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侧瘰疬
什么是颈侧瘰疬
?
颈侧耳后皮里膜外发现结节肿块,或左或右,或两侧均有。其结核成串,如绿豆,如银杏,大小不等,累累如申珠状,大者为癫,小者为疬。故名瘰疬。瘰疬之名,出自《灵枢 寒热》篇。又有称为痰核、气痈的。如渍破后常此愈被起,经久不愈,又称为鼠疮、鼠瘘。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瘰疬多见于体弱儿童及青年,病程进展缓慢,初起结核如豆粒,一个或数个不等,生于侧或双侧,不红不痛,按之坚实,推之能动,多无全身症状。中期则结核增大,皮棱粘连,时融合成块,推之不动,渐感疼痛。如皮色渐成黯红,按之微热及波动感,则已成脓,可伴轻微发热,全身乏力等。后期,切开或渍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疮口呈潜行性空腔,疮面肉色灰白,周边皮色紫黯,形成窦道。如脓水转厚,肉芽鲜红,即将愈合。 常见证候 痰凝气滞瘰疬:初起于耳后、项侧,结核如豆,或指头大小,一枚或三五枚不等,皮色不变,按之坚硬,推之可动,并不发寒热。日久则渐新增大,窜生,相互粘连,推之不移,且觉疼痛,苔白,脉弦。 肝肾阴虚瘰疬:结核互相粘连,推之不动,破渍后久不收口,脓水淋漓、清稀,午后发热,心烦,食少,倦怠,或伴咳嗽,盗汗。耳鸣,妇女月经量少,舌质红。脉细敬。 鉴别分析 痰凝气滞瘰疬:古人云:“无痰不成核。”然痰核之起,多因于郁。颈侧乃少阳所主,少阳气多血少,若情志不舒,则肝郁脾损,酿湿生痰,阻滞筋脉致成结核。辨证特点:肤色不变,痛不明显,推之易动,而尢寒热。治当理气化痰。方用内消瘰疬丸。 若肤色焮红,灼热疼痛,身发寒热,脉来弦数,则系风热毒气内侵,治当疏风情热泻火,方用小柴胡汤加银花、连翘等。 肝肾阴虚瘰疬:多缘肾水不足,精血亏损,水不涵术,虚火内动,灼津为痰,痰火结聚而引起。此证与痰凝气滞瘰疬虽同源于“痰”,但前者为痰凝气滞,属实证,常兼有风热毒气内侵的气分症状;后者为肝肾阴虚,属虚证,常伴有骨蒸劳热的血分症状。后者治当滋肾健脾,方用养阴煎(经验方)。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气滞痰凝(硬结期) 1,临床表现:瘰疬初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大小不等,呈球形、椭圆形,光滑、活动,边界清晰,质中等硬度,有的成串珠状排列,肤色不变:无疼痛。胸胁胀痛,不思饮食,情志抑郁。舌苔薄,脉弦滑。 2,病因病机:肝气郁结,气郁生痰,痰凝成块,结于颈侧而成。 3,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4,方剂:开郁汤(《外科秘录》)加减。 药物:柴胡6~10g,当归l5g,赤白芍各10~12g,白芥子6~l0g,茯苓15g,郁金12g,香附10g,天葵于l0g,白术l0~12g,甘草6g。 方义:本方乃逍遥散去姜、薄荷,用柴胡、郁金、香附疏肝解郁,茯苓、甘草、白术健脾益气,当归、赤白芍和血养血,天葵子、白芥子化痰散结。 加减:可加入浙贝母、生牡蛎、玄参消瘰散结。热者加连翘、夏枯草,清肝泻火、解郁散结。气滞加川楝手、青皮理气。肿块坚硬加猫爪草、黄药子散结,阴虚盗汗低热者加地骨皮、生地养阴清热,不恩故食者加砂蔻仁、神曲和胃消导。 5,变通法:肝郁化火可用丹栀逍遥敲(《内科摘要》)合消瘰丸(《医学心悟》)加减。 (二)热盛成脓(脓肿期) 1、临床表现:颈部淋巴结核增大,相邻者互相融合成团块,与皮肤粘连,推之不动,渐感疼痛。如皮色渐转黯红,皮肤温度增高。按之微有波动感者,为脓肿已成。或潮热,或壮热,汗出,口苦咽干,精神萎靡。舌红,苔薄黄,脉数。 2,病因病机:热毒痰火蕴结,肉腐成脓,耗伤气血。 3,治法:清热解毒,托里排脓。 4,方剂:程氏透脓汤(《医学心悟》)合消瘰丸(《医学心悟》)加减。 药物:玄参30g,浙盟母10g,夏枯草15g,连翘15g,银花30g,桔梗l0g,生萤芪30g,白芷l0g,牛蒡于l0g,当归15g,炮甲片10g(先煎),皂角刺l0g,赤白芍各l0g。 方义:银花、连翘、夏枯草清热解毒,牛蒡子、浙贝母消肿散结,桔梗、白芷、皂角刺溃坚排脓,黄芪益气托毒。当归、赤白芍,玄参益气和血、养阴清热。 加减:毒热盛者加蒲公英、地丁草清热解毒。 5,变通法:亦可用托里透脓汤(《外科正宗》),即党参、黄芪、当归、白术。白芷、皂角刺、青皮,益气托毒透脓。若兼见气阴两虚,午后低热盗汗,上方合清骨散(《证治准绳》),药用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银柴胡、知母、胡黄连,清解盘热。 (三)气血两虚(破溃期) 1,临床表现:病程日久,局部脓肿破溃,脓汁清稀,夹有败絮状物,肉芽苍白,不易收口,或此愈被溃,形成鼠疮。伴形体赢瘦,疲乏无力,面色无华,骨蒸潮热,盗汗纳呆。舌淡或红。脉虚细或细数。 2,病因病机:脓溃疮久不敛,气血耗伤,气血耗伤而虚,甚而伤及阴液。 3,治法:补气养血。 4,方剂:香贝养荣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香附l0g,浙贝l0g,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当归l0g,白芍l0g,熟地10g,川芎6g,桔梗l0g,白芷l0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当归、白芍、熟地、川芎养血和营,桔梗、白芷、香附、浙贝透脓散结。 加减:见阴虚潮热者去川芎、当归,加玄参、丹皮、青蒿、生地、鳖甲,以养阴清热。余毒未净,热毒又起,此起彼落,加连翘、夏枯草、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 5,变通法:八珍汤(《正体类要》)加玄参、断贝、银花,夏枯草等,益气养血。消肿散结。 【医家经验】 李孔定治疗瘰疬经验 1,泽漆消瘰汤:鲜泽漆40g,土茯苓、黄精、夏枯草各30g,连翘、山楂,枳壳各15g,甘草3g。水煎取汁,每服150~200ml。日3次,饭前服。2日1刺。 瘰疬重症加娱蚣2条、马桑根(马桑科植物马桑的根)20g。纳呆加山药30g,鸡尿藤、山当归(伞形科植物杏叶防风的全草)各15g。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加牡蛎30g。五味子l0g。麦冬、沙参各15g。咳嗽甚,加百部、浙贝、杏仁各10g。瘰疬已破溃,加黄芪40g,女贞于、制首乌各15g。也可将泽漆收膏。他药研末,炼蜜为丸,每服l0g,l日3次,饭前开水送服。 2,食疗外治:瘰疬未溃,可用川、草乌等量研末,蜂蜜调敷患处,纱布固定,1日一换。1个月为l疗程。若已破溃,则不宜外敷。每日进食2个鸡蛋。此外,芋奶、山药、土豆、百合、慈菇等,可煮粥常食。瘰疬已破溃,可用黄芪、制酋乌各30g炖猪蹄,吃肉喝汤,每日或隔日1次。瘰疬患者应饮食清淡而富营养,戒烟酒,忌食辛辣及公鸡、鹅肉、鲤鱼、春笋、芫荽、魔芋等发物。[沈其霖,等,李孔定治疗瘰疬经验,中医杂志,1992,33(12);727~728] 【外治法】 初期,外敷冲和膏,或阳和解凝膏掺黑退膏,5~7日一换。中期,外敷冲和膏。如脓已成,改用千捶膏。脓成熟宜切开排脓,创口宜大,或作十字切口,以充分引流。后期,已溃者先用五五丹或七三丹,次用八二丹药线引流,成药棉嵌入疮口,外敷红油膏或冲和膏。肉芽鲜红,脓腐已尽时,改用生肌散、白玉膏。创面肉芽高突,先用千金散,待胬肉平整后改用生肌散、白玉膏。如有空腔或窦道时,可用千金散药线。亦可用扩疮或挂线手术。 疮口小或窦道形成时,焙干守宫粉撒人,脱腐生肌,再用拔火罐法吸出脓液及坏死组织。瘰疬日久不消,核小而表浅,体质尚好,用白降丹粉与糯米饭捣和,捏成黄豆大小片状,贴敷核表面,外盖贴太乙膏。3日换药1次,2~3次可将核拔出。 【简易方药】 1,小金丹(片),每次4片。日2次。儿童减半,婴儿l/3量。 2、醒消丸,每次6g,日2次。儿童减半,婴儿1/3量。 3,夏枯草膏,每次15g,日2次。儿童减半,婴儿l/3量。 4,描爪草30g,水煎分服。 5,一嗅灵:麝香2g,煅珍珠1粒,鸡爪皮(烘干)5个,蜈蚣3条,轻粉1,5g,壁虎半条,上药共为细末。以大枣3枚研泥调匀,装瓶,石蜡密封瓶口备用。同时,取以上药量的一半,用鼻嗅l~3小时,10日1次。用药7日内禁食盐、碱、油等:1个月内禁房事。孕妇及肝功能损害患者禁用。通经活络,清火化痰,理气活血,解毒散结,排脓祛腐,生肌敛疮。瘰痈溃后,若脓腔流黄水、并夹有絮状物的,可用金银花、甘草等分,加冰片适量研末,撒于疮面;若腋水清稀,冰片改为琥珀。 6,柴胡牛黄汤:柴胡l0g,白芍15g,七叶一枝花10g,牛黄3g(冲服)。麝香200mg(冲服),每日1刑,水煎服。气虚者加党参、白术,午后潮热者加牡蛎、玄参。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取穴:项部瘰疬取翳风、天并、足临泣;颈部瘰疬取臂、手三里、大迎;腋下瘰疬取肩并、少海、阳辅。 方法:毫针常规刺法,得气后用泻法,留针30分钟。 疗程:隔日1次,10次为l疗程。 (二)灸法 取亢:百劳、天并;肘尖、瘰疬局部。 方法:每次一组,轮流施灸。每穴5~7壮,用小艾炷直接负,瘰疬局部可隔蒜灸。 疗程: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火针法 取穴:瘰疬局部。 方法:消毒麻醉后,以直径1mm以下钢丝在酒精灯上烧红,迅速刺入捏起的瘰疬之核心,留针1分钟。每个瘰疬刺2~3针。深部瘰疬不宜施术。 疗程:每周3次,10次为1疗程。一般用于未溃者,适于瘰疬早期,无坏死液化溃疡者。 (四)三棱针法 取穴:肺俞、肝俞、胆俞、肾俞, 方法:局部消毒,持三棱针直刺入皮肤后,缓慢深入,直达骶棘肌肌膜,此时有明显抵抗感,再用三棱针尖部上下滑动数次,患者有明显的酸、麻,胀、痛感,可拔针。术后针眼盖无菌敷料。 疗程:每周2次,20次为l疗程。适应瘰疬未溃者。 【评述】 瘰疬相当于颈淋巴结核,是结核病的一种表现,常伴发于肺结核患者。病情严重时,要配合抗痨西药治疗。需与颈淋巴结炎等相鉴别。后者起病迅速,初起触之疼痛,很少化脓,有邻近组织器官炎症诱发,容易区分。其治疗可分为初、中、后三期分治。即礁结期用解部散结,脓肿期用清热排脓。破溃期用益气养血,同时用外治法,以提高疗效。若形成窦道者,需用腐蚀药,必要时作扩创手术。
预防预后:
瘰疬由肝郁脾虚,气郁痰凝所致,日久阴虚火旺,热胜肉腐,化成脓疡;溃后脓水淋漓。创口难愈,则可发生气血不足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