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疼痛(中医)
什么是癌性疼痛(中医)
?
疼痛(pain)最为广泛、公认的定义是由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提出的,即“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有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而且精神及心理因素会影响患者对疼痛的感受。疼痛可以作为疾病进展、突发感染或某种治疗并发症的信号。另一个更为实用的定义是:“疼痛即是患者所说的伤痛”,它所强调的是“患者说痛,就是痛,患者说有多痛,就有多痛”,疼痛应该是患者所说的那样,而不...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评价方法】 一、疼痛评估原则 1,相信患者的疼痛主诉。 2,仔细评估疼痛病史、体检、相关检查等。 3,评估每次疼痛。 4,评估可能影响疼痛的其他因素躯体、心理、社会、文化、精神。 5,评估患者疾病的程度。 6,再评估。 二、癌症疼痛评估的内容 (一)目前疼痛问题的详细病史 1,疼痛的范围(数目和位置)。 2,每种疼痛情况 (1)程度(0~10); (2)限局性或放射性; (3)起因及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4)时间模式(持续性、间歇性等)及性质(灼痛等); (5)疼痛加剧及缓解的因素; (6)伴随的神经、血管异常; (7)其他相关因素; (8)疼痛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程度; (9)目前用药情况(用药时间表、药效、副作用); (10)以往用药情况(用药时间表、药效、副作用)。 (二)了解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对生理方面的影响 功能、体力、运动、食欲、睡眠。 2,对心理方面的影响 生活乐趣、娱乐、焦虑、抑郁、苦恼、恐惧、精力的集中、自控能力。 3,对精神方面的影响 情绪、内心痛苦、思想转变、信仰改变。 4,对社会活动、交往的影响 人际关系、情感、性功能。 (三)肿瘤病史 1,既往史。 2,现病史 日期、分期、侵犯部位。 3,抗肿瘤治疗情况 时间、形式、剂量、药毒性、对每种方案的反应。 4,目前病情稳定、好转、恶化。 5,患者的希望与目标。 (四)医疗史——可能受疼痛治疗的影响 1,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 2,药物及过敏史。 3,滥用药物史。 4,其他(如厌食、疲劳、镇静或其他精神改变、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便秘、泌尿及性功能情况、抑郁、口干、口服药物的能力、是否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等)。 (五)个人史及社会情况 1,背景 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居住地、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种族。 2,现状 器官功能情况、护理人员的健康情况及护理水平、支持系统。 (六)体检 (七)对其他信息的复查 1,医疗记录,影像学、化验室数据。 2,了解患者病情的家庭成员,家庭医生以及/或护士的调研。 (八)鉴别诊断 (九)对下一步诊疗的建议 (十)再评估 三、疼痛评估手段 1,视觉类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即视觉模拟画线法。用一长10cm的直线,左端代表无痛,右端代表最剧烈疼痛。由患者在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处划一交叉线表明。 2,数字评估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 应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其疼痛的数字。 3,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verbal ratmg scale,VRS) 将疼痛程度分为无痛、轻、中、重及极度疼痛。 0级 无痛。 I级(轻度) 虽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 Ⅱ级(中度) 疼痛明显,不能忍受,入眠浅,易疼醒,要求服用止痛剂。 Ⅲ级(重度) 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服用止痛剂,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分类】 1,按癌痛的病理学分类 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某些情况下,可同时具有这两种疼痛类型。疼痛形成的神经传导基本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伤害感受器的痛觉传感;一级传入纤维、脊髓背角、脊髓一丘脑束等上行束的痛觉传递;皮层和边缘系统的痛觉整合;下行控制和神经介质的痛觉调控。 (1)伤害感受性疼痛:产生伤害感受性疼痛时,机体组织受到损伤,并通过传导伤害感受性刺激的神经通路形成疼痛信号的慢性传递。 (2)神经病理性疼痛:通常没有组织损伤,或是在外周神经损伤后发生,疼痛传导通路功能紊乱,导致疼痛信号的异常慢性传递。 2,按癌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分类 可分为躯体痛、内脏痛、传入神经阻滞痛。其产生的共同机制是:外周伤害性受体和机械性受体被化学刺激(肾上腺素、缓激肽、前列腺素等)或机械刺激(肿瘤的压迫和浸润牵拉等)激活和致敏。 (1)躯体痛:定位准确,多定位于体表,患者容易指出明确的疼痛部位,且多为锐痛。 (2)内脏痛:往往定位不准确,患者一般难以指出明确的疼痛部位,多在体表有牵扯痛,性质为钝痛。 (3)神经痛:目前属难治性疼痛,对吗啡类药物不敏感,对抗抑郁、抗焦虑或皮质激素等可能有效。 3,按癌痛的时间分类 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1)急性疼痛:指持续时间短,有明确的开始时间,较易控制。 (2)慢性疼痛;指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以上。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多为慢性痛,并可由于各种心理因素的干扰而使病情复杂化。故慢性疼痛在临床上往往较难控制,这也是临床肿瘤医生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在2002年第10届IASP年会上与会专家达成基本共识,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4,按癌痛对阿片类药物的治疗反应分类 可分为阿片无反应性疼痛、阿片部分反应性疼痛、阿片反应性疼痛但不能使用阿片类药物以及阿片反应性疼痛。 (1)阿片无反应性疼痛:如肌肉痛和传入神经阻滞,使用阿片类药物疗效差。 (2)阿片部分反应性疼痛:如骨痛、神经压迫性痛等,使用阿片类药物疗效较差。 (3)阿片反应性疼痛,但不能使用阿片类药物者:如肠痉挛性疼痛及胃挤压综合征。(4)阿片反应性疼痛:可以用鸦片类药物。
疾病治疗:
【中医处理方法】 一、辨证用药 建议处方如下: 1,逐瘀汤(《医林改错》) 药物组成:桃仁 红花 当归 生地黄 川芎 赤芍 牛膝桔梗 柴胡 枳壳 甘草等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常表现为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夜间痛甚。常伴有面色晦黯,形体消瘦,肌肤甲错,痛处常触及包块,舌黯有瘀斑,脉涩。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2,四逆散(《伤寒论》) 药物组成:柴胡枳壳白芍甘草等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常表现为脘腹胀痛,两胁不舒、手足厥冷,痛甚则嗳气,脉弦有力。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3,甲煎丸(《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鳖甲 乌扇 瞿麦 半夏 人参 廑虫 阿胶 露蜂房 赤硝 桃仁 紫薇 黄芩 柴胡 干姜 大黄 芍药 桂枝 葶苈子 石韦 厚朴 鼠妇 蜣螂等 功能主治:软坚散结,消痞化积。表现为胁下痞硬有肿块,可见瘕瘕积聚。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4,金铃子散(《太平圣惠方》) 药物组成:川楝子 延胡索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肝郁气滞,两胁胀满之疼痛。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二、其他方法 1,岩舒注射液 主要成分:苦参 功能:清热解毒、止痛。 主治:可作为轻中度癌痛的常用药物,也可作为中度癌痛患者的辅助用药。 用法:12m1/d,加入生理盐水200ml中静脉点滴,连用15~16天为1个疗程。2,桂参止痛合剂 主要成分:肉桂 细辛 党参 杜仲等 功能:温肾健脾、散寒止痛、化瘀通络。 主治:适用于治疗癌性疼痛。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中药。 用法:50m1/次,每8小时1次,连服7天为1个疗程。 3,蟾酥膏 主要成分:蟾酥 生川乌 两面针 公丁香 肉桂 细辛 重楼 红花等18味中药制成的中药橡皮膏 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适用于癌性疼痛。 用法:外贴于癌性疼痛区,每24小时换药1次,7天为1个疗程。 4,脐疗法 采用田螺肉,鲜重楼,捣如泥,加冰片,敷贴肚脐,每日1次,连用3天,治疗肝癌患者疼痛。 5,穴位离子导入法 采用中药(延胡索、没药、乳香、丹参各lOOg,徐长卿150g)乙醇浸泡后所得药汁加少量冰片及二甲亚砜,浸湿BG型电子止痛治疗仪的电极套,将电极套入其中,置于不同穴位上进行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癌痛。 6,针刺止痛法 针刺止痛特点:起效快,疗效可靠,无依赖性、成瘾性及戒断性。但持续时间短,对于重度疼痛存在镇痛不全的特点。而且需要反复针刺患者,给患者带来治疗上的痛苦。 针刺的穴位选择:主穴:合谷、内关。配穴:肺癌配风门、肺俞、定喘、丰隆;肝癌、胃癌、胰腺癌配阴陵泉、阳陵泉、阿是穴;胸痛配丰隆、少府;胁痛配太冲、丘墟;腹痛配足三里、三阴交;并酌配相应背俞穴。 【西医处理方法】 一、治疗原则 1,治疗的目的 减缓和预防疼痛。 2,一般原则(1)全面评估疼痛;(2)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交流;(3)确保疼痛的缓解;(4)劝阻患者不要忍受疼痛;(5)鼓励患者积极参与。3,治疗原则(1)综合各项治疗计划;(2)明确疾病的分期;(3)使用正确的治疗方法;(4)运用多种治疗手段;(5)不要总是变换治疗方法;(6)持续的支持治疗;(7)反复的再评估。 二、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即癌症本身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以及生物治疗的联合应用。 2,药物治疗 (1)癌症镇痛原则——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WHO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法的基础是给药方法的“阶梯”概念,同时必须遵守5条基本原则: ①口服给药:此法方便、经济,既可免除创伤性给药的不适,又能增加患者的独立性。若患者不能口服,则可选用直肠或经皮的无创性给药途径。只有在以上方法不适合或无效时,再考虑肠道外给药途径。阿片类止痛剂口服给药时,吸收慢,峰值较低,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性。 ②按阶梯给药:指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按顺序提高。第一阶梯代表药为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第二阶梯代表药为可待因,曲马朵。第一、二阶梯用药有“天花板效应”。以吗啡为代表的第三阶梯药物,“无天花板效应”。 ③按时给药:即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如每隔4小时1次;而不是按需给药。这样可保证疼痛连续缓解。 ④个体化给药:对麻醉药品的敏感度个体问差异很大,所以阿片类药物并没有标准用量。凡能使疼痛得到缓解并且副反应最低的剂量就是最佳剂量。如以口服吗啡为例,共有效剂量范围为每4小时5~1000mg,故选用阿片类药物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患者感到疼痛被解除为止。 ⑤注意具体细节:对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反应,目的是使患者能获得最佳疗效而发生的不良反应却最小。 (2)WHO推荐的基本止痛药物 ①非甾体抗炎药类止痛药(表2—6):非甾体抗炎药(NSAlDs)可以抑制肿瘤侵犯损伤局部组织所引起的致痛物质——前列腺素的台成。此类药物对炎性疼痛和骨关节疼痛治疗效果较好,无成瘾,但镇痛有封顶作用,不能同时使用两种非甾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除外)。 ②曲马朵:曲马朵对μ阿片类受体的亲和力为吗啡的1/6000,对胺类受体(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和5一HT)也有作用,两种机制协同产生强镇痛作用,用于中度至重度疼痛。在治疗剂量下,曲马朵几无呼吸及心血管副作用,无平滑肌副作用,无成瘾性,便秘,嗜睡和镇静作用也低于阿片类。主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头晕和头痛。剂量过大可产生惊厥和5-HT综合征。曲马朵可口服,直肠、静脉或肌肉给药。口服用药原则是小量开始,逐渐加量。通常开始剂量为50mg/次,如无副作用2~3天后增至100mg/次,一般口服最大剂量为400mg,但在治疗重度癌痛和术后痛时可使用到600mg的日剂量。静脉注射为防止恶心呕吐副作用,负荷量2~3mg/kg,常在手术结束前半小时给予,维持剂量不超过400~600mg/d。 ③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可以抑制痛觉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传导,达到镇痛作用。阿片类药物可分为弱阿片类药物和强阿片类药物(表2—7、表2—8)。 a吗啡:吗啡是最常用的强阿片类药物,也是晚期癌痛最常选用的镇痛药物,其代谢产物吗啡一6一葡糖甘酸(M6G)也是产生镇痛效应的活性代谢产物。口服易吸收,肝脏首过效应较强,因此,口服生物利用度约25%。吗啡血浆半衰期为3小时,健康人M6G的血浆半衰期超过3小时,但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将明显延长。速释硫酸吗啡、盐酸吗啡镇痛时间为4~6小时。口服吗啡控释片的作用时间可达12小时。 b芬太尼:芬太尼是术中常用的镇痛药物,经皮芬太尼贴剂(TTS-Fentanyl)是晚期癌痛治疗的重要药物。与吗啡相同,芬太尼也属强阿片类药物、阿片受体激动剂,其镇痛强度是吗啡的70~100倍。因其分子量小,脂溶性高,对皮肤刺激小,适用于制成缓释透皮贴剂,因此适用于不能口服的患者。经皮芬太尼贴剂皮肤吸收利用率为92%~94%,初次用药,6~12小时达到血浆峰浓度,12~24小时达到血浆稳态浓度。每隔72小时更换一次贴剂,可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芬太尼的释放量与贴剂的药物含量和贴剂的表面积成正比。不良反应与吗啡相类似,如恶心呕吐、便秘等,但比吗啡发生率低。c哌替啶:因其在体内代谢、去甲基后可产生去甲哌替啶,此代谢物的半衰期是哌替啶本身的2~3倍,长期使用可导致在体内的蓄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如震颤、肌震挛甚至癫痫发作,而且纳洛酮不能拮抗去甲哌替啶引起的不良反应、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因此哌替啶不适用于慢性疼痛和癌痛的治疗。 (3)止痛药物副作用及其处理:最常见的是便秘、镇静,副作用报道较多的药物是吗啡和美沙酮。由于每个患者对阿片类药物副作用的反应个体差异性大,所以医务人员应在治疗时密切观察,并对一些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加以预防性治疗。 ①便秘:癌痛治疗过程中,便秘是使用阿片类药物最普遍发生的并发症,几乎人人都要发生,或早或晚。除有禁忌证外(如患慢性腹泻),应给所有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规律服用刺激性污剂以预防便秘。可以从止痛治疗开始就同时应用。导泻药物:番泻叶,高渗药物(乳果糖或山梨醇),通便灵,麻仁润肠丸。多食用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②镇静:镇静是初用阿片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但大多数患者很快即可耐受。如果出现药物诱发的持续性的镇静,最好办法是减少每次给药剂量并增加给药频率。也可换用其他阿片类药物或使用咖啡因,哌甲酯,苯丙胺,醒脑净(安宫牛黄水剂)。 ③恶心呕吐:在部分癌痛患者中是一种较主要的反应。但很多患者在用阿片类几天后身体即可适应,自
预防预后:
【病因】 一、西医 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一个复杂、经常反复出现的过程。 1.癌症本身引起的疼痛 约占78,6%,如癌灶发展压迫邻近组织,产生炎症,水肿,缺血,坏死,或内脏包膜膨胀;癌细胞侵入(渗透或浸润)到胃,肠黏膜下层,肌层淋巴管;癌细胞广泛转移,侵犯血管、神经、内脏、骨骼等。 2,与癌症相关的疼痛 约占6%,如病理性骨折、空腔脏器的穿孔、梗阻、压疮等。 3,癌症治疗引起的疼痛 约占8,2%,例如:①手术后各种痛症,如肺、乳腺切除后臂丛神经痛,胃肠术后并发症;②化疗后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口腔炎、黏膜炎;③放疗后的局部损害、纤维化、放射性脊髓炎等。 4,与癌症无关的疼痛 约占7,2%,如痛风、骨关节炎、糖尿病末梢神经痛等。 二、中医 中医认为癌性疼痛的病因主要是: 1.指癌瘤肿块瘀滞,造成经络气血不通所致机体某部位的疼痛,分为虚实两种疼痛,即实证的“不通则痛”和虚证的“不荣则痛”。 2,“不通则痛”是由于外邪侵犯机体,正邪交争于体内脏腑经络,影响机体的功能,使气机升降失常,气滞血瘀,瘀阻脉络,凝聚成块,不通则痛。 3,“不荣则痛”则是因为肿瘤日久,邪伤正气,气血虚弱,无法荣养脏腑经络,不荣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