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疔
什么是烂疔?
烂疔是一种发于皮肉之间。易于腐烂,病势凶险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本病又称为水疔、卸肉疔、脱靴疔。多见于农民和士兵,可有手足等部位的创伤和泥土等脏物接触史,起病急骤。其特点是:局部焮热,胀裂样剧痛,进行性肿胀,皮色暗红,然后稍黑,疮形略带凹形。范围其大,皮肉迅速腐烂,轻按患处有捻发音。溃后流臭秽污血,易并发走黄而危及生命。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气性坏疽。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本病多见于农民和士兵,好发于四肢暴露部位,发病前常有外伤史和泥土、脏物接触史。潜伏期一般为1一4天,最短为6—8小时。 初起患肢有沉重、包扎过紧感,继则出现胀裂样疼痛,四肢皮肤高度水肿,紧张光亮,按之凹陷,不能即起,肿胀迅速,蔓延成片,疮口周围皮肤呈暗红色,状如丹毒,皮肤呈灰白,或棕黄,或如紫铜色。初起即伴有高热(40℃以上),寒战,头痛。呕恶,烦躁,极度疲乏,大量汗出,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甚或神昏谵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是为走黄之征象,可危及生命。1—2天后,肿胀疼痛剧烈。皮肤上出现许多含暗红色液体的小水疱,积聚融合成数个大水疱。疮面略带凹陷,形如匙面,按之局部有握雪音。溃后有浅棕色稀薄脓水,混杂气泡。气味臭秽。此后。腐肉大片脱落,疮口较大。
疾病检查:
辅助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血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局部脓液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可发现革兰阳性梭状芽孢杆菌和大量红、白细胞。X线检查伤口附近肌群可见气体积聚的阴影。 鉴别: 1.丹毒 常有反复发作史,局部皮色鲜红,高出皮肤,压之褪色,边缘清楚。一般无水疱,即使有也较小,破后流出黄水,肉色鲜红;少有坏死现象。 2.发 局部红肿以中心处最明显.四周较淡,溃烂后患处尤捻发音,全身症状较轻。
疾病治疗:
以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并佐以活血散瘀为治疗大法。局部做广泛切开,引流通畅。 1.内治 (1)湿火蕴结证 证候:患部出现胀裂样剧痛,皮肤暗红,出现水疱,疮面皮肉腐烂,有浅棕色混浊脓水溢出,臭秽,混有气泡;伴寒战高热,胸闷呕恶,头痛,纳差;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革薢渗湿汤加减。 (2)毒入营血证 证候:局部肿势蔓延,疼痛加重,间有血疱,肌肉腐烂,气味恶臭;伴有寒战高热,神昏谵语,烦躁不安,气促呃逆。胸闷呕吐,黄疸;舌质红绛.苔黄而干,脉弦滑数。 治法:清营凉血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 2.外治法 (1)初起用玉露膏或金黄膏外敷。如皮色紫黑,加用蟾酥合剂。 (2)诊断明确后,立即进行多处纵深切开,一直切到颜色正常的健康组织.后用大量过氧化氢冲洗创口,待腐肉于正常皮肉分界线清楚后用5%一10%蟾酥合剂或五五丹。 (3)腐肉脱净,周围肿势渐退,肉色鲜红者,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外敷。 3.其他疗法 (1)早期应用足量青霉素(800万单伉/天)和四环索(每日2g)。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每天1.5~1.8g,静脉滴注。 (2)应用多价气性坏疽抗毒血清,用量为预防用量的3—5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3)高压氧疗法。 (4)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如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索饮食,输液,输血等。
预防预后:
1.皮肉受损邪毒入侵 由于皮肉破损,邪毒乘虚而入,经络阻隔,患肢麻木,间歇疼痛,全身有烦躁、发热、口渴表现。 2.邪阻筋脉 邪毒损脉,致气血虚弱,瘀血凝滞,使创伤周围组织皮肤苍白,紧张和发亮,后转为紫暗色,肢体疼痛,入夜更甚。 3.热毒蕴结 火毒之邪与瘀血互结,腐肉败筋,甚则热毒入侵营血,使创伤周围皮肤及组织变成黑色,并出现内有暗红色液体的水疱,伤口可流出带有恶臭气味浆液或血性液体。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软组织感染,多见于软组织严重开放性损伤。梭状芽孢杆菌在厌氧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及各种酶,引起组织液化,蛋白和糖类分解,产生大量气体,造成组织肿胀、缺血、坏死,病变扩散,病情恶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