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下间隙感染
什么是下颌下间隙感染?
下颌下间隙位于下颌下三角内。其上界为下颌骨下缘,前下界为二腹肌前腹,后下界为二腹肌后腹及茎突舌骨肌,底为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舌肌。此间隙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脂肪组织、血管及神经,感染可向舌下、颏下、翼下颌及咽旁等间隙扩散。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特点 牙源性感染病程发展快,下颌下区肿胀明显,皮肤充血、发红,有时发亮,有凹陷性水肿及压痛。早期即有脓肿形成,可扪及波动感。腺源性感染病程发展慢,初为炎性浸润硬结,逐渐长大、穿破淋巴结被膜后,呈弥散性蜂窝织炎,症状同牙源性感染,但晚期始形成脓肿,炎症可扩散至舌下间隙感染。
疾病治疗:
切开引流 在下颁体缘下l.5~2cm,作平行于下颌骨下缘切口,长约3~5cm。分离皮肤、皮下、颈阔肌,达下颌体内侧,用血管钳钝性分离,即达脓腔,可引流出脓液;腺源性感染还需分离到淋巴结内,才能使脓液流出。冲洗后置入引流条。术中应注意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及血管。
预防预后:
感染来源:成人常见为下颌磨牙根尖感染及第三磨牙冠周炎(牙源性感染)。婴幼儿常继发于化脓性下颌下淋巴结炎(腺源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