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丧失
什么是嗅觉丧失
?
鼻黏腹充血或梗阻后可出现轻度嗅觉丧失,但嗅觉丧失常提示多种疾病。短暂性嗅觉丧失常见于应激,大脑嗅区黏膜肿胀梗阻,如重度吸烟、鼻炎、鼻窦炎。持续性嗅觉丧失见于嗅觉神经上皮或嗅神经受损。吸入麻痹鼻毛的刺激剂如可卡因,酸性物质可引起持续性或短暂性嗅觉消失。嗅觉消失也可见于无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如癔症、抑郁、精神分裂症。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嗅觉丧失多为双侧,单侧较少见且患者不容易觉察。因嗅神经同时也刺激味蕾产生味觉,故嗅觉丧失常伴味觉丧失。 病史及体格检查 详问患者嗅觉丧失是何时开始,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和体征如鼻塞流涕、鼻出血、后鼻滴涕,打喷嚏、舌咽部干燥、味觉消失或食欲减退、多泪、面部或眼部疼痛。了解有无鼻部疾病、过敏、鼻外伤史。是否有重度吸烟史或应用处方或非处方滴鼻剂或鼻喷雾剂。注意排除应用可卡因。 视诊和触诊鼻部,注意有无外伤、炎症、畸形、鼻中隔偏曲或穿孔。注意鼻黏膜的轮廓和颜色,鼻甲的大小和颜色。检查有无鼻息肉,为中鼻道半透明肿块。注意鼻涕的特征。叩诊鼻窦区及边界。用拇指捏紧一侧鼻孔,让被检查平静呼吸,检查有无鼻梗阻,听诊呼吸音和黏液声音,让患者分辨气味检查嗅神经功能。
疾病治疗:
注意事项 若因鼻充血致嗅觉丧失,应用局部解充血剂或抗组胺药,提供喷雾剂或湿化器避免鼻黏膜干燥和稀释脓性鼻涕。建议患者不要过度应用局部解充血剂,因其可产生反跳性鼻充血。若嗅觉丧失不是因为单纯鼻充血引起时,应行诊断性检查。如鼻窦透视、颅骨X线片、CT。尽管永久性嗅觉丧失治疗效果不佳,但口服或静脉滴注维生素A可改善症状。 儿童嗅觉丧失常见于异物或腺体增大致鼻阻塞。
预防预后:
病因 (一)常见病因 嗅神经血管损伤可致永久性嗅觉丧失。伴随症状和体征包括对侧肢体麻木无力(以下肢为著)、意识障碍、运动和感觉功能受损。 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其他退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均可产生嗅觉丧失,伴随表现包括痴呆、震颤,肌强直、步态改变。 铅中毒 铅中毒致嗅觉丧失可为永久性或短暂性,取决于鼻黏膜受损的程度,伴随表现还包括腹痛、体弱,头痛、恶心、呕吐、便秘、腕下垂或足下垂、齿龈铅线、金属味、癫痫发作、谵妄、昏迷。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 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可出现永久性嗅觉丧失,检查发现鼻部、鼻窦,上腭溃疡性肉芽组织,广泛痂皮形成和组织坏死,中隔软骨破损,可出现脓性鼻漏。浆液性中耳炎、眼睑和泪器炎症。 肿瘤 若肿瘤破溃或转移至嗅神经可出现永久性嗅觉丧失,伴随症状和体征包括双侧或单侧鼻出血,受累区域肿胀.压痛,视觉障碍,泪液减少,颅内压增高。 恶性贫血 嗅觉丧失可为永久性或暂时性,伴体力虚弱。舌苍白溃疡,四肢麻木、针刺感。伴随表现包括味觉受损、苍白、头痛、易激、眩晕、恶心、呕吐、腹泻、气短。 鼻息肉 当多发性鼻息肉阻塞鼻腔时出现暂时性嗅觉丧失.检查可发现表面光滑、苍白、葡萄状息内。 鼻炎 急性病毒性鼻炎因鼻充血出现暂时性嗅觉丧失、喷嚏、水样或浆液样鼻涕、鼻黏膜发红肿胀、鼻咽部发干发痒、头痛、低热、寒战。 过敏性鼻炎时鼻黏膜充血致短暂性嗅觉丧失.黏膜瘙痒,鼻甲水肿、苍白.流涕、喷嚏、流泪、头痛。 萎缩性鼻炎经治疗后嗅觉丧失可好转,其特征为黏膜表面黄绿色、脓臭性痂皮,阵发性鼻充血,鼻甲变薄萎缩。鼻咽部和咽部光滑干燥。 血管舒缩性鼻炎表现为短暂性嗅觉丧失伴慢性鼻充血、浆液性鼻涕、后鼻滴涕、打喷嚏、鼻黏膜苍白。 因气流梗阻而出现短暂性嗅觉丧失,鼻中隔修复后嗅觉恢复。检查可发现鼻中隔偏曲、肿胀,鼻出血、血肿、鼻充血、瘀斑。 鼻黏膜受损或血肿吸收致短暂性嗅觉丧失,伴随症状和体征包括鼻出血.鼻黏膜发炎、暗红.头痛,口腔呼吸。 短暂性嗅觉丧失伴鼻充血,鼻窦疼痛、压痛、肿胀,重度头痛.水样或浆液样鼻涕,鼻甲化脓、增大,全身不适、低热、寒战。 (二)其他病因 长期应用解充血药后反跳性鼻充血致嗅觉丧失,局部解充血剂萘甲唑啉麻痹鼻纤毛也可产生嗅觉丧失.还可见于应用利血平、苯丙胺类、酚噻嚷类、雌激素,因其可致鼻充血。 损伤鼻黏膜或嗅神经可致永久性嗅觉丧失。 鼻部或鼻窦手术嗅神经或鼻黏膜受损致短暂性嗅觉丧失。永久性气管造口术中断鼻通气致永久性嗅觉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