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酸(中医)
什么是口酸(中医)
?
口酸指口中自觉有酸味,甚者闻之有酸气。口酸与“吞酸”不同,吞酸是胃中酸水上泛,口酸则仅自觉有酸味,而无酸水泛出。口酸与肝,脾、胃病变有关,以实证和虚实相兼者为多。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常见证候 肝郁化火口酸:口酸口苦、胸胁满痛、性急易怒,或面赤眩晕、心中懊恼,大便于,小溲黄,舌苔薄黄,质偏红,脉弦稍数。 脾虚肝乘口酸:口中觉酸,或吐酸呕苦,或嗳气太息,纳谷不香,食后脘痞腹胀,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苔白,脉细弦或弦缓。 食积胃肠口酸:口中发酸,或嗳气酸腐,纳呆恶食,脘腹痞闷胀满,大便或结或溏而腐秽,或便下不爽,舌苔厚腻或黄,脉滑有力。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肝经郁火 1,临床表现:口酸,甚则酸味冲鼻。精神抑郁,心烦喜怒。胸胁张满,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稍数。 2,病因病机:酸为肝之味。肝气久郁化火,肝经郁火逆而上溢于口,可为口酸。 3、治法:清肝泻火,解郁和中。 4、方剂:柴胡清肝散(《证治准绳》)加减。 药物:黄芩10g,黄连5g,生地10g,川芎3~6g,当归10g,升麻3g,柴胡5g,丹皮5g。山栀5g。 方义:黄连、黄芩清热泄火,生地,当归、丹皮凉血清肝;山栀、川芎解郁泄火,若再加香附、神曲等,即越鞠丸(《丹溪心法》);升麻为阳明经引经药(口为阳明所属),柴嘏为少阳经引药,两药均有“火郁发之”作用。 加减:酸味甚者,去当归、生地,加吴萸、白芍泄肝。精神抑郁者,加香附、神曲解郁。 5,变通法:上症见大便秘结者,用当归龙荟丸(《宣明论方》)。亦可用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加左金丸(《丹溪心法》),均为清肝火之剂。 (二)脾胃不和 l,临床表现:口酸,或兼呕苦吞酸,胃痛隐隐,食欲减退,食后脘痞腹胀。大便溏薄。舌苔白,脉濡、缓、弦。 2、病因病机:脾气失健,胃气不和,土虚木乘,上溢于口而味酸。 3,治法:调和脾胃。 4,方剂: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合左金丸(《丹溪心法》)。 药物: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15g,法半夏10g,陈皮5g,甘草5g,吴萸3g,黄连3g。 方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半夏、陈皮和胃调中,吴萸、黄连止酸泄热。 加减:脘痞纳呆者加木香、砂仁理气,脘腹隐痛者加桂枝、白芍缓急止痛,大便溏薄者加扁豆、苡仁健脾,呕苦吞酸者加乌贼骨止酸。 5,变通法:若兼寒热错杂,脘痞腹胀,口酸,舌淡苔薄黄者。可用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加减,温脾清胃。 (三)饮食积滞 1,临床表现:口中发酸,嗳酸吞腐,或兼口臭,脘痞腹胀,厌食纳呆,便秘或便溏,或便下不爽,矢气臭。舌苔厚腻,脉滑。 2,病因病机,饮食过量或不洁,或过食肥甘、厚腻之品,饮食积滞于中焦,影响脾胃功能而致。 3,治法:消食导滞,和胃健脾。 4,方剂:保和丸(《丹溪心法》)合香砂枳术丸(《景岳全书》)。 药物:神曲10g,山楂10g,莱菔子10g。半夏10g,陈皮5g,砂仁3g,白术10g,木香3~5g,枳壳3~5g,茯苓10g。 方义:神曲、山楂、菜菔子消积导滞,半夏、陈皮和胃,木香、砂仁,枳壳理气,白术、茯苓健脾。 加减:便秘者,加生大黄通便导滞。 5,变通法:如寒热错杂,脘痞瞧胀甚者。保和丸合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消食导滞,和胃健脾。后方即干姜、半夏、麦芽、茯苓、白术、半夏、厚朴、枳实、黄连、甘草。 【评述】 口酸常兼口苦,缘酸味属肝,口苦为胆热者,肝胆互为脏腑表里相合关系之故。口酸之症属肝经气逆,且常与脾胃不和相关,有时还可见于胃病之中,如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症等。在临床上,应用左金丸常与二陈汤、四君子汤复方配制,清肝泄热,和胃健脾,每有良好效果。又,《血证论》:“口酸是湿热。”《三因方》:“宿食则酸。”故口酸之症也可据证用清热利湿或消食导滞法。
预防预后:
肝郁化火口酸与脾虚肝乘口酸:肝郁化火口酸,乃属肝有实热。或因情志抑郁化火生热。或因邪热蕴于肝胆,酸为术之味,肝热上蒸故作酸。常觉口酸而苦。脾虚肝乘之口酸。则是脾虚在先,肝木乘之于后,病本在脾,属虑实夹杂之证。此即(医学正传)所谓“亦有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者”。故以脾胃虚弱之症为主,口中发酸而兼有呕吐酸苦,或暖气反酸,并见纳食欠佳,食后脘痞腹胀便溏等;木乘土位,故两胁胀痛喜太息,脉细缓而兼弦等。而肝郁化火口酸为一派肝经实热之象,如胸胁浦痛、性急易怒。心烦目赤、头痛眩晕、小便黄,大便干,脉弦惜数,苔黄。 食积胃肠口酸和脾虚肝乘口酸:因同在脾胃,故其症有相类之处,如食欲不搌、脘腹胀满等。但前者因饮食过量,或过食肥甘厚味之品,影响脾胃运化而致,病以实证为主。而后者则是脾胃素虚,或因久病失调,病以虚证为主。虚实相夹。食积胃肠者必有伤食病史,其症以停食及胃失和降为主,如恶食不饥、口味酸。或口气酸腐,或嗳生食气,舌苔黄厚腻,脉滑而实等。同脾虚肝乘之以脾虚为主。兼有肝旺之症不同。 总之,口酸一症,当辨明虚实分清脏腑。属虚者多因脾土不足,而属实者多在肝胃,或因肝热,或为胃实。 (血证论 口舌)“口酸是湿热,观炎天羹肉过夜则酸,便知酸是湿热所化。葛根黄芩黄连汤加防己、茵陈、木通、滑石、花粉、云苓治之,或苍术、黄柏、黄连、吴茱萸亦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