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肿块
什么是下腹肿块
?
临床用体表标志将腹部划分成不同区域,对诊断疾病起很大作用,因为腹部的症状体征与腹内脏器位置有一定关系。临床常用有九区法和四区法。下腹部是指九区法中回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乙状结肠。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一、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好发年龄为50~70岁,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为3~4:1。主要的症状是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其次为尿频尿痛与排尿困难。上皮细胞性肿瘤(约占98%)一般向腔内生长或向壁内浸润,腹部触诊触不到肿块,但少数发生于膀胱顶部肿瘤,可在耻骨联合之上触及质硬实的肿块。非上皮细胞性肿瘤(如肌瘤、纤维瘤、肉瘤等),以耻骨上肿块、排尿困难为主,血尿少见。尿内脱落肿瘤细胞检查、膀胱镜检查、膀胱造影、B超或CT检查等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二、膀胱憩室 膀胱憩室临床上少见,男多于女,症状多出现在40~60岁。可为先天性,但多继发于尿路梗阻。巨大憩室可于耻骨上部触及肿块。本病一般无症状,部分病例可有“两段排尿”现象。如合并感染、结石或肿瘤时,可出现脓尿、血尿、膀胱刺激症状。膀胱造影或膀胱镜检查可确诊。 三、子宫肿瘤 (一)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较大的肿瘤常在下腹部形成肿块,可有压迫症状,如盆腔沉坠感、大便不畅、尿频或尿潴留、下肢浮肿等。常伴有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痛经、白带增多等症状。肿块具有实体感、质韧、无压痛、表面光滑、上缘较清楚、下缘可不触及,可向前后及左右移动,但上下移动度较小。根据年龄、不育史、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小难做出诊断。B超、CT对诊断有较大帮助。 (二)子宫肉瘤 子宫肉瘤是一种较罕见的恶性度极高的肿瘤,好发于绝经后的妇女。主要临床表现为子宫迅速增大同时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如肉瘤发生溃烂,则有恶臭液体自阴道排出。晚期肉瘤侵犯周围可引起腰痛和下腹痛或出现有关脏器的压迫症状。诊断主要依靠是从子官刮出肿瘤组织或手术切除后作病理活检。 (三)子宫体癌 绝大多数为腺癌,多发生于50~60岁的妇女。本病的症状有阴道流血、阴道排液、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晚期常伴有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恶病质、发热及全身衰竭等。有时可在耻骨上部深处触及形状不规则、质地坚硬、呈结节状的肿块。B超、CT检查可协助诊断,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官腔内刮出物病理活组织检查。
疾病治疗:
腹部肿块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与体征,可由多种疾病而引起,因此,临床上遇到腹部肿块患者时,应积极寻找引起包块的原发病,只有针对原发病治疗,包块才能缩小或消退。如果确定包块是由炎症所致,称之为炎性包块,则应积极抗感染治疗。经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疼痛或压痛减轻或消失,包块缩小或消失,则炎性包块的诊断一般可确立;反之,应考虑系其他原因所致的包块。除炎性包块外,一般而言,凡怀疑为肿瘤性包块者,如有可能应作包块细针穿刺术,行细胞学检查,一旦确诊为肿瘤时,只要有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均应及时手术治疗。对于各种疾病所致的腹腔内实质性包块,只要诊断基本明确,有手术指征或包块已导致肠梗阻时,均应手术治疗或行手术探查。
预防预后:
1.右下腹部肿块 (1)阑尾疾病:如阑尾周围脓肿、阑尾类癌、阑尾黏液囊肿等。 (2)回盲部肿块:多见于回盲部结核、克罗恩病、盲肠癌、回盲部阿米巴性肉芽肿、回盲部放线菌病。 (3)大网膜扭转。 (4)右侧卵巢肿瘤。 2.中下腹部肿块 可见于膀胱肿瘤、膀胱憩室、子宫肿瘤。 3.左下腹部肿块 可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癌、直肠、乙状结肠血吸虫病性肉芽肿、左侧卵巢囊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