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块(腹部条状包块)
什么是粪块
?
正常乙状结肠用滑行触诊法可触到,内存粪便时为光滑索条状,无压痛,可被推动。若有干结粪块潴留时,可触到类圆形包块,易误诊肿瘤。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腹部肿块种类繁多,病因复杂,故诊断与鉴别诊断较为困难,需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①腹部平片,可显示是否为梗阻性肿块及肿块范围,有无腹腔钙化等。②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可区别肿块在胃肠腔内或胃肠之外,并可发现胃肠受压、移位等间接征象。③肾盂和胆道造影,有助于泌尿系、胆系疾病的诊断。④腹膜后充气造影,可显示腹膜后肿块的部位、大小和形状。⑤动脉造影,可了解肿块的部位大小及供血情况,有助于动脉畸形和动脉瘤诊断。 (2)B超、CT、MRI和放射性核素检查:广泛应用于肝、胆、胰、脾、肾、肾上腺等实质性脏器病变的诊断,可、显示肿块的大小、性质、形状、数量部位、来源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3)内镜检查:①胃镜、小肠镜、结肠镜、膀胱镜、腹腔镜等检查,可直接观察病灶并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确定病变性质。②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显示胰胆管系统,有助于胆道、胰腺疾病的诊断。③超声内镜检查(EUS),有助于早期发现胃肠道肿瘤,如诊断消化管黏膜下肿瘤及外压性病变,判断癌肿浸润深度、周围浸润范围、是否侵犯邻近脏器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此外,对诊断胰腺、胆系肿瘤及判断癌肿浸润深度亦有帮助。 (4)穿刺检查:①在B超或CT引导下细针穿刺行细胞学或细菌学等检查,可明确肿块性质。②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可显示胆道系统,有助于胰头癌及胆道梗阻性病变的诊断。③伴有腹水者,可行腹腔穿刺,行腹水外观、常规、生化及脱落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腹水性质及来源。④巨脾伴有白细胞显著升高,并有幼稚细胞而怀疑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者,可行骨髓穿刺检查,可明确诊断。 (5)剖腹探查:如果经过各种检查仍不能确定诊断,又不能排除恶性肿瘤时,则应进一步考虑剖腹探查,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
疾病治疗:
正常的解剖结构由于个体发育的差别,易被误认为腹部肿块,特别是在一些比较瘦弱的病人,要注意鉴别,切忌当成真性肿块。
预防预后:
长期便秘者,特别是年老体弱者,粪便可长时间积聚于乙状结肠甚至盲肠内,触诊时可在局部摸到呈条索状或块状,相当硬实的包块。其特点是,排便或灌肠后肿块可移位、缩小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