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脑膜炎
什么是细菌性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是由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又称化脓性脑膜炎。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其临床特点为发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昏迷,婴儿可有前囟隆起、颈项强直,并有化脓性脑脊液变化。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发病前1~7日已出现脑膜炎症状:发热、头痛、颈项强直、咽喉痛、呕吐,常伴发呼吸道疾患,颈项强直不一定有疼痛,但将颏部向下靠近胸部时,可引起疼痛或不能靠近。 成人可在24小时内陷入重危病态,儿童的病程进展甚至可以更短。在较大的儿童与成人中,意识状态从易激惹、错乱、昏沉、木僵逐步发展到昏迷。可出现抽搐发作与颅神经病变。常发生脱水,而血管性虚脱可导致休克与Waterhouse-Friderichsen综合征,尤其多见于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时。两岁以下的儿童患脑膜炎可表现为发热、拒食、呕吐、烦躁、抽搐、高声哭叫,囟门紧张甚至凸出。脑脊液循环受阻可致颅腔扩大(脑积水)。1岁以下的婴儿脑膜炎不像青少年和成人,可以不出现颈项强直。 40%~60%的脑膜炎病例血培养可发现病原微生物。可疑脑膜炎病例的基本检杏是迅速腰穿和CSF检查,但应CT除外颅内占位。约90%病例CSF压力升高,CSF外观从轻度浑浊至明显脓性,白细胞数1000~10000/ml,多形核白细胞为主,蛋白浓度为100~500mg/dl,8%病例CSF糖含量低于40mg/dl。70%~80%的病例的病原菌可由CSF革兰染色涂片确定。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1.临床诊断:由于细菌性脑膜炎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奈瑟菌脑膜炎可在几小时内引起死亡,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发热、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婴儿前囟张力高、意识障碍)之一、脑膜刺激征(颈抵抗、布、克氏征阳性、角弓反张)之一、脑脊液(CSF)炎性改变。 (2)发热、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症、及脑脊液白细胞轻至中度升高,或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 (3)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发热、不典型颅内高压症状体征、脑脊液白细胞轻度增多,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1)脑脊液中抗特异性病原体的IgM达诊断标准,或IgG呈4倍升高,或脑脊液涂片找到细菌。 2)有颅脑侵袭性操作(如颅脑手术、颅内穿刺、颅内植入物)史,或颅脑外伤或腰椎穿刺史。 3)脑膜附近有感染灶(如头皮切口感染、颅骨骨髓炎等)或有脑脊液漏者。 4)新生儿血培养阳性。 2.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脑脊液中培养出病原菌。 (2)脑脊液病原微生物免疫学检测阳性。 (3)脑脊液涂片找到病原菌。 3.腰椎穿刺诊断 用一中空细针插入靠近脊髓末端的第3、4腰椎椎管,将脑脊液滴入试管,并将标本送实验室检查。 查体时应特别注意异常皮疹(通常为红色或紫色斑点)、发绀、颈项强直和其他脑膜刺激征。一种体征是当将患儿头向胸部弯曲时,髋和膝不自主曲屈;另一种是当患儿大腿屈曲时,医生要伸直弯曲的膝关节有较大的抗力。 一旦临床怀疑为脑膜炎,必须迅速判断感染源是细菌、病毒或其他类型感染。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措施。 为明确诊断、判断病原菌,可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检查其中的糖、蛋白、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病原菌,并做培养,以便对不同的病原菌采用不同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除腰穿外,还可进行血、尿、呕吐物、咽试纸培养,检查皮肤脓液以帮助确诊。 4.同时应注意: (1)一岁以内婴儿有发热(>38℃)或低体温(<36℃),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暂停或抽搐,如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应疑有脑膜炎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2)老年人反应性低,可仅有嗜睡、意识活动减退、定向困难表现,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3)细菌性脑膜炎与创伤性脑膜炎、脑瘤脑膜反应的区别要点是脑脊液糖量的降低,C-反应蛋白增高等。
疾病治疗:
治疗: 病情紧急,应立即凭经验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腰穿可以后再次进行。病情不紧急,应在治疗前立即腰穿。在脑脊液、血液、鼻咽部分泌物及其他有关的体液标本送检培养后,立即抗生素治疗。如脑脊液涂片检查不能明确判定菌属,可凭经验先开始治疗,—面等待脑脊液的血清学反应与培养的结果。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起帮助作用,及早应用地塞米松(0.15mg/kg,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连用2天)或其他抗炎症药物可能使重大的神经后遗症,包括患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儿童中的听力丧失得以避免。发热、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应及时纠正,对出现脑水肿症状的病例应避免过度的水分摄入,抽搐发作与癫痫持续状态需对症治疗。 医生要仔细观察颅内感染的并发症,细菌性脑膜炎(特别是奈瑟菌感染)可导致血压降低,需要采取另外的治疗措施。 【预防】 奈瑟菌脑膜炎可用疫苗进行预防。疫苗接种主要用于流行区,可能暴露于致病菌的人群均可使用疫苗。家庭成员、医护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可用利福平,米诺四环素之类抗生素进行预防。所有的儿童均应常规接种流感嗜血杆菌B型疫苗,以预防儿童期最常见的脑膜炎
预防预后:
细菌性脑膜炎病因概要: 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因是:当有系统性感染(尤其呼吸系统)、头部创伤、肿瘤、酒精中毒、脑膜解剖机构缺陷、神经外科手术史和免疫缺陷状态时易患此病。病原菌随年龄和身体状况不同而异。 细菌性脑膜炎详细解析: 病因: 当有系统性感染(尤其呼吸系统)、头部创伤、肿瘤、酒精中毒、脑膜解剖机构缺陷、神经外科手术史和免疫缺陷状态时易患此病。病原菌随年龄和身体状况不同而异。80%的细菌性脑膜炎由以下三类细菌感染所致,即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广泛存在于外界环境中,并且可寄生在人体鼻和呼吸道内而不产生危害。偶尔这些病原菌可在没有明确诱因条件下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炎也可由头颅穿通伤或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所致。细菌性脑膜炎较易发生在嗜酒、脾切除术后、慢性耳和鼻感染患者,以及肺炎球菌肺炎和镰状细胞贫血患者。 较少见的致脑膜炎细菌有埃希大肠杆菌(结肠和粪便中可发现)和克雷白杆菌。这些细菌感染可发生在头颅损伤、脑或脊髓手术后、广泛的血液系统感染或医源性感染基础上。但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的患者更易感染。有肾衰竭和服用皮质类固醇的患者较易发生利斯特细菌性脑膜炎。 脑膜炎较常见于1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除非有特殊的危险因素,成人患脑膜炎的机率少得多。在密切接触的人群中,如军事训练营,大学生宿舍,可出现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的小流行。 发病机制: 细菌常通过以下途径到达脑膜:血源传播:由邻近感染病灶扩散(例如鼻窦炎,硬膜外脓肿):脑脊液与外界的沟通(如由于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皮窦,穿通性外伤或神经外科手术)。对脑膜炎双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双球菌菌落的形成及随脑脊液的播散,起关键作用的是细菌的表面结构,如细菌夹膜多糖、脂多糖和外膜蛋白可促进细菌的侵入和毒力;脑膜炎双球菌表面有特殊化的纤毛能使其与鼻咽部的细胞结合并被转运经过黏膜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