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梗阻
什么是小肠梗阻?
小肠梗阻(small 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特点是因肠管本身解剖和功能上的改变,引起小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并导致全身性的病理生理变化和相关的临床症状。根据肠梗阻是否并发肠管血运障碍可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根据梗阻的部位分为高位(空肠上段)和低位(回肠未段和结肠)肠梗阻;根据梗阻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根据发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或慢性肠梗阻。在一定条件下上述各种类型的肠梗阻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肠梗阻的典型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腹痛的特点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绞痛,病人表现为腹痛时坐卧不安,体位与呼吸不受限。腹胀明显,有肠型蠕动浪,肠呜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
疾病检查:
(一)熟悉小肠梗阻的发病规律,提高其诊断水平。 l.临床上首先需要判断是否存在小肠梗阻。 腹部x线检查,有肠管扩张及液气面; 2.一旦小肠梗阻的诊断成立。需进一步判断小肠梗阻性质。小肠梗阻一般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及血运性3种。机械性肠梗阻是由于器质性病变造成的肠腔堵塞。其病因可来自肠腔内,如蛔虫团、结石、异物或先天笈育异常的肠狭窄、肠闭锁,亦可来自肠壁的慢性炎症、结核、肿瘤,最多虬的是来自肠管外肠粘连引起的纠搭、束带绞窄或肠扭转,部分病例亦可来自肠管外的肿瘤压迫。在询问病史过程中对上述疾病背景,要仔细分析,不可忽略。另外还应注意机械性肠梗阻的病人不仅有腹胀,而且常有肠型蠕动波及肠鸣音亢进和气过水声。腹部x线检查,在梗阻部位以上肠管明显扩张,并有液平面。动力性肠梗阻的诊断除询问病人有无腹部外伤、手术、血肿、中毒、感染或铅中毒等病史外,还应注意到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胀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x线检查亦仅见小肠及结肠胀气而无液平面。此类肠梗阻虽有肠管梗阻,但无器质性病变使肠腔堵塞。血运性肠梗阻是指由于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粥样化或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引起肠管血运障碍而导致肠管蠕动功能丧失,肠腔梗阻。此类病人常有心脏瓣膜病史,或身体其他部位发生过动脉栓塞以及动脉粥样化的病史。临床表现的特点是腹痛、腹胀伴有血便,腹部件征既类似动力性肠梗阻,但又伴有腹膜炎。 3.梗阻部位的判断,即判定是高位梗阻还是低部梗阻。高位梗阻者腹痛常伴频繁呕吐,腹胀并不明显,而低部梗阻正与此相反。腹部x线检查前者无明显扩张胀大的肠襻,液平面亦不明显.而后者则有明显胀大的肠襻,腹中部并有多数阶梯排列状液平面。 4.小肠梗阻程度的判定,即判定是完全性梗阻还是不完全性梗阻。前者临床表现为呕吐剧烈、频繁。完全停止排便排气,后者呕吐较轻或仍可步量排便排气。腹部x线检查前者可见梗阻以上部位肠管扩张明显,肠内有大量积气及液平面,后者肠管扩张不重,结肠内有气体。 5.小肠梗阻原因的判定。由于病人年龄不同,小肠梗阻原因亦有所不同,新生儿以先天性肠管发育畸形为多见,而成年人则以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或嵌顿病、肿瘤居多。 6.梗阻肠管有无血运障碍的判定。梗阻肠管无血运障碍者称为单纯性肠梗阻,有血运障碍者称为绞窄性肠梗阻。 (二)及时判断有无绞窄性肠梗阻。 梗阻肠管一旦有绞窄,血运发生障碍,应及时手术,否则极易坏死,因而正确判定梗阻肠管有无绞窄。成为小肠梗阻诊断当中一个至关重要问题。 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要领有以下几点: ①发病急剧,腹痛的特点为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并向腰背部放散。全身脱水及中毒症状明显,可早期出现休克。亦可有亦便或血性腹泻。早期出现腹膜炎体征,有明显的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腹部出现固定性压痛点及不对称性包块.包块亦有压痛,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 ②腹部x线检查可见孤立胀大的肠襻,呈咖啡豆征。绞窄性肠_檬内充满液体,显示假肿瘤样改变。如为小肠扭转可见到空肠与回肠排列倒置现象。 ③实验室检查。当肠管坏死后血清磷增高,但对绞窄早期的诊断意义及价值意见尚不统一。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功酶在肠缺血时,血清含量亦增高,但在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其实用价值同样需要进。步探讨。总之,近年虽然出现了一螳对绞窄性肠梗阻检查的新方法,但都还是属于动物实验研究阶段,距临床应用还有一定差距。 ④B超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此种方法也仅仅处于探索之中.有报告应用B超追踪连续观察,可以见到由机械性肠梗阻的声影,即由肠管蠕动和肠内容所形成的旋涡状流动,逐渐变为麻痹性肠梗阻的声影即肠管蠕动与肠内容呈静态或仅仅随体位漂动的变化,如有上述情形,提示肠梗阻的性质发生变化,可能肠管已发生坏死。 ⑤CT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虽然目前在国内小肠梗阻的平片检查仍被大多数医院作为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但在急诊情况下,由于CT检查的简捷性,尤其对小肠梗阻的病因、部位和梗阻程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能判定有无绞窄,尽管检查花费较高,却能节约宝贵的时间,准确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
疾病治疗:
小肠梗阻的治疗概要: 小肠梗阻根据病情采取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尽早解除梗阻。保守治疗的适应证主要针对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考虑有肠缺血、肠绞窄的可能,此时瘟及早进行手术探查。 小肠梗阻的详细治疗: 治疗: 一、治疗原则 根据病情采取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尽早解除梗阻,防止小肠坏死、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积极查找病因、治疗原发病。 二、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的适应证主要针对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一旦确诊肠梗阻,立即禁食、禁水,插胃管,持续胃肠减压。通过胃肠减压,可排出部分胃肠道的气体和液体.降低肠腔内压,减少肠腔内细菌和毒素的吸收,改善肠壁循环。必要时可通过胃管注入100mL左右的植物油,以疏通肠道。这种方法对于轻度不完全肠梗阻多能奏效,但其缺点是较为被动,且对于重症肠梗阻往往无能为力。 2.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严重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常是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 3.加强营养支持治疗肠外营养支持不但是一种支持手段,使病人有条件等待病情的缓解,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措施。营养不良造成的低蛋白血症可导致肠壁水肿,影响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增加体液从消化道的丢失,甚至造成肠腔狭窄或梗阻,通过静脉适当补充白蛋白可减轻肠壁水肿。全肠外营养有助于减轻外科手术后高分解代谢所造成的营养不良,从而促进伤口愈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一直要维持到病人能够正常进食后才能逐渐停用。肠外营养支持还可以为不具备手术治疗条件的病人创造手术治疗的条件。 4.控制肠道及腹腔炎症可选用适当的广谱抗生素或抗革兰阴性杆菌的抗生素,必要时可与抗厌氧苗的抗生素联合使用。 5.适当使用镇静剂慎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6.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由于肠壁炎症水肿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诊断成立后,可酌情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促进肠壁炎症和水肿消退。常用地塞米松5mg静注。1/8h,应用1周左右逐渐停药。 7.应用生长抑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初期,病人的消化液分泌量很大,导致大量消化液积聚于肠腔内,不但加剧了肠壁的水肿和肠腔扩张,加重水、电解质紊乱,也使肠功能的恢复受到影响。此时酌情给予适量的生长抑素可以减少消化液分泌,从而缓解肠道梗阻。 在保守治疗中,有两个重要的问题须加以注意:一是在保守治疗过程中须严密注意病情的变化,注意病情是加重还是减轻;二是严格掌握手术时机。究竟保守泊疗时间以多长为宜?不可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时间,但有一个原则可以遵循:即只要病情不进行性加重、不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就可以继续保守下去。尤其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后再次出现肠梗阻,保守治疗是为上策。炎性肠梗阻有别于一般粘连性肠梗阻,除粘连外,肠管往往亢血、水肿、增厚,甚至肠管粘连成团块,腹部可摸到包块.遇到这种情况更加不可贸然手术,否则将使病情更为复杂.越发难以处理。对于此类病人应进行保守治疗,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并配合中药治疗,一般2—3周后即可缓解。 (二)开放性手术治疗 一般认为,小肠梗阻病人凡符合下到条件者,应及时手术:①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持续时间较长,已超过3天者;②腹痛为持续性,并向腰背部放散,呈强迫体位,并腹部触有压痛性包块;③肠梗阻合并有腹膜炎者;④肠梗阻发生后,腹腔有明显渗出夜,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者;⑤单纯性肠梗阻经胃肠减压超过72h后,症状仍不觅好转。腹痛加重、周身情况恶化者;⑥肠梗阻伴有早期休克者;⑦确诊为小肠肿瘤,或高度怀疑肿瘤时应手术探查;⑧保守治疗无效,症状加重者也应果断手术。目前对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尚无敏感和特异的检查方法。临床上仅靠肠梗阻的起病情况、症状、体征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腹腔穿刺及立位腹平片来进行诊断。 若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有肠缺血、肠绞窄的可能,此时瘟及早进行手术探查:①起病急,有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的腹痛,呕吐出现早,剧烈而频繁;②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③呕吐物或胃肠减压引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④x线立位腹平片娃示孤立肿大的固定肠襻;⑤肠梗阻伴有休克症状、体征,经治疗无好转;⑥腹腔穿刺液为血性或红褐色液体。另外,以下2种情况也应及早考虑手术探查:一是梗阻长期不缓解,对亚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的时间达3-4天,仍不见好转者;二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以上2种情况显示,肠管往往有明显的狭窄.长时间的保守治疗有可能导致肠缺血、坏死,且会引起病人全身情况的恶化。术中探查要求系统、全面,避免遗漏病变。应按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的顺序予以搡查。过度扩张的肠管往往影响手术操作,可先行术中肠减压后再作进一步的操作,但在减压过程中要严防污染。 (三)腹腔镜手术治疗 腹腔镜小肠梗阻手术是最能体现微创技术优越性的手术之一。与开腹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危险性小、疼痛轻、疤痕小、、恢复抉、腹腔干扰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从微刨外科的角度讲。腹腔镜手术技术最适合于那些传统的开腹手术给腹壁带来的创伤远远大于腹腔内创伤的手术。由于引起小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腹腔粘连,这就决定了大多数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用腹腔镜手术方法是可以获得有效和成功治疗。腹腔镜小肠梗阻手术开展得比较广泛,国内外的报告也比较多。有关肿瘤、结核、克隆病等引起小肠梗阻的治疗报告则比较少见。因此许多医生对手术适应证掌握得比较宽松。首先进行腹腔镜检查,确定诊断后,再判断是否可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小肠梗阻手术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恢复饮食快、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预防预后:
(一)机械性肠梗阻 ①肠壁病变:如肿瘤、肠套叠、炎症性狭窄以及先天性肠道闭锁等;②肠管受压:即外在病理因素压迫肠管如粘连性索带、肠扭转、嵌顿疝、腹腔内脓肿及肿瘤等;③肠腔堵塞:如蛔虫团、粪块、异物结石等因素导致肠道梗阻。 (二)动力性肠梗阻 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肠内容物无法通过肠遭而出现梗阻。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梗阻2种。麻痹性肠梗阻常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后、腹膜后血肿或感染等;痉挛性肠梗阻比较少见,可见于急性肠炎、慢性铅中毒而引起的肠痉挛或精神紧张的青年女性病人。 (三)血运性肠梗阻 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肠管血液循环障碍,继而产生肠麻痹,失去蠕动功能,使肠内容物停止正常运行而出现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