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什么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g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2002年11月起,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暴发的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严重急性以呼吸道受累为主的疾病。临床上多急性起病,以发热、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可出现全身多器官系统受损,部分病人呈进行性加重,发展为ARDS。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SARS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存在很大差别,部分病人在感染后可能无任何症状,儿童临床表现较轻,而成人往往较重,大部分成人患者在感染后短期内即发展为肺炎,甚或出现AR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由于SARS是一种传染病,大部分患者可以追踪到流行病学接触史,即有被传染和(或)传染他人的可能性或证据。 1.症状 一般来说,几乎所有病人都表现突发性发热,大部分患者体温波动范围较大,37.5—39.5℃,部分病人伴寒战,应用非甾体类退热药物效果较差。在病程初期呼吸道症状较重,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出现干咳和呼吸困难,但个别患者因同时合并细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也会出现典型的脓性痰液。患者往往有周身乏力、肌肉酸痛、咽痛等症状,有的患者合并腹泻、意识障碍或突然跌倒。 2.体征 较少,肺内病变范围较大时,可闻及吸气末细小、密集的高调湿啰音,出现实变时也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疾病检查:
诊断标准 l,SARS的诊断依据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SARS诊疗方案及2004年实验室泄漏感染病例的情况,SARS的诊断依据有以下5条。 (1)流行病学史:①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②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SARS疫情的地区;③有在实验室内从事SARS—CoV研究工作的证据或与有关人士接触的历史。 (2)症状与体征: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少许湿啰音,或有肺实变体征(注意:有少数患者并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3)辅助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往往正常或减少,伴淋巴细胞减少,尤其是CD4+细胞数量急骤减少。文献报道,诊断淋巴细胞减低的临界值为1.2× 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 9="”;”;" 10="”;”;" 9="”;”;" l="”;”;" sars="”;”;" 0="”;”;" 9="”;”;" 1="”;”;" 2="”;”;" 10="”;”;" 9="”;”;" l="”;”;">1.2×l09/L不支持SARS诊断。但根据2004年我国实验室泄漏SARS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来看,外周血象的改变仅供参考,个别病例在合并细菌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也会明显增高。部分病人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酶的异常。少数重症病人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如APTT延长等。 (4)胸部影像学 一般来讲,SARS的胸部影像与普通肺炎一样,依据病情的轻重程度,不同患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轻症患者肺内可不出现任何异常,仅在肺部CT上出现小片高密度影。但SARS也有其特殊性,在急性期的表现有:①不一致性,即胸部影像与临床症状并非同步表现,在病程初期肺内阴影往往滞后临床症状出现;②突发性,即肺内病灶多在短期内突然显现,并迅速增大;③多样性,即SARS病毒性肺炎病灶形态不一,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非叶段分布的大小不等的、灶状或大片状、边界不清的磨玻璃样致密影,呈间质性肺炎改变,部分病灶也可呈实变,但支气管气影征不明显。ARDS或重症SARS患者恢复后,肺内病灶可呈网状、结节状肺纤维化改变,并可见牵拉性支气管扩张,个别病例在较长时期内表现肺泡渗出性改变。 (5)抗菌药物:无明显疗效。 2.SARS疑似诊断标准 符合上述(1)中①+(2)+(3)条,或(1)中②或③+(2)+(4)条,或(2)+(3)+(4)条。 3.SARS临床诊断标准 符合上述(1)中①+(2)+(4)条,或(1)中②或③+(2)+(3)+(4)条,或(1)中②或③+(2)+(4)+(5)条。 4.SARS确定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则为确诊:①双份血清SARS—CoV—Ab滴度4倍升高或两次恢复期血清均高滴度;②应用RT—PCR核酸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手段连续3次以上发现SARS—CoV特异性基因片段;③电镜下在肺泡内、肺泡灌洗液细胞或尸检肺标本中发现SARS—CoV病毒颗粒。 5.重症SARS的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标准的其中1条可诊断为重症SARS病例。①多叶病变或x线胸片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②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③低氧血症:吸氧3—5L/min条件下,SaO2<93%,或氧合指数<300mmHg;(徘克、AR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6.确诊SAPS所致ARDS是在诊断SARS的基础上出现①呼吸窘迫,呼吸频率>30次/分;②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或氧合指数<200mmHg;③双肺多叶段或弥漫性磨玻璃样和(或)实变等高密度影;④排除心源性因素。 鉴别诊断 根据2004年我国广东省散发的4例SARS和北京因实验室泄漏导致小范围流行的SARS病例资料,患者发病开始时线索不清,就诊过程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反应与既往不同,部分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SARS患者在未发现传染链时,可能像结核病一样,往往是先就诊于综合性医院。所以,综合性医院接诊医师应警钟长鸣,如何在救治肺炎所致ARDs的病人时,能够及时发现SARS疑诊病例,并明确诊断,将成为后SARS时代的新课题。因而,在诊断SARS所致ARDS时,应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巨细胞病毒性肺炎(CMV肺炎)、嗜肺军团杆菌肺炎、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等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 总之,SARS是一种新近发生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源不明而传染性强,临床表现较为凶险,可在短期内进展为ARDS,如不能及时诊断并加以鉴别,不仅病人本身的预后差,而且会扩大对周边人群的传染性,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原因不明性肺炎所致的ARDS重症患者,应仔细询问其流行病学史,并根据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辅助检查和治疗反应,与其他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肺病进行鉴别。
疾病治疗: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治疗概要: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以对症支持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为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给予鼻导管吸氧。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目的在于抑制肺组织局部的炎性损伤。抗感染等其他治疗。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详细治疗: 治疗 目前对SARS的治疗仍以对症支持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为主,尚缺乏针对病因SARS—CoV的特异性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给予鼻导管吸氧,维持稳定的脉氧饱和度>93%。对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如物理降温、止咳祛痰等,有肝肾功能损伤者采用相应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注意保护消化道黏膜,避免消化道出血。必要时给予适当抗凝治疗,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免疫调节治疗 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目的在于抑制肺组织局部的炎性损伤,减轻全身的炎性反应状态,防止肺纤维化等等。但糖皮质激素开始使用的时间、剂量、疗程和策略等仍存在很大的争论。因为如在早期即应用糖皮质激素,则可延长SARS—CoV病毒血症的时间;如肺纤维化已形成,则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但总体而言,不主张使用大剂量激素进行治疗。Chen RC和Yam LY等人分别总结了广州和香港SARS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显示,应用适当剂量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未发现与继发下呼吸道感染和其他并发症之间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就糖皮质激素应用的适当剂量而言,临床上往往建议剂量不宜过大,并不主张用激素的冲击治疗,多以甲基泼尼松龙1~2mg/(kg·d),疗程7~14天,并逐渐减量停用,总疗程一般不超过4周。 其他免疫调节治疗不推荐常规使用,如胸腺肽、干扰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等。 3.呼吸支持治疗 对重症SARS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应及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包括经鼻管或面罩吸氧、无创和有创正压通气治疗。 对于鼻管或面罩吸氧患者,若吸氧流量≥5L/min(或吸氧浓度≥40%)条件下,SpO2<93%,或呼吸频率仍≥30次/分以上,呼吸负荷较高,应及时考虑给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 尽管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抢救SARS病人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不少抢救成功的病例,但因为SARS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如果病人的传染性非常强,而病人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又比较明显,无创正压通气则有可能对周边医疗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医疗、护理和其他工作人员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主张及早给予有创正压通气治疗。 对于意识障碍、依从性差或正确应用NIPPV治疗2小时仍未达到预期效果,建议及时实施有创通气治疗。有创正压呼吸机通气的使用策略、模式和方法主要提倡小潮气量肺保护策略治疗为主。在应用有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时,一方面应使用封闭式吸痰系统吸取气道内分泌物,另一方面在呼吸机出气口加附高效微粒捕获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rrestanee filter),尽可能避免在护理操作和给病人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 4.抗感染治疗 (1)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对SARS无明显治疗效果。 (2)抗细菌治疗:在早期不能确定病原时,可作为经验用药,其用药原则参考已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在明确SARS感染后,如无明确细菌感染证据,不推荐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如有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可能根据病原选用有效抗菌药物。 5.其他治疗 因为SARS—CoV主要是通过与ACE一2结合后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能否通过阻断其感染受体途径的方式进行,在SARS—CoV感染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发现,ACE一2基因敲除小鼠可明显抵抗SARS—CoV的感染,与野生型相比,其感染率降低了。而且ACE一2敲除小鼠肺部病理也无明显炎性反应发生。因此,在临床上,鉴于无SARS—Cov病毒特异性治疗的情况下,SARS患者能否给予适当剂量ACE一受体拮抗剂(AT—R拮抗剂,如沙坦类药物)等药物进行治疗则尚需临床研究和验证。
预防预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因概要: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因主要分为3大方面:SARS患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主要经过密切接触人一人间传播,人群普遍易感;SAR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SARS患者的肺湿重增加,绝大多数尸体解剖(患者)的肺大体标本为实变,组织病理可见弥漫性肺泡损伤。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详细解析: 流行病学 SARS病例最早发生于我国广东佛山(2002年11月16日),之后蔓延于广州市和广东各地。于2003年2月起,逐渐向内地和国外暴发流行,截至2003年7月31日为止波及全球26个国家,罹患人数8096人,774人死亡,总死亡率为9.6%,其中,中国大陆的感染人数为5327人,死亡人数为349个,死亡率为6.6%。 自2003年7月以后,又相继有4起SARS事件发生,其中3起由于实验室操作不当导致病原菌泄露,引起l例或多个病例感染,这3起由于生物安全疏漏导致的SARS感染事件分别发生存新加坡、台北和北京的有关实验室;第4起SARS新出现病例来自广东省广州市,为散在发生4例SARS患者。其中3例与暴露在动物或相关环境有关,1例感染暴露源不明。之后,未再有新的SARS病例发生。 1.传染源 现有资料提示,SARS患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患者在刚出现症状时即具有一定传染性,并随病程和病情加重传染性逐渐增强,在发病的第2周传染性最强,尚未发现潜伏期患者和极易治愈出院患者有传染他人的证据,也未发现隐性感染者具有传染性。 已有证据表明,SAILS—CoV感染以显性感染为主,存在症状不典型的轻型患者,并可能有隐性感染者,但较少见。 尽管目前SARS—CoV的准确来源尚未确定,但根据临床、实验室及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结果,提示该病毒极有可能来自啮齿类动物,如果子狸、花面狸、雪貂等,由于人类不适当捕猎和食用,使其体内的冠状RN。A病毒在人体的变异或突变后出现的一种新型RNA病毒,实现动物一人和人一人之间的传播。 2.传播途径 SARS—CoV主要经过密切接触在近距离(小于1m)内传播给周围的人群,包括家人、朋友及医务工作者等。已经确认的传染路径为SARS—CoV随呼吸道飞沫由眼、鼻、口感染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实现人一人间传播。SARS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发病期sARS患者,在潜伏期的传染性可能性较弱,恢复期出现中和抗体后在理论上则无传染性,但尚需进一步在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证实,至今未发现有健康携带者。 3.易感人群 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感染率较低,具体机制不明。与SARS症状期患者未加适当防护的密切接触者是SARS感染的高危人群。医护人员和家属等因近距离接触次数多、接触时间长,如果防护措施不力,很容易被感染。 发生机制 目前,SAR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的研究提示人体经呼吸系统感染SARS病毒后,在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内进行繁殖,肺上皮细胞经病毒刺激后诱导或破裂释放出大量炎性介质,如白细胞介素(IL)一l、IL一6、IL一8、γ一干扰素诱导蛋白(IP)一10、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一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一1、肿瘤坏死因子(TNF)一α等,导致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渗透性增加,引起肺泡壁水肿,肺泡壁内大量渗出性物质,导致肺组织损伤。同时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大量病毒进入血循环,出现病毒血症。其结果,一方面,在淋巴结、脾脏等淋巴组织和其他器官中感染以T淋巴细胞为主的单个核血细胞,在淋巴细胞等单个核细胞中扩增繁殖,使其破坏,临床和病理表现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量急剧下降,淋巴组织(淋巴结、脾脏等)萎缩,继之发生有淋巴细胞和单个核细胞介导的急性免疫功能缺陷状态;另一方面,感染多器官组织细胞,引起多系统、器官病变,如感染神经细胞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感染消化道上皮细胞导致腹泻、腹痛等,感染肾小管上皮细胞引起肾功能损害,感染心肌细胞出现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感染胰岛细胞出现血糖增高等。在这一阶段,如疾病仍在进行性发展,可使肺内渗出进一步加重,并合并肺内小血管弥漫性血栓形成,出现肺损伤甚至发展为ARDS;后期出现机化性肺炎或肺纤维化。随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逐步恢复,产生病毒中和抗体,病情出现自限性改变。但有相当部分患者因过量或不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出现继发(的)细菌和(或)真菌感染,个别病例在发病早期即合并细菌,尤其是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应予以重视。 病理 SARS患者肺部病理改变的研究较为深入,而其他器官的组织病理变化则较少。总体而言,SARS患者的肺湿重增加,绝大多数尸体解剖(患者)的肺大体标本为实变,组织病理可见弥漫性肺泡损伤:①弥漫肺水肿;②透明膜形成;③肺泡萎陷;④肺泡上皮细胞脱落;⑤肺泡腔纤维组织增生和肺泡上皮细胞增殖,并随病程延长,肺组织纤维样机化逐渐加重。并可见大量多核细胞,免疫组化显示其为巨噬细胞和肺上皮细胞,可能与病毒感染相关。 除此之外,其他病理改变包括:①支气管和肺泡上皮鳞状上皮化生;②胸膜下细小支气管或肺泡腔内纤维结节样组织增生;③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脱落;④肺组织中单核细胞噬血细胞现象;⑤肺上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凋亡;⑥血管损伤,如肺血管壁水肿及血管腔内纤维素样血栓形成,伴或不伴肺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