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牙源性颌骨囊肿
什么是非牙源性颌骨囊肿?
非牙源性颌骨囊肿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发展而来,故亦称为非牙源性外胚叶上皮囊肿。根据不同部位可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非牙源性颌骨囊肿根据不同部位可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 球上颌囊肿:发生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牙常被排挤而移位。 鼻腭囊肿:位于切牙管内或附近。 正中囊肿:位于切牙孔之后,腭中缝的任何部位。 鼻唇囊肿:位于上唇底和鼻前庭内。可能来自鼻泪管上皮残余。囊肿在骨质的表面。
疾病检查:
非牙源性颌骨囊肿的诊断步骤 参考牙源性颌骨囊肿。 球上颌囊肿:x线示囊肿阴影在牙根之间,而不在根尖部位。牙无龋坏、变色,牙髓均有活力。 鼻腭囊肿:x线片可见切牙管扩大的囊肿阴影, 正中囊肿:x线片可见缝间有圆形阴影。亦可发生于下领骨正中线。 鼻唇囊肿:x线示骨质无破坏现象。在口腔前庭外侧可扪出囊肿的存在。
疾病治疗:
非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对策 (一)非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原则 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囊肿波及的牙应尽量争取保留,只有在不拔除患牙难以达到根治囊肿的目的时,方可根据具体情况拔除患牙。较大的囊肿切除后,需消灭死腔,可根据情况采用人工骨材料或是自体髂骨移植。 (二)的术前准备 参见牙源性颌骨囊肿。 (三)非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方案 上述非牙源性颌骨囊肿宜从口内做切口摘除,术后囊腔的处理同牙源性颌骨囊肿。术后观察及处理参见牙源性颌骨囊肿。出院后随访参见牙源性颌骨囊肿。
预防预后:
非牙源性颌骨囊肿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发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