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损伤
什么是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是一组临床综合征, 是指突发(48h内)的肾功能突然下降,定又为血清肌酐(SCr)升高≥0.3mg/dL (26.4μmol/L)或为基线值的1.5-2倍及以上,或者尿量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急性肾损伤的症状 1.突发肾功能减退(在48小时内)。 2.急性肾损伤1期(危险期):血清肌酐升高≥0.3mg/dL (26.4μmol/L)或为基线值的1.5-2倍;或者尿量<0 5ml 6小时。 3.急性肾损伤2期(损伤期):血清肌酐升高至基线值的2-3倍;或者尿量<0 5ml 12小时。 4.急性肾损伤3期(衰竭期):血清肌酐升高至基线值的3倍或在血清肌酐>4mg/dl(354μmol/l)基础上急性增加0.5mg/dL(44μmol/L);或者尿量<0 3ml 24小时或无尿持续>12小时。
疾病检查:
诊断: 1.突发肾功能减退(在48小时内)。 2.急性肾损伤1期(危险期):急性肾损伤的检查下血清肌酐升高≥0.3mg/dL (26.4μmol/L)或为基线值的1.5-2倍;或者尿量<0 5ml 6小时。 3.急性肾损伤2期(损伤期):血清肌酐升高至基线值的2-3倍;或者尿量<0 5ml 12小时。 4.急性肾损伤3期(衰竭期):血清肌酐升高至基线值的3倍或在血清肌酐>4mg/dl(354μmol/l)基础上急性增加0.5mg/dL(44μmol/L);或者尿量<0. 3ml 24小时或无尿持续>12小时。 急性肾损伤的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嗜酸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包括钙、磷、镁、HCO3-或CO2CP)、血糖、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免疫指标(ANA谱、ANCA、 抗GBM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CRP、ASO、RF、ESR、iPTH); (3)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电解质、尿肌酐、尿红细胞位相、尿白细胞分类、尿渗透压或自由水清除率; (4)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5)据急性肾损伤患者病情,必要时检查:NGAL、KIM-1、IL-18、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血和尿轻链定量、血培养、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血和尿免疫固定电泳;超声心动图、双肾动静脉彩超、同位素骨扫描、逆行性或下行性肾盂造影、肾血管造影、CT、MRI;骨髓穿刺、肾脏穿刺活检等急性肾损伤的鉴别。
疾病治疗:
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概要: 急性肾损伤治疗给予适当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治疗酌情使用抗凝药、溶栓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氧化剂、碱剂及其他药物。术后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1.肾脏替代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经评估预计无效的严重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氮质血症(具体替代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决定)。 2.对症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治疗给予适当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原因不明的急性肾损伤(包括肾小球肾炎、系统性血管炎、急进性肾炎及急性间质性肾炎等),其他经评估认为需要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的情况, 并征得急性肾损伤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 标准住院日7-21天。 注意: 1.必须符合第一诊断。 2.当急性肾损伤患者没有具有其他疾病或是所患疾病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选择用药: 1.纠正原发病因和可逆因素,预防再次损伤。 2.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3.如果需要肾穿刺,则通常入院7日之内完成评估。 4.肾穿刺术前停用抗凝药物,术后酌情使用止血药。 5.必要时肾脏替代治疗。 6.必要时抗感染治疗。 7.急性肾损伤的治疗酌情使用抗凝药、溶栓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氧化剂、碱剂及其他药物。
预防预后:
根据病变部位和病因不同,急性肾损伤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三大类,肾前性常见病因包括血容量减少(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液体丢失和出血)、有效动脉血容量减少和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肾后性 AKI 源于急性尿路梗阻,从肾盂到尿道任一水平尿路上均可发生梗阻。肾性有肾实质损伤,包括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和肾小球性疾病导致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