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什么是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12主要从食物中摄取,含维生素B12丰富的食物一般是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肝、肾、海产食物,禽蛋等含量均较丰富,而植物性食物一般不含维生素B12。它的生理需要量:成人为2~3μg/d,婴儿为0.5~1μg/d。由于许多食物中含有维生素B12,如日常饮食均衡,从食物中摄取的维生素B12可满足生理需要。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清维生素B12含量 正常值为200~800pg/ml,如<100pg/ml,则提示缺乏维生素B12。 2.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可反映小肠上皮功能和内因子水平。 3.其他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增高;尿甲基丙二二酸的排泄量增多是维生素B12缺乏的一个可靠而敏感的指标;血清胆红素水平可有中度增高(2~3mg/dl)。 二、诊断 根据贫血表现,并有上述血象和骨髓中发现巨幼红细胞即诊断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此基础上,结合可能的病因,如有喂养不当史,特别是单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且其母有长期素食史加上患儿有明显的精神神经症状,即可考虑为缺乏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进一步确诊可通过测定血清维生素B12的含量,如<100pg/ml,加之维生素B12治疗有效,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本症的精神神经症状上分突出,需与大脑发育不会相鉴别。后者系先天性疾病,出生后即逐渐出现精神和神经发育落后症状,结合血液学检查,可资鉴别。
疾病治疗:
预防: 主要是改善哺乳母亲的营养,婴儿应及时添加辅食,年长儿要注意食物均衡,防止偏食习惯,去除影响维生素B12吸收的因素。 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营养与护理,防治感染。 2.维生素B12的应用 剂量为每次100μg,肌注。每周2~3次,连用数周,直至临床症状好转,血象恢复正常为止。对于由于维生素Bl2吸收缺陷所致的缺乏症患者,应持续地肌注维生素B12,每月1mg即可,但当有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时,应按每日1mg剂量连续肌注至少两周。单纯缺乏维生素B12时,不宜加用叶酸治疗,以免加剧神经精神症状。 用维生素B12治疗2~4天后一般精神症状好转,网织红细胞增加,6~7天时达到高峰,约于2周时降至正常。骨髓内巨幼红细胞于肌注维生素B12 6~72小时即可转为正常幼红细胞,故骨髓检查必须在治疗前进行才有助于诊断,精神神经症状大多恢复较慢。少数病人需经数月后才完全恢复。 3.对症治疗 肌肉震颤可用镇静剂治疗;重症贫血者可予输红细胞。
预防预后:
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病因概要: 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是:维生素B12缺乏症的病因是:长期偏食等原因所致的维生素B1的摄入量不足;胃壁细胞分泌内因子的先天性缺陷、肠道疾病等引起的维生素B1吸收利用障碍;新生儿、未成熟儿和婴儿因生长发育较快而致维生素B1需要量增多。 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详细解析: 病因: 1.摄入量不足 单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未及时添加辅食,特别是母亲长期素食或患有可致维生素Bl2吸收障碍的疾病时,其乳汁中维生素B12的含量极少,不足婴儿之需而致发病。 维生素B12可通过胎盘运至胎儿。正常新生儿出生时贮存于肝内的维生素B12共约20~25μg。如孕妇在妊娠期间缺乏维生素B12,则其新生儿肝内贮存明显减少,甚至可减少至2~4μg,当人体需要时,贮存于肝内的维生素B12可从肝内释放人血流,供生理代谢之需,如维生素B12的贮存量减少,加之摄入量不足,则易致病。 因长期偏食,仅进食植物性食物所致的维生素B12缺乏可见于年长儿和成人。 2.吸收和运输障碍 食物中的维生素B12进入胃内,必须先与由胃底部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内因子)结合,成为B12-糖蛋白复合物,然后在回肠末端被肠粘膜吸收,进入血循环与钴蛋白结合,并主要运送到肝内贮存。上述环节中的任何一部分异常均可引起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胃壁细胞分泌内因子的先天性缺陷:这种疾病少见,其胃壁细胞分泌酸的能力及细胞形态是正常的。出现明显的大细胞性贫血症状的年龄从9个月至10岁,因为9个月之前小儿从母体获得的维生素B12贮存尚未耗尽,故不出现缺乏的症状。本症常有家族史,可能为隐性遗传病。 (2)年长儿的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可见于多种情况。某些病例可发现胃粘膜细胞萎缩和胃酸缺乏,其他的病例可伴有家族性的皮肤念珠菌综合征、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其他内分泌缺陷,以及血清中含抗内因子和壁细胞的抗体。内因子结构异常引起的巨红红细胞贫血已有报道。胃大部分切除后可并维生素B12缺乏。 (3)转钴蛋白缺陷:血浆中与维生素B12结合的转钻蛋白有Ⅰ型和Ⅱ型两种,而Ⅱ型是主要的转运载体。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先天性转钴蛋白缺陷,可使婴儿期早发生严重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肠道疾病引起的维生素B12吸收障碍:慢性腹泻、脂肪下痢、局限性回肠炎、手术切除回肠等均可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小肠憩室或肠重复畸形时,肠道细菌的过度生长可通过过度消耗、竞争作用或使B12-糖蛋白复合物解离而引起维生素B12缺乏症,对此种情况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有效;当阔头裂节绦虫寄生于小肠上都时可通过类似的机制引起维生素B12缺乏。 (5)肝脏疾病:能影响维生素B12的贮存,是较为常见的致病因素。 3.需要量增加 新生儿、未成熟儿和婴儿因生长发育较快,维生素B12的需要量相应增加,如摄入量不足,则易致病。严重感染时因维生素B12的消耗量增加,如摄入量不敷所需,亦可导致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