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什么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epidemic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俗称“红眼病”,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由微小核糖核酸病毒中的70型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暴发流行的自限性眼部传染性疾病,偶由A24型柯萨奇病毒引起。本病传染性极强,容易在夏秋季节、入口稠密、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暴发流行。其特点是起病急、传染性强、刺激症状重,多合并结膜下出血,严重者有角膜损害及耳前腺肿大。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很短,接触传染源后2~48小时内发病。 2.多为双眼,一般持续10天左右或更短时间。 3.有时1~2小时就开始眼红,自觉症状明显有剧烈异,物感、刺痛,以及羞明、流泪,分泌物初为水样,逐渐变为黏液脓性。 4.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结膜下出血,睑结膜滤泡显著增生。 5.有浆液性分泌物。 6.可伴随角膜上皮糜烂,上皮下浸润。 7.部分患者有发烧、咽喉痛,极少数会出现下肢麻痹。 8.耳前淋巴结肿大。 9.发病早期裂隙灯下即可观察到细小点状出血,继之结膜下出血扩大呈点、片状,严重者可遍及全部球结膜。角膜损害发病率高,早期即可出现,最常见的是上皮细胞点状脱落,荧光素染色后裂隙灯下为淡绿色细小点,呈散在,群集或排列成线状或片状。睑结膜、穹隆部有时见滤泡,偶有伪膜形成。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偶见轻度虹膜炎。 10.一般无全身症状。通常青年人出血倾向强,老年人冰肿倾向强。儿童用眼卫生习惯欠佳,很易成为本病的传染源,导致全家人发病。
疾病检查: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诊断: 依据病史、接触史、流行病学史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作出临床诊断。角膜细胞学检查呈单个核细胞反应。结膜囊普通细菌培养无致病细菌生长。 实验室病原学检查: 1.结膜拭子涂擦或结膜刮取物培养分离出病原体。 2.结膜刮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出病毒抗原。 3.双相血清学检查。病人恢复期血清抗EV70或抗CA24v抗体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或4倍以上。 4.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测出结膜标本EV70° 临床诊断加以上实验室病原检查任何一项阳性者为确诊病例。 鉴别诊断: 结膜下出血:出血部位色鲜红,范周不等,以后随着血液的吸收逐渐变为棕色,出血一般于7~lz天内吸收。无急性滤泡性结膜炎的症状,无耳前淋巴结肿大。
疾病治疗: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 1.卫生教育,宣传个人爱眼卫生,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卫生习惯。 2.重视公共卫生,加强对游泳池、浴池、理发室、旅馆的卫生管理与监督。集体单位如托儿所、幼儿园、部队、学校、医院勿用集体滴眼药的方法进行预防,以防交叉感染。 3.病人使用的物品应严格隔离,接触过的物品应用75%酒精消毒。医务工作者检治病人后必须用75%乙醇消毒双手及用物以后再接触其他病人。使用的仪器、物品用75%酒精或84液等清拭消毒,严防医源性传播。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处理 目前治疗本病无特效药。使用的局部眼药种类繁多,但效果相似,多可1~2周治愈。常用药有4%盐酸吗啉双胍,0.1%疤疹净、0.2%阿糖胞苷等抗病毒药。也可口服盐酸吗啉双弧。基因工程干扰素滴眼剂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可用于重症治疗及密切接触者预防感染。中药可选用地丁、蒲公英、薄荷、桑叶等制成的滴眼剂。
预防预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学: 本病病原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新型肠道病毒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CA4v)变种。两种病毒形态相同,皆为球形,直径20~30nm。蛋白质衣壳呈立体对称二十面体,有32个子粒,无外膜。病毒耐酸、耐乙醚,对—般常用消毒剂、脂溶剂抵抗,对紫外线、氧化剂、高温干燥敏感。临床中用的75%酒精消毒是最可靠的消毒方法。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病学: 1969年本病首次暴发流行于非洲的加纳、尼日利亚,并迅速蔓延到亚洲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印度以及欧洲的—些国家。恰好阿波罗11号月球着陆成功归来,所以又有阿波罗病的绰号。当时本病流行全世界,1971年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河南等省市暴发流行。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通过接触传染,其次是经水传播,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患眼→手→物品→手→健眼,患眼→水(如游泳和洗面水等)→健眼的传播。本病每于夏秋季节流行,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多在集体场所,如学校、工厂、同学、同事、家庭及医院内传播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