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
什么是蛋白尿? 正常成人尿中可有微量蛋白,这些蛋白多数来自血浆,部分为肾小管分泌蛋白。清蛋白约占40%,免疫球蛋白(lgA、lgG及其轻链)占15%.其他血浆蛋白占5%。由肾小管分泌的蛋白,主要是Tamm-Horsefall蛋白占40%。在成人24小时尿蛋白150mg或清蛋白30mg为正常上限,超过此值可诊断为蛋白尿。儿童尚无明确的正常上限,多数以>100mg/m2作为诊断蛋白尿的标准。若按1次尿蛋白(mg/dl)与尿肌酐(mg/dl)比值,则<2岁以0.5.年长儿以0.2为正常上限,超...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1.非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不超过1g/24小时,不伴水肿。 (1)体位性蛋白尿:蛋白尿见于起立位,而卧位阴性。儿童与少年期检出率在2%~5%,5岁以下少见,无性别差异,多数因体检或其他疾病验尿时发现。蛋白尿常为间歇性,即非每日出现,也有持续性,即每日均可检到蛋白尿。24小时蛋白尿定量一般不超过1.4g。诊断试验:①当晚平卧排尿弃去,翌晨卧位留尿,是为卧位尿;起床站立活动后再次留尿,是为站立位尿。卧位尿蛋白尿阴性或微量,站立位蛋白尿阳性或超过10倍,即可诊断。②脊柱前突试验,卧位留尿同上,嘱患儿饮水200ml靠墙站立,头贴于墙,双手撑腰使脊柱前突15分钟,l小时后排尿送检,如卧位阴性或微量,脊柱前突后蛋白尿≥++,可诊断。 体位性蛋白尿原因末明,可能系站立时下腔静脉受肝后缘和脊柱压迫,致肾暂时性淤血或淋巴回流受阻,使肾小球蛋白滤出增多。近年来有报告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见血尿节)也为体位性蛋白尿原因之一。体位性蛋白尿预后良好,多在青春期后消失。但因病理性蛋白尿也可因体位而改变,故必须予长期随访观察,包括血尿、高血压、肾功能和蛋白尿增多,以排除肾脏疾病。 (2)热性蛋白尿:多见于感染性疾病,体温超过38.3℃,定性不超过++,多于体温恢复正常后消失。发生机制不详。 (3)运动性蛋白尿:多于剧烈运动后发生,定性不超过++.休息48小时消失。 2.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管性蛋白尿:正常人肾小球能滤过大量分子量小于清蛋白的蛋白,如溶菌酶,免疫球蛋白轻链,β2微球蛋白,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等,滤出的低分子蛋白被近端小管所吸收,当小管损害尿中排出大量低分子蛋白尿是为肾小管性蛋白尿。此类蛋白尿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多系肾小管先天或遗传性功能障碍。患者多伴另一些肾小管功能障碍的症状,如糖尿、磷酸尿和肾小管性酸中毒等,同时存在该病其他系统症状和体征。继发性见于各种肾小球病和间质病。 肾小管性蛋白尿特点是:①蛋白尿定量
疾病治疗:
假性蛋白尿见于以下情况: ①尿中混入血液、脓液、炎症或肿瘤分泌物以及月经血、白带等,常规蛋白尿定性检查均可呈阳性反应。这种尿的沉渣中可见到多量红细胞、白细胞和扁平上皮细胞,而无管型,将尿离心沉淀或过滤后,蛋白定性检查会明显减少甚至转为阴性; ②尿液长时间放置或冷却后,可析出盐类结晶,使尿呈白色混浊,易误认为蛋白尿,但加温或加少许醋酸后能使混浊尿转清,以助区别; ③尿中混入精液或前列腺液,或下尿道炎症分泌物等,尿蛋白反应可呈阳性。此情况,病人有下尿路或前列腺疾病的表现,尿沉渣可找到精子、较多扁平上皮细胞等,可作区别; ④淋巴尿,含蛋白较少,不一定呈乳糜状; ⑤有些药物如利福平、山道年等从尿中排出时,可使尿色混浊类似蛋白尿,但蛋白定性反应阴性。
预防预后:
蛋白尿分类: 蛋白尿按性质分为非病理性(或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病理性按生成机制可分为肾小球性和肾小管性。除此以外,某些蛋白尿并非肾脏病变所致,而与血浆蛋白浓度过高(>96g/L)或存在能通过肾小球滤膜的小分子蛋白(如免疫球蛋白轻链)有关。此类蛋白尿被称为肾前性蛋白尿。在泌尿系感染时下泌尿道分泌粘蛋白增多也可使尿蛋白试验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