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风痧
什么是小儿风痧?
风痧又称风疹,以发热、咳嗽,全身呈现细沙样玫瑰色红疹,伴耳后,颈部、忧后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为小儿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叶天士指出:“疫疠秽邪从口鼻吸入,分布三焦,气血相搏,发于肌肤而为痧疹。”(《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因其出疹形态犹如细小沙子而名为“痧”。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常见证候 卫分邪热风疹:初起恶风发热,发热一般不高,发热1至2天,即全身出现疹点,首先见于头面、躯干,随即遍及四肢,大多在一天以内布满全身,疹色浅红,疹点细小稀疏。并有痒感,耳后及枕骨部有筋核肿大,伴有咳嗽,喷嚏,流涕,咽痛,目赤等,舌苔薄白,指纹红紫,脉象浮数。 气分邪热风疹:发热较高,疹色鲜红。疹点鞍密,口渴欲饮。烦躁不安。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苔薄黄,脉教有力,指纹红紫透达气关。
疾病检查:
鉴别分析 卫分邪热风疹:主要由于外感时邪,与气血相搏,发于皮肤所致,但由于邪毒较轻,一般只伤及卫分。其症状鉴别点是:发热之初,或一、二日内即出现疹点,疹出甚快,通常在24小时内出齐。其疹型是细小疏散粒状红点,颜色淡红,状如痧,先于头面,次及于躯干、四肢。以达全身,手足心无疹。疹出一、二日即依出疹先后逐渐消退,出疹的同时皮肤有瘙痒感,疹退后无脱屑及斑痕,且全身症状轻微,可见耳后有筋核肿大。 气分邪热风疹:由于热毒炽盛。热邪传入气分,此时症状逐渐加重。其鉴别点是:发热较高,因热盛于内,透发于外,疹色由淡红转为鲜红,疹型由细小疏散变为稠密,且伴有口渴欲戗,烦躁不安,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治则,初起邪在卫分,治宜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代表方剂为加味消毒饮;如果热邪伤于气分,治宜清热解毒,佐以凉血。代表方剂透疹凉解汤。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邪郁肺卫 1,临床表现:发热不恶风寒,喷嚏流涕,咳嗽口渴,精神如常,胃纳欠佳,皮疹呈现,疹色红赤而形细小稀疏,肌肤作痒,经2~3天渐见消退,耳后、颈部、枕后淋巴结肿大。舌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2,病因病机:风热时邪部于卫分,透于肌表故呈表证及皮疹:邪毒阻滞于少阳,见耳后淋巴结肿大。 3,治法:疏风清热透疹。 4,方剂: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银花10g,连翘10g,荆芥10g。竹叶10g。蝉衣3g,薄荷6g(后下),桔梗6g,生甘草3~6g。 方义: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荆芥、薄荷、蝉衣疏风透表,桔梗、甘草利咽,竹叶清利。 加减:烦躁不宁加钩藤、僵蚕息风,咳嗽痰稠加南沙参、浙贝母止咳化痰,淋巴结肿大加夏枯草、蒲公英解毒散结,皮肤瘙痒加地肤子、白鲜皮利湿祛风。 5,变通法:气虚易感,风寒郁表,精神疲乏,纳呆,发热恶寒,发疹稀疏淡红者,用参苏饮(局方)加减,益气透表,药用太子参、苏叶、葛根、荆芥、蝉衣、防风等。 (二)热毒炽盛 1,临床表现: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饮冷,纳呆便于,尿黄,皮疹稠密,疹色红赤或紫黯,耳后、颈部,枕后淋巴结肿大,压痛明是。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病因病机:邪热毒邪入里,燔灼气分故高热,损伤血络故见皮疹。 3,治法:清热解毒透疹。 4,方剂:透疹凉解汤(经验方)加减。 药物:桑叶10g,菊花10g,连翘10g,赤芍10g,地丁10g,板蓝根jog,丹皮6g,黄连3~6g,紫草6~10g,蝉衣3g。 方义:连翘、黄连、板蓝根、地丁清热解毒,赤芍、丹皮、紫草凉血,桑叶、菊花、蝉衣疏风透疹。 加减:高热加生石膏、寒水石清热,便秘加大黄通腑,口渴加天花粉、芦根生津。 , 5,变通法:热毒炽盛,毒陷厥阴,热盛动风,高热神昏痉厥,皮疹稠密紫黯,舌红绎者,用羚羊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清热凉血、息风开窍,药用羚羊角粉、钩藤、桑叶、菊花、浙贝、丹皮、赤芍、紫草、安宫牛黄丸。 【简易方药】 1,银花、连翘、地丁、牛蒡子、绿豆衣各10g,薄荷5g,丹皮6g,板蓝根15g。热盛加水牛角片10g、生地61g,烦躁加竹叶6g、钩藤10g,咳嗽加杏仁、前胡各l0g。每日1剂,水煎暇。 2,银花、玄参各15g,蝉表6g,薄荷9g,生石膏24~45g(2萝以下24g,2~5岁:10g,5岁以上45g3,紫革9~15g(疹色淡红用9g,探红用15g)。大便干结加生大黄3~5g,夹湿加六一散24g。每日1剂,水煎分服。 3,鲜牡蒿嫩叶120g洗净切碎,加油、盐适量,炒熟当菜吃,早、晚各1次。 4,芦根30~60g,竹叶心30g,每日1剂,水煎代荣饮。 【外治法】 1,处方:浮萍、荆芥、地肤子各30g。 用法:上药纱布袋装,水煎煮,药液倾人盆内,温洗患处,日1次,每次15~20分钟。有祛风消疹止痒作用。 2,处方:地肤子、晚蚕砂、蒴藿叶各50g。 用法:同上,日2次,每次20~30分钟。 【推拿治疗】 揉小天心、一窝风各200次,推补肾水、清板门各300次,揉合答1~2分钟,推清肺金300次,退下六腑300次,揉二人上马200次,推清天河水100次。少商穴针刺放血,新建穴先用三棱针刺,用捏挤法至皮肤色紫红。日1~2次,连用2~3天。适用于高热烦躁,疹密色黯者。 【评述】 在临床上,小儿风痧当据表里分证论治。初起病在肺卫,用银翘散疏风清热透疹:邪毒炽盛内传入里者,则用连翘、黄连、板蓝根、地丁草清热解毒,赤芍、丹皮、紫草凉血,桑叶、菊花、蝉衣疏风透疹。
预防预后:
卫分邪热风疹主要由于外感时邪,与气血相搏,发于皮肤所致,但由于邪毒较轻,一般只伤及卫分。气分邪热风疹是由于热毒炽盛。《麻科活人全书》:“风瘾者亦有似麻疹……时值天气炎热,感风热而作,此不由于胎毒,乃皮肤小疾,感风热客于肺脾二家所致,不在正麻(麻疹)之列。”可见风痧当与麻疹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