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型扁平苔藓
什么是糜烂型扁平苔藓
?
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LP)是一种皮肤黏膜疾病,可单独发生于口腔黏膜或皮肤,也可同时或先后并发。1869年由wil-son首次报道,目前普遍认为是一种慢性浅在性的非感染性炎症。口腔病损称为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病率在0.5%~1%之间,是口腔黏膜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女性多发于男性。多见于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扁平苔藓表现多样,其中糜烂型是比较常见的类型,易与其他伴有溃疡、糜烂的疾病相混...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诊断要点 (一)根据临床表现 糜烂常与充血红斑、角化斑纹同时并发,疼痛明显,糜烂时加重,多有自发性疼痛。形状不规则,基底平坦,上覆暗黄色假膜,边缘充血发红,有轻度水肿,周缘有灰白色斑纹,可发生于颊、唇、舌背、舌侧腹、龈颊移行皱襞等部位。注意有无口腔之外的其他病损,尤其是皮肤、生殖器、指(趾)甲、头皮等部位的典型病损,如有则有助于OLP的诊断。 (二)活检根据OLP的病理变化特征明确诊断。 病理:为上皮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上皮角化层增厚或变薄,粒层增生明显,棘层肥厚亦可萎缩,上皮钉突呈锯齿状或变平消失,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膜下方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带。深层结缔组织可有毛细血管扩张。约1/2病例上皮及固有层可见均匀嗜酸染色小体,称作胶样小体。炎症越重越易见到,一般认为它来源于变性上皮细胞及变性的基底膜。多认为基底细胞变化是重要病理依据。 免疫病理表现: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基底膜区显示抗纤维蛋白染色呈强阳性,有连续性免疫荧光带,一般延伸到上皮固有层表层或上皮层,可见抗C3的细颗粒荧光或不连续线状荧光。诊断中须警惕OLP发生癌变的征象:长期糜烂溃疡不愈,或在同一部位反复发生;疣状上皮增生活跃,斑块表面粗糙或呈绒毛状;萎缩型表面光亮等。好发癌变的部位是舌腹口底。对此类病例需作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等进一步检查和组织病理检查,尽早作出癌变与否的诊断。 鉴别诊断 OLP表现为糜烂、溃疡或疱时,缺少明显的白色条纹,易与天疱疮、类天疱疮、剥脱性龈炎相混淆。 (一)天疱疮 临床检查有尼氏征阳性,病理可见棘层松解、上皮内疱、天疱疮细胞,免疫荧光见上皮棘细胞周围有IgG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翠绿色荧光呈网格状。 (二)类天疱疮 病理可见上皮完整,棘层无松解、上皮下疱,可见天疱疮细胞,免疫荧光见基底膜处可见均匀细线状翠绿色荧光。 (三)剥脱性龈炎 牙龈充血,水肿发亮,上皮剥脱形成糜烂充血,轻微触及即有明显疼痛等明显的敏感症状。病理见上皮下散在的炎症细胞,而非密集带状。但OLP的牙龈病损充血。四周有白色细网纹,触时疼痛较轻。
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与方案 (一)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全身状况 积极治疗全身的心身疾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局部治疗 ①去除局部刺激物:牙周治疗改善牙龈炎症,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残根、残冠、智齿等,消除因牙齿引起的创伤性因素;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局部应用,包括软膏涂抹、黏膜下注射等。 (三)全身治疗 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雷公藤、昆明山海棠、氯喹等。 (四)中医药治疗 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使用六味地黄丸、防风通圣丸、女金丹等中药辨证治疗。
预防预后:
病因 病因不明,目前多认为扁平苔藓的发病与肝炎,细菌、病毒、梅毒感染,寄生虫,遗传,精神因素,微量元素缺乏以及免疫功能紊乱等诱因有关。局部刺激因素对OLP的发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全身性系统性疾病被认为具有更加重要的相关性。例如消化系统(肝病、胃炎和胃溃疡、慢性结肠炎、胰腺病),心血管系统(冠心病、高血压),呼吸系统(肺结核、慢支、支扩、肺炎、支气管哮喘),泌尿系统(尿路感染、肾炎、肾结石),血液系统(贫血、紫癜、白细胞减少),内分泌系统(甲状腺病、糖尿病、月经紊乱),免疫系统缺陷以及关节炎、皮炎、外阴溃疡、神经官能症、癌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