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低血压
什么是慢性低血压
?
慢性低血压又名原发性低血压。指长期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分为体质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两种。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体质性低血压的诊断,主要根据低血压及神经官能症状而无器质性病变或营养不良的表现。 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首先要除外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在临床上,直立位收缩压较卧位下降6,7kPa(50mmHg)、舒张压下降2,7~4kPa(20~30mmHg)。临床上可确立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临床上除低血压外,要找到引起低血压的原发病。根据原发病,具体分析其鉴别要点。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与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区别,其重要区别在于前者虽有低血压而皮肤黏膜无色素沉着,而后者有色素沉着,且无其他腺体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 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低血压,也可有继发性多腺体功能不全,特别是性腺功能减退较常见,要依靠病史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 黏液性水肿除低血压外,其特点为皮肤受压时无明显的凹陷,基础代谢为一20~—50%,血浆蛋白结合碘常低于3微克%,甲状腺131碘吸收试验常低于10%。 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低血压,要注意询问病史、心、血管检查,必要时行X线、心电图等检查,全面分析,找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特征。
预防预后:
【分类】 1,体质性低血压(constitutional hypoterksion)又称原发性低血压(essential hypotension) 常见于体质较瘦弱的人,女性较多,可有家族遗传倾向。临床上多无自觉症状,其低血压只在体检中偶然发现,这种情况无重要临床意义。另外一些患者则有精神疲倦、健忘、头痛、头晕、晕厥、心前区重压感、心悸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这些症状常常是由于合并某些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所引起。 2,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又称直立性低血压。从平卧位突然转变为直立位,或久蹲突然站立时或长时间站立时发生的低血压,称体位性低血压。临床上可分特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1)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又称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或Shy-Drager氏综合征。其典型症状是直立位时血压下降,但不伴有心率改变。患者在直立时出现头晕、眼花等。可有尿失禁、腹泻或便秘、少汗或无汗等。病因未明,其发生机制可能为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直立时小动脉收缩功能失调所致。 (2)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可查明原因。其病因包括脊髓疾病(脊髓痨、脊髓空洞症、脊髓出血等)、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大叶性肺炎、伤寒等之后)、内分泌功能紊乱(慢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慢性营养不良状态(重症糖尿病、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胰腺炎、重症肝脏病、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等)、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特发性肥厚性心肌病、多发性大动脉炎、高山病等)、晚期妊娠及使用某些降压药、镇静剂(胍乙啶、肼苯哒嚎、氯丙嗪等)之后。 ①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氏病):临床上低血压与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是本病的主要特征。本病肾上腺病变常为双侧肾上腺结核,其次为特发性双侧肾上腺皮质萎缩,另外还有双侧肾上腺癌转移,自血病浸润、淀粉样变性、肾上腺切除术后、血栓、感染等。 ②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Simwnnds-Sheehan二氏综合征):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大多由产后大出血引起垂体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垂体坏死、萎缩、纤维化。其次是垂体或附近的肿瘤压迫使垂体萎缩。其他如脑部炎症、垂体手术或放射治疗后,颅脑外伤等。 临床症状多数缓慢发展,在各种内分泌腺功能减退的症状中,多数先出现性腺功能减退症状(乳汁分泌减少、消失,乳腺萎缩、月经紊乱、性功能减退、子宫阴道萎缩、阴毛、腋毛稀疏、脱落。男性患者可出现阳瘘、睾丸萎缩、胡须脱落、稀少等)、继而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乏力、畏寒、表情呆滞、黏液水肿、皮肤粗糙而苍黄、缺乏弹性、少汗或无汗、食欲不振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低血压,皮肤黏膜无色素沉着)。 ③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黏液性水肿的特点为皮肤受压时无明显的凹陷,颜面及下肢出现水肿,严重病例全身皮下组织均可累及,可出现心包积液、胸腔、腹腔积液。病人出现毛发稀少、脱落,以眉稍及前额为显著。同时有怕冷、低血压、基础代谢率降低、胆固醇增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