瘘证
什么是瘘证
?
痿,一是枯萎,痿着萎也,指肌肉萎缩;二是无力软弱,不能运动。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甚而瘫痪者,则称为痿。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蹙。《素问·痿论》有皮、脉、肉、筋、骨五痿之称,并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则。张子和《儒门事亲》:“四末之疾,动而或劲者为风。不仁或痛者为痹,弱而不用者为痿,逆而寒热者为厥,此其状未同也。”(风痹痿厥近世差互说)将四种相类部位的病症加以...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痿证病在肺脾肝肾诸脏,但常相互传变,致使病程缠绵难已。辨证重在辨具体病位,审标本虚实。痿证初起,症见发热、咳嗽、咽痛,或在热病之后出现肢体痿弱不用,病位多在肺;凡见四肢痿软,食少便溏,面浮,下肢微肿,纳呆腹胀,多在脾胃;凡以下肢痿软明显,甚则不能站立,腰脊酸软,头晕耳鸣,则病在肝肾。 又,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较快,初起伴外感症状者,多为实证。因暑热温毒灼肺,肺热津伤,筋脉失养而两足痿软或四肢亦瘫;亦可因湿热浸淫,气血阻滞,筋脉失养而两足痿软无力。起病缓慢,病程迁延,或症状进行性加重,经久不愈者,则属虚证,又常兼夹湿、热、痰、瘀,而虚中夹实。或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脾胃虚弱,气血亏乏肝肾虚损而致。 痹证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痛,畸形肿大,影响运动,肢体长期废用而致肌肉萎缩,有类痿证。但痿证一般无痛,可资区别。又,半身不遂见一侧肢体瘫痪不用,久而可患侧肢体肌肉萎缩,筋脉挛急,但常伴中风失语、面瘫。故可分辨。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肺热津伤 1,临床表现;发病急,发热后突然两足瘘弱无力或四肢全瘫,继而即肌肉消瘦、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苫黄,脉细数。 2,病因病机:暑湿热毒犯肺,肺热伤津,水源告竭,津液无以敷布全身。润养肌肉筋脉。以冬春季为多见。 3,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4、方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合白虎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北沙参10~15g,麦冬15g,桑叶10~15g,银花15g,连翘10g,生石膏15~30g(先煎),知母10~15g,杏仁10~15g,阿胶(烊冲),炙枇杷叶10g,前胡10g。 方义:沙参、麦冬养阴润肺,桑叶、银花、连翘清热疏风,石膏、知母清解阳明,杏仁、前胡、枇把叶宣肃肺气,阿胶润燥养血。 加减:烦躁不安加竹叶、莲子心清心安神,小便短黄加车前子、木通利水泄热,呛咳咽于而口渴者加芦根、花粉,石斛清热生津润肺。气阴不足,神疲汗出者加西洋参另煎兑服,益气养阴。若无发热者,可去石膏、知母;纳呆食少者,加山楂、谷麦芽增食开胃。 5,变通法:若邪热未清,高热口渴汗出,脉洪大者,可用白虎汤(《伤寒论》)、增液汤(《温病条辨》)加减,药用石膏、知母、银花、连翘、麦冬、生地等,清热养阴兼施。若身热已退,兼见纳呆口干咽燥,胃阴耗伤者,可用益胃汤(《温病条辨》)加减,养胃生津,药用石斛、麦冬、沙参、生地、玉竹、山药、扁豆、苡仁。若津伤气少血虚者,可用东垣麦门冬清肺饮(《内外伤辨惑论》)加减,药用黄芪,人参、当归、白芍、麦冬,五味子等,益气生津、补血。若肢体痿弱,面色无华,构音不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甚而呼吸困难,晦闷咳嗽,为肺气虚衰,当予以保元汤(《博爱心鉴》)合清燥汤(《脾胃论》)加减,盎气养肺,药用黄芪、人参、肉桂、甘草、麦冬、生地、五味子、黄柏、茯苓、当归、沙参、川贝、拮梗等。 (二)湿热浸淫 1,临殊表现:起病相对较缓,肢体困重而逐渐出现痿软无力,尤以两下肢或足部为甚,或兼微肿麻木,扪及微热。或见发热(双峰热),胸脘痞满,小便黄涩酸痛。舌红苔黄腻,脉数,兼濡或滑象。以夏秋季为多见, 2,病因病机:湿邪伤人,多从下起,郁而化热,浸淫筋脉。筋脉弛缓,致成瘘弱。 3,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4,方剂:三妙丸(《医学正传》)合薏苡仁竹叶散(《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苍术10g,黄柏6~l0g。牛朦10~15g,苡仁15~30g,滑石l0~15g(包),通草10g,茯苓15g,萆薜l0g,竹叶10g,木瓜10g。 方义;苍术、黄柏清热燥湿,萆薜、苡仁利湿除痹,木瓜、牛膝舒筋通络,竹叶,茯苓、通草、滑石淡渗利湿。 加减:胸脘痞满,纳呆,苔腻者加藿香、佩兰、厚朴化湿直通;下肢痿弱有凉感,去黄柏,加桂枝、细辛通络散寒。肢体麻木不仁,关节运动不利者加地龙、山甲、红花活血通络。发热尿黄、口渴心烦,舌红,脉数,热重于湿者。加银花、忍冬藤、连翘、赤小豆、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湿热伤阴,兼见两足热,心烦口干,舌红苔剥,脉细数者,上方去苍术,合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生地、沙参、玉竹、桑叶、花粉等,养阴清热。 5,变通法:若阴虚湿热成痿,两足奇热难受,可用虎潜丸(《丹溪心法》)合三妙丸(《医学正传》)加减,清热利湿、滋阴降火并举,药用龟甲、生地、知母、黄柏、苡仁、苍术、牛膝、白芍等。 (三)脾胃虚弱 1,临床表现:起病缓慢,渐见肢体软弱无力,甚而肌肉萎软,眼睑下垂。纳呆食少,大便溏薄,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少气懒言,舌淡苫薄白,脉虚细无力。 2,病因病机:久处湿地,饮食内伤,湿困脾胃,久而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气血生化无源,四肢肌肉筋脉失养。以致痿弱不用。 3,治法:益气健脾。 4,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合四君子汤(《局方》)加减。 药物:黄芪15~30g,白术10~15g,党参10~l5g,当归10~15g,陈皮6~10g,升麻3~5g,甘草10g,柴胡6g,砂仁3~6g(打),苡仁10~15g,茯苓10~15g。 方义:黄芪、当归益气养血,党参、白术、茯莓、甘草健脾益气。陈皮、砂仁理气和冒,苡仁、茯苓淡渗利湿,升麻、柴胡助参、芪益气升阳。 加减:便溏者去当归,加山药、扁豆、莲内健脾。纳呆食少者加谷麦芽、神曲开胃增食。兼有瘀血,舌黯紫者,加丹参、赤白芍、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四肢不温,形寒肢冷者加附子、肉桂温阳散寒。面色无华。唇甲苍白,气血虚甚者,加熟地、白芍,并重用黄芪、党参益气养血。如兼痰湿者加制南星、苍术、法半夏化痰燥湿。 5,变通法:若气血不足,阳气亏乏,四肢不温,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者,可用十全大补汤(《局方》)或拯阳理劳汤(《医宗金鉴》)加减,药用黄芪、人参、肉桂,附子、当归、白芍、熟地,五味子、川芎、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等,益气养血温阳。如兼见肾阳虚,上方合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补肾助阳。 (四)肝肾亏虚 1,临床表现:病起缓慢,渐见肢体萎软无力,腰膝酸软,甚而肌肉萎缩,腿胫大肉渐脱,不能行走站立。或伴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尿或遗精。或妇女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2,病因病机: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气血亏乏,延及精血耗损,肝肾亏虚,肌肉筋骨失养而致。 3,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4,方剂:虎潜丸(《丹溪心法》)加减。 药物;龟甲15g(先煎),熟地10~15g,牛膝15g,白芍15~30g,黄柏6g,当归10~15g,狗骨15g(先煎,以之代虎骨),锁阳10g,陈皮6~10g。砂仁6g(后下,打),鸡血藤l5~30g,干姜2~3g,知母10g。 方义:狗脊代虎骨强壮筋骨,龟甲通任脉以滋阴精,熟地、当归、白芍和血养肝,知母、黄柏清降相火,鸡血藤养血通络。锁阳温润助阳。陈皮、砂仁和胃理气,干姜温阳理中,以免诸阴药呆滞。 加减:气血不足,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者加黄芪、党参以益气生血;阴损及阳,形寒肢冷,脉沉细者,加鹿角胶、淡苁蓉、杜仲、巴戟天、补骨脂温肾壮阳。若肌肉萎缩无力,甚而瘫痪者,加制马钱子粉分次冲服(用法见后)。若关节强直,肢体拘挛者加僵蚕,蜈蚣、乌梢蛇搜风通络。 5,变通法:足热面红,舌红尺弱,肾阴不足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决》)加龟甲、枸杞子、牛骨髓、鹿角胶,以滋肾养阴,充髓益精。若畏寒肢冷,小便频,男子阳痿。妇女闭经,舌淡尺沉,肾用不足者,可用鹿角胶丸(《医学正传》)合加味四斤丸(《三因方》)加减,药用鹿角胶、苁蓉、菟丝子、熟地、牛膝、木瓜、天麻、当归、龟甲等,温阳补肾,通督通络。 (五)脉络瘀阻 1,临床表现:四肢痿软。麻木无力,筋脉拘挛,肌肉瘦削萎缩,时而隐痛不适,舌瘙不能伸缩,唇黯甲青。舌淡黯黯有瘀点(斑),脉细、涩。 2,病因病机:气虚血亏,运行不畅,久而瘀血阻滞,脉络不通,致成肌肉瘘弱,筋脉拘挛。 3,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4,方剂,圣愈汤(《兰室秘藏》)合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物;黄芪30g,当归10g,白芍15g,熟地10g,川芎l0g,党参10~l5g,地龙10g,牛臃15g,红花10g,桃仁10g,鸡血藤15~30g,僵蚕6g。 方义:黄芪、党参益气健脾,当归、白芍、熟地养血和肝,川芎、红花、桃仁活血化瘀,地龙、僵蚕搜风通络,鸡血藤、牛膝养血通络。 加减:肢体麻木者加炮甲片、木通、细辛通络,下肢痿软无力加杜仲、川断、桑寄生补益肝肾。若兼见痰湿苔腻,素体肥胖者,加制南星、法半夏、苍术化痰燥湿。若兼见阴虚内热,形瘦舌红者,加玄参、麦冬、石斛、玉竹养阴滋肾。 5,变通法:若无气血不足之证,仅见瘀血闭阻者,可用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合龙马自来丹(《医林改错》)祛瘀通络,药用地龙、制马钱子、秦艽、桃仁、红花、羌活、没药、牛膝、当归、香附、五灵脂等。 制马钱子用法: 马钱子含番木鳖子碱,有大毒。成人用5~10mg即可发生中毒现象,30mg可致死亡。中毒者初有咀嚼肌及颈部肌肉抽搐感,吞咽困难,全身不安;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极度收缩而出现强直性惊厥,中毒后可用乙醚作轻度麻醉。或用巴比妥类药物静脉注射,以抑制惊厥,另用高锰酸钾洗胃。 治疗瘫痪、痿弱者,可将马钱子用水泡(冬天温水,夏天凉水)10~14天,去皮,放入煮沸的花生油内,文火煎约30余分钟,至焦黄色(以手击之即碎为度)时取出,拌于滑石粉,再以清水冲洗1次,待干后粉碎,开始每日1,5g,分3次服,以后逐渐增至每日3~5g。 【医家经验】 (一)任继学论治瘫痪风经验 《圣济总录》:“摊则懈惰,而不能收摄,缓则弛纵,而不能制物。”明确指出;“皆由气血内耗,肝肾经虚,阴阳偏废而得之,或有始因他病。” 本病多为突然发病,但又分为先兆病象
预防预后:
一般而言,痿证的病因以温毒感受、湿热侵淫、久病房劳、跌仆瘀阻及饮食毒伤等为主。病位虽在筋脉、肌肉,但本在五脏虚损,精津不足。气血亏耗,导致筋肉失养而成。本证以热证、虚证为多,虚实夹杂者亦不少见。新痿多因外邪侵袭,为阳盛之证;久痿可由脾胃虚弱,肝肾亏损,以阴虚、气虚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