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脑转移
什么是肺癌脑转移?
肺癌脑转移可出现在肺癌原发灶发现之前,也可出现存肺癌原发灶发现同时或发现之后。近81%的脑转移发生在肺癌诊断后。肺癌脑转移率高于其他肿瘤,其原因是肺癌细胞经血行直接转移到脑部,而其他肿瘤要先转移至肝、肺、淋巴结后才进一步转移到脑。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肺癌脑转移的症状:脑转移瘤出现颅内压增高时,可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的所谓“三联征”。颅内压急剧增高时可有癫痫发作。此外,尚有一侧或双侧外展神经的不全麻痹,复视、头晕、猝倒、意识障碍,头皮静脉怒张,血压增高,脉搏徐缓等。 颅内压增高至一定程度后,使脑血流量急剧下降、严重时可产生危急的脑缺血状态。颅内压增高还通过影响脑的代谢和血流量而产生脑水肿,加重颅内压增高。由于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功能紊乱及延髓受压,还可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及神经性肺水肿。生命体征的改变多是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
疾病检查:
肺癌脑转移的诊断检查: 转移瘤可牵拉对痛觉敏感的神经结构,故常有头痛、肢体软弱以及识别能力、习性和行为等改变。如能认真洵问病史、症状,可以尽早发现脑转移瘤,但因肺癌及其治疗措施可以诱发其他颅内疾病,临床上应全面了解病情,避免误诊误治。 CT及磁共振(MR1) 是诊断肺癌脑转移的重要方法。对病灶的定位及治疗有重要价值。脑转移的CT图像常为典型球状体,周固有低密度水肿区,位灰白质连接处,90%以上病灶影像可用碘剂增强,MRI有助于与脑水肿、脑出血、感染和脑坏死相鉴别。腰椎穿刺可诱发或加重脑疝,应免于进行。 肺癌脑转移结合肺癌病史,上述症状及必要的影像检查,对肺癌所致颅内压增高可以及早诊断。
疾病治疗: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概要: 肺癌脑转移一般可先采取内科紧急治疗措施,然后进行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肺癌脑转移继发脑水肿极为有效的药物。肺癌脑转移的化疗,必须选用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的化疗药物,以亚硝脲类疗效较好且肯定。肺癌脑转移的外科治疗。选择性手术和化疗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肺癌脑转移的详细治疗: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 肺癌合并颅内压增高时,说明病情已危重,一般可先采取内科紧急治疗措施,然后进行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肺癌脑转移如能早期诊断,及时进行综合治疗,对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较好效果,有部分肺癌脑转移患者仍可生存5年以上。 (一)紧急降颅压措施 1.头部抬高20度以上,以促进脑静脉血回流。此方法疗效持续时间较短。 2.过度通气,使体内CO2排出,降低PaCO2,脑血管因此收缩,减少脑血流量,颅内压相应下降。 3.冬眠低温疗法有利于降低脑的新陈代谢,减少脑组织氧耗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对降低颅内压起一定作用。 4.对癫痫发作者,可给安定10~20 mg静注或苯巴比妥钠0.1~0.2 g肌内注射,以制止癫痫,减轻因癫痫样发作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 5.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肺癌脑转移继发脑水肿极为有效的药物。常用的有地塞米松5~lO mg静脉或肌内注射,每日2~3次,氧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每日1~2次;强的松5~10mg口服,每日1~3次,可以阻断肺癌毒性代谢产物对脑血管的影响,减轻脑水肿,有助于缓解颅内压增高。其临床疗效出现较快,可维持6~48h,甚至可达3~17d,使60%~80%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对一般剂量无效的患者将剂量加至地塞米松30mg、60mg、100 mg(其他糖皮质激素可按药效折算),可取得疗效。糖皮质激素治疗颅内高压症,对症状的改善优于对体征的改善。对有溃疡病、糖尿病、出血性疾病患者应慎用。可用甲氰咪胍或雷尼替丁以预防应激性溃疡。 6.渗透性疗法,应用渗透性利尿剂以减少脑细胞外液量和全身性水分,增加脑血流量。常用药物有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日2~4次;30%尿素转化糖或尿素山梨醇200ml静脉滴注2~4次/d,速尿20~40 mg,肌内或静脉注射,1~2次/d。此外,也采用浓缩2倍的血浆100~200 ml静脉注射;20%人血清白蛋白20~40ml静脉注射。并应适当限制液体入量。 (二)肺癌脑转移的放疗 为巩固已取得的颅内压增高症的疗效,常须加用脑部放疗。放疗是肺脑转移非手术疗法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脑转移常为多发,即使临床检查发现为单一病灶。也应视为存在多发微小转移灶。放疗的照射野应为全脑,以2周内应用30 Gy全脑放疗并局部病灶处增加3次总量为9Gy方案疗放较好,中位生存期长,病人易于耐受。 对放疗后复发或放疗抗拒的肺癌脑转移病人,可将放疗剂量增加至正常脑组织放射的安全耐受量55~70Gy。必要时可行外科插入法组织间放疗,在7~60 d内应用大剂量小分割80~150 Gy。 放疗的疗效与墒灶大小、形状、精确定位、以及癌灶对放疗的敏感性有关。放疗可使69%患者的头痛完全缓解,82%的头痛可完全或部分缓解。 (三)肺癌脑转移的化疗 肺癌脑转移的化疗,必须选用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的化疗药物,以亚硝脲类疗效较好且肯定。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常选用卡氮芥(BcNu)125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d;非小细胞肺癌者可选用甲环己基亚硝脲150~300 mg口服,或环已亚硝脲(CNU)100~200 mg口服,每6~8周一次,加用长春新碱及VP-16可以增加疗效;也有采用氨甲喋呤10~12.5 mg加地塞米松5mg椎管内内注射者。 (四)肺癌脑转移的外科治疗 对孤立的或局限性多发的转移瘤争取手术切除。可减低脑压、获得病理诊断,并可取得较好疗效。对脑室阻寒、颞侧或小脑转移已失去代偿机能,渗透疗法又未能缓解症状,抗拒放疗,手术后复发或有转移癌并发症(出血、感染、脑脊液滞流)等威胁患者生命的情况,一般均需外科紧急减压,包括侧脑室穿刺引流、分流术,开颅减压,放置减压装置,切除肿瘤,清除血块、止血。 (五)综合治疗肺癌脑转移 选择性手术和化疗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优于单纯手术。有人报告,手术后辅助放疗剂量≥39Gy者复发率仅11%,而剂量<39Gy者复发率达31%。近年来发现,有脑CT前后的治疗结果比较,中位生存期自6个月增至8~9个月,1年生存率自22%增至44%,2年生存率自10%增至24%,死亡率由10%减至9%。这些成绩与病灶定位技术提高和更好选择手术,开展综合治疗有密切关系。
预防预后:
肺癌脑转移的病因:脑实质各部位肺转移瘤的发生率与其重量和血流量密切相关,脑转移瘤常为多发。 成年人颅腔容积各人固定不变,颅腔内容物,即脑组织、脑脊液、血液的体积与之相适应,并且三种内容物的体积能互相轻微改变,得以缓冲,使颅内压维持稳定。当脑转移瘤长期进行性增大,或增大较快,超过缓冲范围时,即发生颅内压增高。这是由于脑血流尤其是静脉回流受阻,再因肺癌脑转移直接损伤血骨内膜导致屏血脑障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强,细胞外间隙的水和离子增多,并沿白质束纵行扩散,使大脑半球水肿,影响脑的正常代谢。脑组织因受挤压变形,或发生脑疝。可以发生一系列明显的脑实质的病理生理改变,脑功能紊乱,甚至产生不可逆损害以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