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神紧小
什么是瞳神紧小?
瞳神紧小是指瞳神失去正常之展缩功能,持续缩小,甚至缩小如针孔,并伴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沉着物,神水混浊,视力下降的眼病。若瞳神失去正圆。边缘参差不齐,黄仁干枯不荣,则称瞳神干缺。古代文献最早在《秘传眼科龙术论》中仅有瞳神干缺的记载,至《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才以瞳神紧小的发病特征命名,并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两者瞳神见症虽有差别,宴则同为黄仁病变,且瞳神十缺是由瞳神紧小失治而成。其病因复杂,变化较多,且易反复发作。若治疗失当,往往并发他证而导致失明。瞳神紧小、瞳神干缺类似于西医学之前葡萄膜炎。瞳神紧小相当于急性前葡萄膜炎,瞳神干缺相当于慢性前葡萄膜炎。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本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者突发眼珠疼痛或胀痛,眉棱骨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或关节酸楚疼痛等。一般慢性者各证候较急性者轻,常有并发症出现。
疾病检查:
【诊断要点】 急性者,检视眼部,可见抱轮红赤,黄仁色暗。纹理模糊,瞳神缩小,展缩先灵。黄仁之瞳神缘易与其后之晶珠黏若,以致瞳神偏缺不圆。若用集合光检查法或裂晾灯显徽镜检查,可见黑睛内壁有白色尘状或点状物附着,神水变混。严重者,可见黑睛与黄仁之间黄液上冲,或血灌瞳神。慢性者,检眼镜下可见玻璃体混浊,此病情发展缓慢,容易反复发作。常致瞳神干缺。若瞳神一周边缘与晶珠完全粘连,则瞳神闭锁;看瞳神区晶珠表面结成灰白膜障,则可形成瞳神膜闭。瞳神闭锁或膜闭。皆能阻断神水由瞳神后方向前流出,以致神水瘀积于内,压迫黄仁向前膨隆,眼珠胀硬,继发绿风内障。由于神水的变化,尚可引起晶珠日渐混浊,以致盲不见物。 【鉴别诊断】 暴风客热:前者眼珠坠痛。痛连眉棱骨,无眼眵,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瞳种缩小,视力下障,无传染性;后者疼痛呈异物样沙涩感,眼眵多而胶黏,白睛浅层红赤,瞳神大小正常,视力正常,有传染性。
疾病治疗:
1.药物治疗 (1)肝经风热 证候;起病较急,瞳神紧小,眼珠坠痛,视物模糊,羞明流泪,拖轮红赤,神水混浊。黄仁晦暗,纹理不清,可伴见头痛发热,口干舌红,舌瞢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以瞳神紧小,抱转红赤等眼症及舌脉为辨证要点。 浩法;疏风清热。 处方:新制柴连汤(《限科纂要》)加减。 若眼赤痛较甚,或黑睛之后有血液沉积,加生地、丹皮、丹参凉血活血,增强退赤止痛的作用;神水混浊明显者,可加泽泻、猪苓以利水泻热。 (2)肝胆火炽 证候:瞳神甚小。珠痛拒按,痛连眉棱,畏光流泪,抱轮红甚,神水混浊,黑睛之后或见血液沉积,或有黄液上冲,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以瞳神紧小,拖轮红赤甚等艰部症状急重及全身症状为辨证要点。 治法:清泻肝胆。 处方: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 若眼赤痛较甚,或黑睛之后有血液沉积,可选加丹皮、赤芍、蒲黄以凉血活血或止血;若见口渴便秘,黄液上冲,宜加生石膏、知母、大黄等清泻阳明之火。 (3)风湿夹热 证候:发病较埋,病情缠绵,反复发作,瞳神紧小或偏缺不圆,目赤痛,眉棱、颞颧闷痛,视物昏朦,或黑花自见,神水混浊,黄仁纹理不清,常伴有头重胸闷,肢节肿胀酸痛,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散等症。以眼珠及眉棱骨胀闷痛,病情缠绵及舌脉为辨证要点。 治法:祛风除湿清热。 处方:抑阳酒连散(《原机启微》)加减。 风热偏重,赤痛较甚者,宜酌减独活、羌活、白芷等辛温发散药物,加茺蔚子、赤芍清肝凉血,活赢止痛。若用于风湿偏盛,热邪不重,脘闷苔腻者,宜减去知母、黄柏、寒水石等寒凉泻火药物,酌加厚朴、白蔻仁、茯莓、苡仁宽中利湿,或改用三仁汤加减。 (4)虚火上炎 证候:病势较缓和或病至后期,眼干涩不适,视物昏花。赤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瞳种多见干缺不圆,常兼见头晕失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而散等。以眼症时轻时重,病势缓厦舌脉为辨证要点。 治法:滋阴降火。 处方: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减。若用于阴虚火旺,眼部赤痛轻重者,宜加苦寒泄热之知母、黄柏,共奏滋阴降火之功。 2.针灸治疗 (1)体针 基本处方:睛明 申脉 照海 中都 列缺 太阳 方中睛明、太阳、列缺祛风清热;中都以清肝泻胆,泻热通络;列缺、申脉、中都祛风陈湿,通络止痛;照海、睛明滋阴降火,通络止痛;申脉配照海调节跷脉功能,泻热通络止痛。 加减运用:肝经风热者加太冲、膝关、肝俞、外关、球后,以祛风清热;肝胆火炽者加肝俞、胆俞、行间、光明、印堂、风池、四白、大骨空,以清肝泻胆;风湿夹热者加阳白、风池、率谷、攒竹、上星、正营、头维、阳陵泉、三阴交、合谷,以祛风除湿,清热止痛;虚火上炎者加太溪、涌泉、肝俞、肾俞、鱼腰、百会、气海,以滋阴降火;眼痛羞明,流泪甚者加足临泣、光明、京骨、承泣、翳风、耳尖,以祛风通络止痛。 操作方法:毫针刺,用泻法。 (2)耳针:取肝、胆、肾、耳尖、膀胱、心、脑干、目1、目2、眼穴,针用泻法,30分钟后出针,间日1次,连治5一10次,以祛风清热,通络止痛。 3.其他治疗 (1)滴眼:①滴用清热解毒眼液如黄芩、鱼腥草、熊胆等眼液。用激素及抗生素类眼液滴眼。②激素类药物一般选用0.5%醋酸可的松或0.1%地塞米松眼液滴眼,每日4—6次。重证病人可于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5mg,每日或隔日1次。 (2)扩瞳:局部使用扩瞳剂,发病之初即用药物迅速充分扩瞳,既可防止瞳神干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又有助于缓解眼部疼痛。常用药物为1%阿托品眼液或眼膏,每日点眼1—3次(每次滴阿托品眼液后,应压迫内眦部3—5分钟),或视病情而定。 (3)热敷:常用热水或内服药渣煎水滤液作湿热敷,以退赤止痛。
预防预后:
1.肝经风热 肝经风热或肝胆火邪循经上犯于目,导致黄仁肿胀,展而不缩而发为本病。 2.风湿夹热 外感风湿,郁久化热;或索体阳盛,内蕴热邪,复感风湿,致风湿与热搏结于内,上犯于目,熏蒸黄仁而发病。 3.虚火上炎 劳伤肝肾或病久伤阴,虚火上炎,黄仁失养,展而不缩发为本病。 以上诸种因素皆可导致邪热灼伤黄仁,使黄仁展而不缩。以致瞳神紧小。若火盛永衰,阴精耗散,瞳神失于濡养则干缺不圆。此外,可由火疳、花翳白陷、凝脂翳、混睛障、蟹睛症、眼外伤等以及邪毒内侵引起,亦可并发于某些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