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心病
什么是急性肺心病?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急性肺心病,在我国极为少见,其主要由于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总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广泛栓塞,同时并发广泛肺细小动脉痉挛,使肺循环受阻,导致心排血量降低,引起右心室急剧扩张和急性右心衰竭。最常见于严重的肺动脉栓塞,大块肺动脉栓塞尚可引起猝死,中等大肺栓塞可引起肺梗死,小的肺栓塞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 当大块或多发性肿栓塞时,患者常突然感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甚至窒息感,可有剧烈咳嗽或咳暗红色或鲜血痰。可有中度发热、胸痛,刺激膈肌时胸痛可放射到肩部,有时胸痛可类似心绞痛,可能因冠状动脉痉挛引起供血不足。严重时,患者烦躁、焦虑、出冷汗、恶心、呕吐、晕厥、血压急剧下降甚至休克、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
疾病检查: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检查 (1)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是确定肺栓塞的部位和程度的可靠方法,为创伤性检查。 (2)动脉血气和肺功能:VD/VT增加,PaO2降低;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增加。 (3)D-二聚体:反应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敏感性在90%以上,如低于500μg/L,可排除诊断。 (4)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检查:心电图典型改变为电轴显著右偏,极度顺钟向转位和右束支阻滞。I导联S波深,ST段压低,Ⅲ导联Q波显著和T波倒置,呈S1QⅢTⅢ波形,aVF导联T波形态与Ⅲ导联相似,aVR导联R波常增高,心前区V1、V2导联T波倒置,P波高尖呈肺型P波。心电向量图显示QRS环主要向上、右、后移位,有明显向右的终末附环,但多无传导延迟表现。T环向后、上、并向左移。P环更垂直,振幅增大。上述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的变化,可在起病5—24小时出现,随病情好转大部分在数日后恢复。 (5)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x线检查:胸部可出现肺下叶卵圆形或三角肜浸润阴影,其底部累及胸膜,亦可有胸腔积液阴影。一侧肺门血管阴影加深及同侧膈上升。两侧多发性肺动脉栓塞时,其浸润阴影类似支气管肺炎。重症患者可出现肺动脉段明显突出,阴影增大及奇静脉与上腔静脉阴影增宽。如做肺动脉造影,则可准确了解栓塞所在部位和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6)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是诊断肺栓塞无创而又阳性率高的方法。
疾病治疗: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概要: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一般止痛,卧床休息,吸氧。抗支气管痉挛。抗心力衰竭。溶栓是药物将纤维蛋白溶酶。抗凝首选肝素,它可以防止肺栓塞的复发。手术摘除动脉血栓主要用于大肺动脉栓塞。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详细治疗: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 1.一般治疗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1)止痛,卧床休息,吸氧:止痛可用哌替啶50~100 mg,肌内注射。 (2)抗支气管痉挛:使用氨茶碱0.25 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3)抗心力衰竭:急性右心衰竭可用毛花苷C 0.4 mg或毒毛花苷K0.125 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4)抗休克:休克者可用多巴胺20-40 mg或间羟胺20一40 mg,加入200 ml液体中静脉滴注,根据血压情况进行调整。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可作为首选的扩容剂。 2.溶栓治疗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溶栓是药物将纤维蛋白溶酶,以溶解血管腔内的纤维蛋白,缩小或消除血栓,恢复栓塞肺血管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动力学和血气交换,从而降低病死率。一般新鲜血栓或发病5 日以内效果最好,在发病2周之内亦可采用。通常用于大块肺栓寒(大干2个肺叶)或肺栓塞伴休克者。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方法:首先检查血常规、血小板、PT、APTT,若无异常,采用尿激酶4万u/k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中,每2小时测l次APTT,当其恢复到对照组1.5—2.5倍时,给予低分子肝素200 U/kg,皮下注射,每日2次,共7日。 3.抗凝治疗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抗凝首选肝素,它可以防止肺栓塞的复发。具体给药方法有以下几种。 (1)连续静脉滴注法:负荷量为2 000~3 000 U/h,继之1 000~l 200u/h或25 U/(kg.h)维持。 (2)间歇静脉注射法:500 U/h,每6~8小时1次,24小时后剂量减半。 (3)间歇静脉、皮下注射法:500 U静脉注射,同时1 000 U皮下注射,以后每8~12小时1次。应用肝素使凝血时间延长1倍或APTT延长至对照值的1.5—2.5倍。肝素治疗48小时后开始口服抗凝药,常用的药物为华法林。首次剂量为4 mg,以后参考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调整剂量,凝血酶原活动度维持在20%一30%,凝血时间为正常的1.5—2.0倍,疗程为3~6个月。 4.手术治疗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大块栓子栓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栓子摘除;反复肺栓塞及出血性疾病,不能抗凝治疗,可行下腔静脉结扎术。
预防预后:
本病为肺栓塞引起,栓子主要来自周围静脉或右心血栓脱落。静脉栓子多由下肢深部或盆腔血栓性静脉炎血栓脱落引起;右心栓子见于心房颤动、右心衰竭、心肌梗死或心内膜炎。此外非血栓性物质,如骨折引起的脂肪栓、外伤或医疗操作不当引起的气栓、恶性肿瘤产生的癌栓、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菌栓、难产或剖宫产时羊水进入子宫静脉导致的羊水栓,亦可栓塞肺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