血管区的膨胀性肿块,脾血管移位、变直或分开,毛细血管期,脓肿呈现边缘不规则且模糊的充盈缺损。 鉴别诊断: 根据脾脓肿发展过程需鉴别的疾病有所不同,分为: 1.早期未液化时鉴别疾病 (1)脾恶性淋巴瘤:脾脏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脾脓肿的诊断可为脾脏原发,也可以继发于全身淋巴瘤的晚期,以后者多见。在淋巴瘤临床表现基础上合并脾脏增大,上腹部不适及左上腹痛,可出现腹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淋巴结活检有意义,声像图可表现为脾大,实质回声略低于正常脾脏,脾实质内出现单发或多发的低回声区,边界不规则,内部也可以发生液化,形成可间杂无回声与较强回声区。 (2)其他脾脏肿瘤:多数是转移瘤,以血行播散为主,大部分有原发灶症状。 (3)脾结核:少见,常为全身粟粒性结核的一部分。临床表现以结核中毒症状为主,伴上腹部疼痛。根据不同时期脾结核影像学改变,可有早期变性时表现为低回声,发生干酪样坏死,化脓早期时为高回声,液化后无回声。 2.液化后鉴别疾病 (1)脾囊肿:脾囊肿较常见可分为先天性和寄生虫(棘虫等)性囊肿。先天性囊肿常见,临床多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往往在查体时超声下发现形态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囊壁薄、光滑、透声性好、后方回声增强。囊肿合并感染同脾脓肿症状相似不宜鉴别。 (2)脾血肿:脾血肿常有左上腹部外伤史,以摔伤、外伤为主,血液刺激脾脏包膜引起左上腹疼痛,重者脾脓肿的诊断可有失血性休克等临床表现。分为脾真性破裂、脾包膜下血肿和脾实质内血肿。超声下见脾脏无回声区。
疾病治疗:
治疗: 根据血细菌培养应用敏感抗生素,适用于应用抗生素效果明显且脓肿较小病例,如效果不明显,应行脾脓肿的手术治疗。脾脓肿的手术治疗应根据病灶的单发或是多发而定。单发的脾脓肿可以通过经皮穿刺引流和抗感染治疗治愈,其治愈率可达75%,在单房脾脓肿患者其治愈率甚至达到90%。如果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失败,应当行脾部分切除术或全脾切除术。对于多发脾脓肿常常采用脾切除术、左上腹外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对于真菌性脓肿,可以予以抗真菌药物,不需脾切除或穿刺引流。
预防预后:
脾脓肿的病因: 1.转移性脓肿 多发生在已有感染存在并导致菌血症或败血症者,可使脾脏的固有防御能力下降而发生脓肿,约占75%。 2.原发性脾脏脓肿 脾脏的梗死、多发闭合性外伤合并血肿、开放性外伤以及脾囊肿(尤其是寄生虫引起的囊肿)均可由于组织坏死液化感染而形成脓肿,约占10%~15%。 3.邻近脏器的化脓性感染直接侵及脾脏 如胰腺炎、胃肠道穿孔等,约占5%~10%。 4.原因不明的脾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