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糖血症
什么是低糖血症
?
临床上因某种原因导致血中葡萄糖含量降至正常水平以下时即称低糖血症。大多数患者血糖水平低于50~60mg/dl 时即可产生低糖血症。低糖血症是一组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呈交感神经受刺激及中枢神经系统受低血糖影响的多种表现。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合成及储存糖原,故在正常情况下血糖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的主要能源。短暂低血糖可引起脑功能障碍,长期严重低血糖则可引起脑死亡。因此预防和纠...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症状体征:
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出汗,头晕,恶心,心动过速,进而嗜睡、意识模糊、惊厥或昏迷等。口服或静脉推注葡萄糖后可立即好转。有特殊病因者可给予病因治疗。
低血糖的早期反应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过多的症状,然后出现脑神经功能上的障碍。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Ⅰ型)人,当胰岛素注射量太多时,可出现恶性低血糖反应症状,很象躁狂型精神病或癫痫样发作。
疾病治疗:
低糖血症的伤害:
1、轻度低血糖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包括:饥饿感、颤抖、出虚汗、焦虑、易激、面色苍白、心悸、心率加快、口唇刺痛。大脑需要持续供应葡萄糖才能维持正常功能,但是大脑既不能存储也不能制造葡萄糖。
2、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低糖血症,就会出现下述症状和体征: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行为紊乱(类似于醉酒)、癫痫(不常见)、意识丧失(不常见)。
预防:低血糖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低血糖是可以预防的。低血糖发作对人体身心健康,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损伤,甚至死亡。因此积极预防尤为重要。由于低血糖症病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预防措施千差万别。
1.临床上以药物性低血糖多见糖尿病病人以胰岛素、磺脲类药物治疗者,尤其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应逐渐加量,避免加量过快。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后按时进餐。亦应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尤其是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期。糖尿病病人及家属应熟知此反应,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处理。注意Somogyi现象,以免发生胰岛素剂量调节上的错误。
2.对老年人用降糖药剂量需谨慎对长效磺酰脲类,尤其是格列本脲在应用时更应慎重。低血糖早期症状不明显,当一旦发生,症状很严重,应立即静脉输注葡萄糖,至少密切观察72小时,并不断监测血糖浓度。及时调整治疗。
3.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一些药物例如水杨酸制剂、磺胺药、保泰松、氯霉素、胍乙定、利血平等,可通过减弱葡萄糖异生、降低磺脲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药物在肝的代谢和肾的排泄等机制,增强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效应。因此,在使用增强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应予注意,以免出现低血糖症。
4.对怀疑B细胞瘤者,应尽早进行饥饿实验和运动实验诱发,测定血浆胰岛素-C肽浓度,并进行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预防低血糖症的发作。
5.对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病人说明疾病的本质,给予精神分析和安慰工作。鼓励病人进行体育锻炼。饮食结构适当提高蛋白、脂肪含量,减少糖量,小量多餐,进较干食物,避免饥饿。此外,在食物中加入纤维(非吸收性碳水化合物如果胶)有一定帮助。也可试用小剂量的抗焦虑安定药
保健方法:
1、宜吃低糖、高脂、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
2、有低血糖病史的人应当在活动量增加时,及时少量加餐,外出办事要注意按时吃饭,如果能预见到无法按时吃饭,则应事先吃点东西;
3、低血糖症较轻的,可随时喝点甜饮料,吃点饼干,严重的患者则应随身携带一些糖块。
预防预后:
引起低血糖的常见原因有: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胰岛细胞瘤、胰腺增生、功能性胰腺功能亢进、肝脏病变、垂体功能不全等。小儿则有胰岛素过多症、肝酶缺乏症、糖原异生不良症,而最常见的为酮症性低血糖症,这往往是由于晚餐过少、早餐过迟或先天性肾上腺皮质不良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