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宣
什么是牙宣?
牙宣.是以龈肉萎缩、牙根宣露、浮动而痛、经常渗出脓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牙宣又名齿龈宣露、齿挺、齿根出露、齿根欲脱、齿动摇、食床等。牙宜症状的描述见于《素问·诊要经终论》:“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描述了牙龈萎缩、牙根露出,及牙垢附着等征象。牙宣正式病名见于《是斋医方》:“治牙宜,赤土荆芥,同为细末揩齿上。”《普济方·牙齿门》称为齿断宣露。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亦有20岁左右发病者。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高,病情亦加重。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牙周炎,是指发生于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慢性破坏性疾病。多数病例由长期存在的牙龈炎发展而来,常侵犯同一个体的大多数牙齿,导致牙槽骨吸收和牙周袋的炎症,造成的组织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以牙龈萎缩疼痛,牙龈出血为主要症状。早期有牙齿浮起感,咀嚼无力,遇冷水时觉牙齿发酸,继而齿龈肿痛,牙缝溢脓或出血,牙齿松动,影响咬嚼。严重者发展为全口牙齿松动。病程中可有急性发作的牙周脓肿,局部红肿热痛,脓液量多,伴有发热。
疾病检查:
【诊断要点】 牙龈红肿或萎缩,易出血,牙根宣露,牙齿松动。龈下有坚硬的牙结石;龈齿间有逐渐扩大的牙周袋,袋内溢脓;有口臭;齿槽骨萎缩,牙根暴露,牙齿松动。牙根周围X线片示牙槽嵴吸收、牙间隙增宽等表现。 【鉴别诊断】 牙痈:并发牙痈时,牙齿有伸长感。不能咬物,以肿胀、溢脓为主要表现,牙齿松动明显,牙槽骨、牙床等有吸收及破坏。
疾病治疗:
1.药物治疗 (1)胃火炽盛 证候:牙龈作痛、出血,口气热臭,渴喜冷饮,大便干结。或牙龈红肿疼痛,溢出脓血,舌红苔黄,脉数。本证以牙龈疼痛、出血,伴见渴喜冷饮,便秘等胃火炽盛症状为辨证要点。 治法:清泻胃火,止血消肿。 处方:清胃散(《医宗金鉴》)加减。 龈肉红肿较甚者,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牛蒡子以清热解毒消肿;胃火上蒸,血随火动者,见牙宣出血者,加知母、栀子、血余炭、藕节炭等以清胃泻火,凉血止血;若便秘甚者加大黄、芒硝以泄热通便;若有化脓者,加天花粉、皂角刺以消肿排脓。 (2)肾阴亏损 证候:牙龈萎缩,牙根松动,牙龈黏膜微红肿,或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本证以牙龈萎缩,伴见肾阴虚症状为辩证要点。 治法:滋阴补肾,益精固齿。 处方: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牙齿松动者,可加龟板、枸杞子、菟丝子、骨碎补以补肾固齿;牙缝出血量少而色淡,久病耗损,真阴不足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牛膝、黄柏以滋阴降火;溃腐溢脓较多者,加黄芪、白芷、马勃、皂角刺以祛腐排脓生新;兼胃热甚者,加石膏以清胃热;大便干结,肠燥津枯者,加蜂蜜、火麻仁以润肠通便。 (3)气血不足 证候:牙龈萎缩,颜色淡白,牙根宣露,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牙龈时有渗血,面白或萎黄,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弱。本证以牙龈萎缩淡白,牙齿松动,伴见气血虚弱之全身症状为辩证要点。 治法:补血益气,养龈健齿。 处方: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 若渗血量多,可加黄芪、白芷、阿胶、蒲黄、栀子炭以养龈健齿,敛血止血:若见肢体寒冷、手足不温,可加黄芪、肉桂以加强益气健脾、补益肾阳之效。 2.针灸治疗 (1)体针 基本处方:颊车 地仓 合谷 内庭 方中颊车、地仓为局部取穴,祛邪消滞、消肿止血。合谷、内庭均为阳明经穴,可泻阳明邪热,通经止痛。 加减运用:胃火炽盛者,加足三里、曲池清泻胃肠积热;肾阴亏损者,加太溪、行间、三阴交,以达滋阴降火之功;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以助气血之化生,加脾俞、肾俞以益先天、补后天;苔腻、口臭甚者,加阴陵泉、三阴交清热利湿;齿龈肿痛甚者,可点刺患处,令微出血;腰酸耳鸣者,可加肾俞以加强滋肾养阴作用;牙龈渗血者,可取脾俞、肾俞、曲池以收益气摄血之效。 操作方法:合谷、内庭用泻法;胃火炽盛者,足三里、曲池针用泻法;肾阴亏损者,太溪留针用补法,行间、三阴交平补平泻;气血不足者,足三里、脾俞、肾俞针用补法或灸法以益先天、补后天;阴陵泉、三阴交针用泻法;牙龈渗血者,以艾条灸脾俞、肾俞,曲池针用平补平泻。 (2)耳针:取牙、颌、神门、屏尖,毫针中度刺激,留针20—30分钟,或埋针、埋籽刺激,每日1次。 (3)穴位注射:取合谷、下关、颊车,每穴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0.5—1ml,每日1次。 (4)电针:取颊车、下关、合谷,针刺得气后,予疏密波脉冲电流刺激20~30分钟,每日1次。 3.其他治疗 (1)漱口:醋50g加冷开水50g,混匀,含漱。每日含漱2次,连用14天;或用淡盐水,或旱莲草60—120g,或黄芩适量煎水含漱。 (2)外敷:胃火炽盛,牙龈肿痛,腐烂流脓血者,可选用冰硼散或小蓟散、人中白散吹患处;或外用百草霜、龙骨、炒盐为末,敷之有效。气虚者,以龙眼肉一枚,加白盐少许,敷贴牙龈。 (3)揩齿、叩齿:早晚用手指或牙刷按摩牙槽2—3分钟,并每天对合叩齿30—50次,使龈肉血运通畅,牙齿牢固。
预防预后: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曰:“齿为骨之所终,髓之所养,经脉虚,风邪乘之,气血不能荣润,故令摇动。”关于牙宣的病因病机在明代医籍中论述较多。《证治要诀·卷二十四》载:“牙宣有二证,有风壅牙宣;有肾虚牙宣……”《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则认为:“脾胃中热涌而宣露也。”《医宗金鉴》说:“此证牙龈宣肿,龈肉日渐腐颓,久则削缩,以致齿牙宣露,总由胃经客热积久,外受风寒凉相搏而成。”由于齿为肾所主,而上下牙床归大肠经和胃经所属,齿及齿龈均需气血的濡养。总结牙宣的病因病机为: 1.胃火上蒸 外感风寒或风温,失治而入里化热,或因过食炙煿辛辣厚味,以致胃肠积热,循经上蒸牙龈所致。 2.肾阴亏损 肾精亏损,齿失濡养,或兼以阴虚内热,虚火上炎牙龈而导致本病。 3.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牙龈失养而萎缩,加之气虚不能摄血而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