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后综合征
什么是血栓后综合征?
血栓后综合征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发病率20%~50%,其中5%~10%为重型。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血栓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有深静脉血栓史≥6个月。 2.受累肢体沉重、灼痛、瘙痒、抽筋。 3.受累肢体皮肤硬化、色素沉着、踝周毛细血管扩张、静脉曲张、红、下垂性发绀重则溃疡。 4.站立、行走加重。休息、躺卧或肢体抬高可减轻。
疾病检查:
血栓后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符合下列三项即可诊断PTS。 1.深静脉血栓史3~6个月。 2.上述典型临床表现与体征。 3.无其他引起肢体疼痛和(或)肿胀的病因。 血栓后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主要与深静脉血栓反复发作区别,以下有利于深静脉血栓反复发作:①在原来肢体肿胀上新发生或加重,持续>24h无改善;②股、胴静脉直径增大≥4mm;③D-二聚体增高;④3P试验阳性。有DVT史但无特征性症状和体征,虽有静脉造影或超声检查显示有静脉反流、阻塞、静脉高压也不能诊为PTS。
疾病治疗:
完血栓后综合征的治疗概要: 血栓后综合征可通过抗凝治疗。必要时可通过手术治疗。预防DVT后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预防血栓后综合征最好措施为积极治疗急性DVT。 血栓后综合征的详细治疗: 血栓后综合征的治疗 可按PTS临床意义评估标准,以主要标准4项(静脉曲张、溃疡、非肢体表现、放射影像学发现)和次要标准9项(疼痛、肿胀、静脉侧支循环、肢体长度与周径不称、面部肿胀、头围增大、活动受限、触痛、皮肤色素沉着)以确定有无临床意义给予相应处治。 1.无临床意义指无主要标准,<4项次要标准,可暂不治疗,应密切观察。 2.有临床意义 指有以下之一:①无主要标准,≥4项次要标准;②有1项主要标准,2项次要标准;③2项主要标准,无次要标准。可观察并治疗 3.有重要临床意义 指有以下之一;①1项主要标准,>2项次要标准;②≥2项主要标准,≥l项次要标准。应立即治疗。措施如下: (1)弹力紧缩袜,弹力绷带缠扎。 (2)抬高患肢。 (3)抗凝治疗。 (4)必要时手术。 (5)DVT后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①DVT后1个月,腿部症状与体征消失不完全;②DVT发生在总股或髂静脉;③老年、肥胖;④急性DVT抗凝治疗力度低、时间短,发生PTS危险可增高3倍;⑤发生DVT炎症标志(IL-6、CRP)和D-二聚体增高,经月不降。 (6)预防血栓后综合征最好措施为积极治疗急性DVT。系统溶栓用tPA 0.03mg/(kg·h),最大量2mg/h,iv,48h如血栓溶解≥90%,转入标准抗凝;如溶解<90%可经导管导向血栓输注tPA 1~2mg/h,24h,如血栓溶解≥90%转入标准抗凝,如仍溶解<90%,再局部tPA 1~2mg/h,24h。溶栓无效可手术切除血栓,并早活动。
预防预后:
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深静脉血栓发生后静脉瓣损伤,静脉回流受阻,反流。如静脉再通不全及侧支循环代偿不全,则静脉曲张,静脉高压引起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血浆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渗出、水肿,组织缺氧引发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