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增高
什么是转氨酶增高? 转氨酶就是在肝细胞内制造的一种重要的酶,它在氨基酸代谢及构成蛋白质、脂肪和糖三者相互转化的关系上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它不会大量地到肝细胞外面来。如果血液中含有大量转氨酶,则视为异常现象。当然,如果仅仅是转氨酶增高,而其他肝功能检查正常或大致正常,就称为单项转氨酶增高,这时应进一步检验血清转氨酶增高的多少,藉以了解肝脏的损害程度。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主要根据转氨酶的常规检查结果来鉴别。 转氨酶增高的鉴别诊断: 1、肝脏本身的疾患,特别是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肝脓肿、肝结核、肝癌、脂肪肝、肝窦状核变性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增高。除肝脏外,体内其它脏器组织如心、肾、肺、脑、睾丸、肌肉也都含有此酶。因此当心肌炎、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乙型脑炎、多发性肌炎、急性败血症、肠伤寒、流脑、疟疾、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流感、麻疹、血吸虫病、挤压综合征等亦均可见血中转氨酶增高。 2、因为转氨酶是从胆管排出的,如果有胆管、胆囊及胰腺疾患,胆管梗阻,也可使转氨酶增高。临床常见的有胆囊炎、胆管蛔虫、肝胆管细石、胆囊及胆管肿瘤、壶腹周围癌、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急慢性胰腺炎、胰头癌及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药源性或中毒性肝损害,以及药物过敏都可引起转氨酶增高,并常伴淤胆性黄疸和肝细胞损伤。临床有报告在用药12~48小时即可引起转氨酶增高,4~10日可达高峰,及时停药者多在3周内恢复正常。其它内科疾病,如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恶性网状细胞病、心力衰竭、风湿热、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肠炎及尿毒症等均可发生转转氨酶增高。正常妊娠、妊娠中毒症、妊娠急性脂肪肝等也是转氨酶增高的常见原因。另外,剧烈运动后亦可引起转氨酶增高。运动后乳酸含量增加,在体内积聚,乳酸代谢使机体相对缺氧及低血糖,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转氨酶增高。
疾病治疗:
一、改变机体的反应性,特别是慢性肝炎部分病人,有助于改变其肝细胞的通透性,减少酶的释放,从而间接达到降酶的目的。 二、调整肝细胞的酸碱环境; 三、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慢性肝炎70%以上病例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正常水平。许多中草药能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如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能增强T细胞的数量及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虚证多见,比较多的情况是正虚邪实。处理好扶正祛邪的关系,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也可提高降酶的效果。 四、调整病人的代谢机能:慢性肝炎造成的肝实质性损害,将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内分泌激素、色素物质等各种代谢紊乱,其中有些代谢紊乱可使转氨酶长期不正常,故肝病患者要积极纠正这些代谢紊乱。通过中药的调理,完全可达到目的。
预防预后: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只要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转氨酶就会由肝细胞释放到血中。 转氨酶增高是多因素的,暴怒、郁闷、长期思虑过度和失眠,以及生活不节、饥饿劳伤、营养不良或高梁厚味、淫逸无度,都能使肝功能不正常,造成单项转氨酶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