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痛
什么是肛门痛? 肛门痛是肛肠外科常见的一种症状,有急性与慢性之分,但以急性多见,常需急症处理。肛门痛常说明病变侵犯到肛门周围组织,如影响到齿线处则有剧痛,因该部神经末梢丰富,常有难以承受的疼痛。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诊断】 (一)病史 (1)现病史: 1)肛门痛至就诊的确切时间,以小时计算。 2)有无放射痛,放射到什么部位。 3)肛门痛的性质及其变化,是剧痛、锐痛,还是钝痛、隐痛。疼痛是否可以忍受,剧痛和锐痛一般不能忍受。 4)影响肛门痛的因素,如在大便、小便、咳嗽时有无加重或影响。 5)肛门痛有无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发热等。 6)有无发病诱因,如饮食、外伤、腹泻、便秘等。 (2)既往史:过去有无类似的肛门痛,有无引起疼痛的舡门病,如痔脱垂、肛裂、肛周感染等。 (二)体检 主要是肛门及其周围视诊、肛门直肠指诊,必要时行蹲位的视诊,看有无病变或黏膜脱出,做直肠指诊可查出高位直肠癌。 (三)辅助检查 1.如有发热、发冷病史,应做白细胞计数检查。 2.如疑有肛门部肿块,特别是囊肿,应该做直肠内或肛门部的B超检查。 3.如疑有肛门直肠内有肿瘤者应行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 (四)确定诊断 肛门、肛管区病变症状多数较明显,病人容易发现而前来就诊,但某些病,如直肠癌则早期症状隐匿,出现肛门疼痛症状时已至晚期。另一方面,由于肛门肛管位置表浅,可靠直视和触诊发现和检视病变,故只要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情,全面进行肛门物理检查,特别是肛门指诊,需要时做B超、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就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按以下顺序,自肛门外向内进行鉴别。 1.肛门痛是否来自肛门外周的疾病首先考虑肛周感染,常继发肛周脓肿,并有深浅之分,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特点可以确诊。 (1)肛门周围脓肿:位于肛门周围皮下部,最常见,占80%,肛周持续剧痛,受压或咳嗽时加重,坐卧不安,不发热或低热。检查肛门旁皮肤有红肿,发硬,明显压痛,靠近肛缘有局限性压痛的肿块。 (2)坐骨肛门窝脓肿:脓肿范围较肛周脓肿深而广,自觉患侧持续性疼痛,多伴有高热畏寒。初期局部体征不明显,以后患侧出现红肿,有明显深压痛。直肠指诊患侧有压痛肿块,甚至有波动感。 (3)括约肌问脓肿:较少见。常有发热,肛门堕胀感,咳嗽和排便时锐痛,有时排尿困难。直肠指诊患侧齿状线以上有隆起的压痛包块。 (4)肛提肌上脓肿:发病较隐匿,疼痛不明显,但全身症状较重,发冷、发热。肛门外观无特殊,肠指诊在直肠下端可摸到圆形肿块。脓肿破入直肠后肛门排出脓液。
疾病治疗:
治疗: 1.病情估计肛门疼痛早期如不合并感染,病情多不严重,如伴有严重感染或合并全身性感染(sepsis),则需重症监护。 2.肛门痛诊断不明则需在门诊或在急诊室留观,如病情较重则需住院观察。 3.有关手术适应证若诊断明确,有手术适应证,宜尽早手术,必要时急诊手术。如急性肛裂的扩肛治疗或内括约肌切断术宜尽早施行。嵌顿内痔、巨大血栓性外痔、肛管内异物都宜急症手术。 4.诊断明确应将病情及治疗方法详细告诉病人及其家属,让其有所选择。
预防预后:
1.肛门部本身疾病导致的疼痛如肛裂,绞窄性内痔、血栓性外痔、肛门内异物等。 2.肛门痛来自直肠下端如中晚期肛管癌、晚期直肠癌,肛管、直肠内异物、直肠周围脓肿等。 3.肛门痛的原因肛门痛的原因可从疼痛与大便的关系进行思考,有助于分析其原因并相互鉴别。 4.与大便有关的疼痛 (1)肛裂:疼痛特点是排便开始时肛门部发生烧灼痛,排便后较排便前更为剧烈,并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2)绞窄性内痔:排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不能回缩,而发生剧烈的持续性疼痛,并有内痔脱垂史。 (3)肛窦炎:疼痛轻微,常在大便后数分钟,可自行消失。 5.与大便无关的疼痛 (1)肛周感染:肛门或肛管内有持续性和不断加重的胀痛和疼痛,常伴有炎性表现,如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2)血栓性外痔:患者突然感觉肛门边缘出现一圆形肿块,伴有持续性剧烈疼痛,走路或站立时疼痛加重。 (3)肛管癌:肛门部经常有轻度持续性刺痛,晚期全身情况不佳,在肛管内可摸到坚硬的肿块。 (4)肛管内异物:如鸡骨片、竹刺、鱼骨刺等进入肛窦内不能排出,而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疼痛为持续性,大便时加重,患者一般无便血及炎症表现。直肠指诊常可明确诊断(有时需在局麻下行直肠指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