挛缩性疤痕
什么是挛缩性疤痕
?
挛缩性疤痕是以其引起的功能障碍特征命名的疤痕。多见于深度烧伤愈合后,由于疤痕收缩,常导致外形改变和功能障碍,长期的疤痕挛缩可影响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的发育,应及早处理。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临床上常见的因疤痕挛缩造成的畸形有睑外翻、唇外翻、颏胸粘连、手部疤痕挛缩畸形及各关节的屈侧或伸侧挛缩畸形等。其中在关节屈面的条索状疤痕挛缩,如经较长时间,挛缩疤痕两侧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可以逐渐伸长,成为蹼状的疤痕挛缩,称蹼状挛缩疤痕。此种蹼状疤痕较大者常见于颈前侧、腋窝、肘窝、踝关节等处,较小者可见于内眦角、外眦角、鼻唇沟、口角、指蹼等部位,部分在体表孔道的开口处呈环状出现,造成其口径狭窄,影响正常功能。 挛缩性疤痕的鉴别诊断: 1、不稳定型疤痕:指创口愈合早期,疤痕组织多处于增殖阶段。临床所见为疤痕高出皮面,色潮红,质坚硬,常有痛痒感觉,疤痕组织充血,容易起水泡,创面时愈时坏,这一过程常需6个月到一年左右。 2、稳定型疤痕:指创口愈合半年以后,疤痕组织逐渐趋于成熟,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的成份逐渐减少,胶原纤维呈年轮样结节状排列,变成互相平行的束状排列。此时,临床所见疤痕组织充血消退,色泽变淡,外形也渐趋平整,质地变软,基底日渐松软,痛痒感觉减轻或缓解。这种退行性变化,时间由几个月至数年不等。
疾病治疗:
治疗挛缩性瘢痕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护理 手术治疗挛缩性瘢痕,包括注意选择手术时机,彻底解除挛缩,妥善修复创面,和进行适当的术后处置等步骤。 手术时间,一般不宜过早,应待瘢痕稳定,已进入成熟阶段,基底松动后进行。过早手术,正常解剖层次由于瘢痕粘连,往往不甚清晰,易发生误伤,且出血也较多。但如在眼睑或口周等部位,为了保护视力或解决进食困难时,应尽早手术。目前在烧伤的后期修复治疗中,对发生于功能部位的瘢痕挛缩,多主张早期施行手术,以免出现继发畸形,尤其是儿童时期。在等待手术时机期间,如为四肢关节部位的挛缩瘢痕,应指导伤员进行积极的功能活动锻炼,并辅以按摩、理疗、体疗等,以阻止挛缩的进展,促进瘢痕的软化松动,和防止关节的僵化。 彻底解除挛缩,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步骤。四肢部位宜在充气止血带下进行,可以减少出血,使手术野清晰,加快手术进度。经与挛缩纵轴相垂直的切口起始松解,循瘢痕和正常组织的分层层次逐步进行剥离。在此过程中,由助手扶持,保持挛缩的紧张状态,以利手术操作.随见创面不断扩大,直至挛缩完全解除。其问,在四肢部位,有时还需行肌腱延长、关节囊的切开、关节韧带的切除等辅助性手术,才能达到充分的松解。松解中可以顺势施加适当外力,但切忌用暴力牵拉,强求关节复位,以免发生神经、血管等软组织的撕裂伤。确实无法复位者,可据情行术后牵引,或关节成形或融合术。复位后如不稳定,小关节可穿入克氏针作2~3周的短期制动。较大关节,则须手术后用石膏绷带制动保持。瘢痕应以全部切除为原则,但如面积过大或供皮区受限时,也可在充分松解挛缩的前提下大部切除。位于关节两侧的创缘,如不在侧中线时,须切成锯齿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