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感染性肺部球形病灶
什么是非感染性肺部球形病灶
?
肺部球形病变的病因较多,分为感染性肺部球形病灶和非感染性肺部球形病灶。非感染性肺部球形病灶常见于肺部肿瘤。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癌症。 影像学表现: (1)中央型肺癌:多为一侧肺门类圆形阴影,边缘大多毛糙,有时有分叶表现,或为单侧不规则的肺门部肿块,为肺癌本身与转移性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融合而成的表现;也可以与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并存,形成所谓“S”形的典型X线征象。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局限性肺气肿,均为癌肿完全或部分阻塞支气管所引起的间接征象。肿瘤发展至晚期侵犯邻近器官和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块影;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可引起左、右支气管的压迹,气管分叉角度变钝和增宽,以及食管中段局部受压等;压迫膈神经可引起膈麻痹,出现膈高位和矛盾运动;侵犯心包时,可引起心包积液等晚期征象 (2)周围型肺癌:主要表现为以下6点:①肺内孤立性球形病灶。②边界清楚且具有不同的毛刺状阴影。③轮廓可呈凹入或作分叶状。④肿块密度均匀,一般无钙化。⑤少有空洞形成。如有空洞,通常呈厚壁、偏心性、内腔凹凸不平,并有突人空洞的结节而多无液平面。⑥周围型肺癌邻近肺野内可出现小节段性肺炎和肺不张,并可随癌增长而逐渐增人或反复出现。 2.肺硬化性血管瘤 肺硬化性血管瘤(PSH)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 影像学表现:X线胸片呈孤立性、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圆形或类圆形结节状阴影,少数可有浅分叶状,但多为边缘光滑、锐利,且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也可为多发性。右肺多于左肺,一般以中下叶为多,直径多在1~15cm。CT扫描常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阴影,但肿瘤有囊性变时可呈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时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少数病例可见“空气半月征”。CT及增强扫描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肺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多发生于四肢及软组织,原发于肺者少见,患者以中老年人为多,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影像学表现:此瘤以右肺上叶较多见。多为周围型,多呈分叶结节状团块,边界较清。 4.肺部化学感受器瘤 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临床上少见。 影像学表现:肺化学感受器瘤影像学表现为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缘清楚致密阴影,单发者常为原发性,多发性双侧性者为转移性、原发瘤多位于腹膜后或颈部等。 5.肺部单发转移性肿瘤 少见,原发部位以消化道肿瘤最常见,亦可见于乳腺癌、宫颈癌、肾癌、鼻腺癌等。 影像学表现:此瘤影像学特征为:①肺内较大的密度较高的团块阴影;②结构均匀,肿块内无钙化和空洞;③边缘明显,可有切迹,但无毛刺样改变;④肿块邻近无肺不张,周围无卫星灶与明显炎症浸润;⑤气管无移位。CT能发现肺内直径0.4cm以下的微小细节,有助于诊断;鉴别困难者动态观察最好不超过2个月,必要时行CT导引下活组织穿刺检查确诊。 6.局限性胸膜间皮瘤 少见的、由浆膜间皮细胞形成的肿瘤,可分为局限型与弥漫型两型。 影像学表现:X线胸片显示胸部大小不等的球形或椭圆形阴影,密度深而均匀,边缘清楚光滑,或轻度分叶,内无空洞或钙化,外无毛刺或脐凹,邻近肺野清晰。CT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光整、紧邻胸膜的孤立性类圆形块影。良性者常不大,有蒂。恶性者附近肋骨可有明显腐蚀性破坏。肿块可特别巨大,可占肺野的一半或大半,一般的肺癌或肺肉瘤极少有如此之大。 7.支气管腺瘤 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约占支气管肿瘤的5%。 影像学表现:肿瘤在肺野呈圆形或分叶状、边缘清晰的阴影。 8.肺部良性肿瘤 肺错构瘤为混合性良性肿瘤,以软骨为主要结构,此外尚有脂肪、结缔组织、腺体、骨质及淋巴组织。 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为孤立性的、位于肺野外周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边缘光滑锐利,体层片中可显示浅分叶状。约l/3病例有钙化点,“爆米花样钙化”为该病特征性表现。高精确度CT扫描发现病灶内钙化和脂肪密度区可提高诊断率,个别病灶于支气管腔内。 9.孤立性肺囊肿 孤立性肺囊肿是胚胎时期支气管发育异常,多见于儿童、少年。 影像学表现:囊肿在X线照片上呈一圆形或卵圆形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周围的肺组织无浸润病变。 10.肺动静脉瘘 本病是先天性肺血管的血管瘤样畸形,也可为获得性,临床上十分罕见。 影像学表现:X线检查在诊断上起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①呈圆形或卵圆形致密阴影,直径由0.5cm至数厘米不等,较多发生于肺的中部或下部;②在圆形阴影和肺门之间可见条索状阴影,此为输人和输出的血管,透视下可见圆形阴影有搏动现象;③做Valsal-va动作(紧闭声门做持续而用力的呼气),由于胸内压升高,流入胸腔的血液减少,可见圆形阴影显著缩小。肺动脉造影是确诊肺动静脉瘘的可靠方法,可明确病变部位、形态、累及的范围及程度,囊状肺动静脉瘘可见瘤囊随肺动脉的充盈显影,引流肺静脉显影早于正常肺静脉,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可为单支或多支;瘤囊内可见分隔,对比剂排空延迟。弥漫型肺动静脉瘘表现为多发“葡萄串”样小血池充盈,病变部位肺静脉提前显影。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肺灌注核素扫描可协助诊断。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和MRI及增强3D-SGPR扫描均可清晰地显示出肺动静脉瘘的全貌,并且具无创性,有人认为它们优于肺动脉造影。 11.肺隔离症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 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为液囊肿或气囊肿,液囊肿呈圆形或卵圆形阴影,密度均匀,划界清楚,周围肺组织无浸润。气囊肿呈薄壁圆形腔性阴影。 12.胆固醇肺炎 本病罕见,病程慢性,患者有发热、咳嗽、多痰、胸痛、咯血等症状。 影像学表现:胸部X线可表现为肺内肿块、肺实变或不张等多种表现。CT可见肿块或肺实变区内类似脂肪的低衰减区。
疾病治疗:
治疗肺部疾病,对症治疗,纠正呼吸困难等症状。 许多肺病在早期的时候没有明显的表现,容易忽略,平时要注意按时体检。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不抽烟不喝酒,少吃辛辣食物,多锻炼身体。
预防预后:
非感染性肺部球形病灶的发病机制因病因不同而不同,下面讨论最常见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发生机制。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在肺部球形病灶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占相当数量。肺癌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一致认为肺癌的发病与吸烟、职业致瘟因子、空气污染、电离辐射、馈食与营养等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生与某些癌基因的活化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密切相关;此外,病毒感染、真菌毒素(黄曲霉)、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失调以及家族遗传等因素对肺癌的发生可能也起一定的综合作用。肺癌由于生长部位、病理特点和X线表现不同,一般分为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两类;在肺部呈圆形阴影者以后者为多见。周围型肺癌又以腺痛居多,腺癌倾向于管外生长,但也可循泡壁蔓延,常在肺边缘部形成直径2~4cm的孤立性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