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胀气
什么是肠胀气
?
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不通畅或梗阻,使胃肠道的气体不能随胃肠蠕动排出体外面而积聚于胃肠道内称胃肠气胀。胃肠气胀常和便秘同时存在,它可以是功能性的(如肠道易激综合征、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使胃肠道气胀),也可以是器质性的(如幽门梗阻、肠梗阻引起的胃肠道气胀)。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1、胃肠疾病引起胃肠胀气的胃部疾病主要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下垂、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胃溃疡、胃癌等;肠道疾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肠道寄生虫病;胃肠神经官能症,包括吞气症、胃泡综合症、肝脾曲综合症,结肠过敏等。
(一)急性胃扩张:最早的症状为食欲缺乏及纳差,随后出现上腹胀饱,上腹及脐周胀痛。
(二)幽门梗阻:具有溃疡病病史,上腹饱胀或胀痛,顽固性的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酸性。
(三)肠梗阻: 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严重腹胀,无排便,无肛门排气,腹部可见肠型及蠕动波。
(四)胃肠道淤血:临床上常有腹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常伴肝脾肿大。
(五)胃肠神经官能症:常有泛酸、暖气、腹痛、腹胀,可表现为顽固性的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嗳气或癔病性吞气,患者多为青女性。
2、肝、胆、胰腺疾病引起胃肠胀气的肝脏疾病主要有: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胆道疾病有: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胰腺疾病,包括急性或慢性胰腺炎。
3、腹膜疾病包括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腹膜癌等病。
4、心血管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心律失常、肠系膜血管栓塞、血栓形成、肠系膜动脉硬化症等。
5、急性感染性疾病各种严重的感染引起的毒血症、败血症、中毒性肺炎、肠伤寒等。
6、其他疾病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低钾血症、脊髓病变、药物反应、结缔组织病、粘液性水肿、营养不良以及外科手术后等。
疾病治疗:
1.认直寻找引起腹胀的原发病,进行针对性治疗,常能取得好的效果。
2.对症治疗
①通便:如果大便秘结,可将开塞露或甘油栓等药液挤入直肠内,这样可以排出大便和气体,降低结肠内压力。如果通便不成功,可将一肛管插入肛门达乙状结肠,使肠内的气体排出体外。
②胃肠减压:将一条胃管经鼻腔或口腔送入胃肠,再在管外边接上一个抽吸降压的装置,通过这个装置能把胃肠道里的气体和液体抽吸出来,减轻胃肠道的压力,使胃肠肌肉得以休息,等待恢复功能。
③如果用以上两种方法都不奏效,且无肠梗阻证据,可选用新斯的明或酚妥拉明等药物。新斯的明,可抑制胆碱酯酶,增强肠管蠕动,可促进排气,用量为每次0.045~0.06毫克/公斤体重,皮下注射;酚妥拉明,可提高肺通气量,兴奋肠道平滑肌,促进肠管蠕动,减轻腹胀,用量每次0.2~0.5毫克/公斤体重,皮下注射。
④禁食,静脉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如果因血钾浓度过低引起腹胀,可静脉滴入氯化钾。
⑤腹胀消失后,可服用多酶片和益生菌制剂。
⑥避免食用产气食品,如豆类和薯类等。
预防预后:
导致胃肠胀气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胃肠道不通畅
(一)上消化道疾患
1、急性胃扩张
2、胃排空迟缓或胃轻瘫
3、各种原因引起的幽门梗阻
(1)消化性溃疡:如十二指肠溃疡、胃窦及幽门管溃疡。
(2)胃窦或十二指肠的良恶性肿瘤。
(3)炎症性疾病。
(4)先天性疾病:如成人肥厚性幽门狭窄。幽门隔、十二指肠隔等。
4、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
5、十二指肠淤滞症
(二)下消化道疾病
1、肠梗阻
(1)机械性肠梗阻:如肠粘连、肠套叠、炎性肠病、肠结核、肠道肿瘤、肠道蛔虫团、粪石或异物先天性肠道闭锁等。
(2)动力性肠梗阻:如麻痹性肠梗阻、痉挛性肠梗阻。
(3)血管性肠梗阻。
2、消化道吸收不良综合征
3、肠道易激综合征
二、肝、胆、胰腺疾患
1、肝脏 如肝炎、肝脏肿瘤等。
2、胆囊疾患 胆石症、胆囊肿瘤等。
3.胰腺疾患 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胰腺肿瘤、环状胰腺等。
三、全身性疾患
1、急性感染引起的中毒性肠麻痹。
2、电解质紊乱。
四、其他原因引起的胃肠气胀
1、进食过快。
2、瘟病性吞气。
3、内镜检查注气过多。
4、服用产气过多的食物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