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内脑膜瘤
什么是脑室内脑膜瘤?
脑室内脑膜瘤(intraventricular mcningiomas)是指发生于脑室脉络丛内的蛛网膜细胞的脑膜瘤。属于少见的颅内脑膜瘤,约占脑膜瘤的1.5%~4%。其中以侧脑室脑膜瘤(meningiomas of the lateralventricles)多见,也有偶尔发生于第三或者第四脑室的脑膜瘤。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侧脑室脑膜瘤在脑室内生长,早期患者的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不明显,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头痛,脑积水。 1.由于脑室空腔可供肿瘤生长.病人早期症状很少,待肿瘤增大影响脑脊液循环或压迫邻近脑组织时,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和神经功能受损症状。 2.40%~70%病人有头痛、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视力和视野障碍、对侧偏身感觉和运动障碍、步态不稳及癫痫等,其中,明显的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虚构、淡漠、语言能力下降等,极易误诊为精神系统疾病。 3.肿瘤在优势半球者,尚可引起语言障碍和失读,部分病人尚有一过性黑矇。
疾病检查:
诊断 1.脑室造影可以显示肿瘤充盈缺损。 2.脑血管造影示同侧脉络膜前动脉增粗、扭曲移位并引向肿瘤的异常血管内。 3.在CT扫描中,呈现孤立的等密度或者稍高密度,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增强后呈均匀一致的密度增强。周围可有水肿带。侧脑室脑膜瘤在增强后,有时候可以看见肿瘤与脉络丛相连,侧脑室扩大。 4.MRI的影像符合一般脑膜瘤的特点,通过MRl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肿瘤在脑室内的位置,肿瘤与室间孔,脑室壁,周围血管的关系。对于体积很小的肿瘤或者位于优势半球的肿瘤,结合CT以及MRI的影像,利用先进的神经导航技术,医生可以更准确的确定肿瘤的位置,选择损伤最小的手术途径。通过显微微创手术切除肿瘤。减少术后并发症。 5.对于较大的肿瘤,通过脑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侧脑室脑膜瘤的供血动脉为脉络膜前动脉和脉络膜后动脉。 鉴别诊断: 脑室内脑膜瘤主要应该与脑室内的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胶质瘤以及生殖细胞瘤相鉴别。 1.室管膜瘤起源于室管膜细胞。大多数位于第四脑室顶或者底壁,小儿多见。CT为脑室内等密度肿块,伴多发斑点状钙化以及小囊性变。 2.脉络丛乳头状瘤起源于脉络丛上皮,50%发生于第四脑室,其次在侧脑室三角区和体部。CT表现为高密度,均匀强化影。肿瘤形态不规则,分叶状或菜花状,多有钙化。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信号欠均匀,边界尚清楚。 3.胶质瘤被认为起源十室管膜基质的神经胶质细胞。多于青年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CT表现多样化,不均匀强化。脑室内胶质瘤的周围水肿比脑实质内胶质瘤少。肿瘤与脑室壁和透明隔关系密切。 4.生殖细胞瘤CT多为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强化均匀一致,肿瘤本身钙化少见。MRI上TI加权像为长或稍短信号,T2加权像为长或混杂信号。无囊性变时为中度强化。囊变后仪有环状强化。
疾病治疗:
治疗: 手术应争取全切以求根治。手术治疗为首选。多采用颞后回入路或者顶枕人路。位于优势半球的肿瘤在经颞后回入路时有可能出现术后失语,大多数病人在半年左右逐渐恢复。另外,手术后可能出现同向性偏盲,主要是损伤了视放射。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日臻成熟,和神经导航技术的应州。手术效果显著提高,上述术后并发症基本可以避免。 临床启示 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侧脑室脑膜瘤的最有效方法。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部位、性质、大小和血供等情况来决定。术中注意保护肿瘤与脑室膜之间的界面,特别注意脑室壁、丘纹静脉等重要神经血管结构。术中视肿瘤的大小于显微镜下采取分块或整块切除。如果术中残存少量肿瘤组织色绕重要神经或与脑室内侧部的丘脑粘连紧密可以保留,术后辅以γ 2射线放疗,以防勉强切除招致不可弥补的手术后遗症。若室间孔直径
预防预后:
病理 85%以上的肿瘤属于纤维型,质较硬。据文献报道,侧脑室脑膜瘤大约占颅内脑膜瘤的2%。三脑室和四脑室的较罕见。多发于中青年妇女。多发于侧脑室的三角区,蒙氏孔前方,早期呈圆形,后渐充填脑室形成相应形态,个别较大者,可呈圆球状,肿瘤可以向脑室前角、中央部、第三脑室发展,偶尔也可见向对侧侧脑室发展。尤以左侧多见,肿瘤起源于侧脑室脉络丛,脉络丛组织与硬脑膜共同起源于胚胎期的外胚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