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性丘疹
什么是疼痛性丘疹
?
丘疹是一种凸起于皮肤表面的损害,通常大小在1cm以下。倘若直径超出 1cm,则称为斑块。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病史及体格检查 首先,检查丘疹,注意其颜色、形态及部位。沣意是否破裂,皮疹有无变化。是番瘙痒、灼痛或压痛。注意相关伴随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头痛、胃肠道不适。 然后,了解既往病史,包括过敏史,有无皮肤病、感染、儿童期疾病、性病、肿瘤。近期有无蚊虫叮咬,或与感染患者接触。最后,了解药物史。 丘疹是皮肤的表面损害,与结节(亦凸起于皮肤表面)不同之处,是结节之损害在皮肤深处,一般在结节损害上面的皮肤可以移动(冰山现软),而丘疹则无此种现象。但是,如当结节损害扩大,向上与表面皮肤发生了粘连,则此种冰山现象也不会明显。
疾病治疗:
用冷敷法或止痒药物。准备抗组胺药抗过敏,抗生素治疗感染。 建议患者保持皮肤干燥、干净,穿着合适的无刺激性衣服.避免搔抓。注意观察皮疹的颜色、形态及特征变化.注意有无痒感及出血。避免日光直晒下运动,外出时应用防晒霜。 注意有无慢性疾病(如SLE、银屑病或肉瘤样病),皮疹可为多种疾病的早期表现.应早期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预防预后:
1.小汗腺螺旋腺瘤 小汗腺螺旋腺瘤(Eccrine spiradenoma)又称为汗腺体腺瘤。临床皮损为孤立的硬韧性丘疹或结节,大小约有0.2~0.5cm,呈皮色或微蓝色,境界清楚,有时可呈多个。均好发生在面部和躯干部位。此皮损有阵发性疼痛和触痛,疼痛时间不定,可自发,亦可由轻微刺激引起。多发生于青壮年人,男性比女性多见。 2.慢性耳轮结节性软骨皮炎 皮损发生在单侧或双侧的耳轮边缘上,为2~4mm大小的坚硬丘疹或结节,呈圆形,1个至数个,境界清楚,表面微红或近于皮肤颜色。皮损表面常覆有少许鳞屑,有时可发生表浅溃疡。损害进展缓慢,进展到一定程度后,即停止发展,并保持几年不变。如果切开皮损处,可见其下部为凸起的骨矩状突,牢固地附着在软骨上。有触痛是本病之特点之一,特别于侧卧时,当患耳与枕头磨擦可产生难忍的疼痛,甚至不能入睡。本病无恶变倾向。 3.平滑肌瘤 平滑肌瘤(Le10myoma)又称皮肌瘤(Dermatomyo一ma),是一种良性平滑肌瘤。临床分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单发性血管平滑肌瘤和单发性生殖器平滑肌瘤三种。 (1)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 损害源于立毛肌。这种类型的平滑肌瘤属于AD方式遗传性皮肤病。病人于l岁内即可发病,但临床通常以20~30岁患者较多见。皮损多侵犯面,颈、躯干和四肢处(可单侧也可双侧分布),为帽针头至豌豆样大小的、粉红色或暗红色的丘疹或结节。固定在皮肤上,与下方组织不粘连,触感坚实与平滑。皮损亦可成簇分布,或互相融合成片。疼痛是此皮损的一个特点,尤其遇冷或局部受刺激时,可即刻引起局部疼痛,并使皮损由淡红色转为白色。皮损通常进展缓慢,可逐渐增大及增多,很少发生恶变。 (2)单发性血管平滑肌瘤 起源于静脉的肌内层。多见于年轻女性,皮损侵犯下肢小腿屈侧较多。为单个针头至黄豆大小的、青红色坚实的丘疹或结节,可互相融合形成扁平斑块,高出皮面或陷没于皮内,可以推动。有自觉阵发性刺痛及压痛,寒冷、运动、压迫或情绪波动等可作为诱因。 (3)单发性生殖器平滑肌瘤 起源于阴囊内膜,外阴或乳头肌。多发病于30岁以后,发生在阴囊、阴唇及乳头等处。皮损为单个,约2~15mm大小的鲜红色丘疹或结节,坚实,可推动。自觉疼痛和有压痛。 4.血管脂肪瘤 血管脂肪瘤(Ang10lipoma)为AD方式遗传性疾病,多在青春期后发病。皮损为痛性皮下结节,与表面皮肤不粘连,但可致其上面的皮肤略凸起呈皮色丘疹样。结节直径约0.8~4.0cm大小,有触痛。好发生在躯干及四肢处,偶可见于面部。皮损组织活检显示结节有包膜,有时有分叶,其中为增生的脂肪和血管。 5.血管球瘤 血管球瘤的皮肤损害为红色或蓝色的丘疹,直径多不超过l cm,较大者可超出1cm,触之较软;并可被压缩。如果肿瘤是单个发生的,多在指(趾)顶端;倘若发生在指(趾)甲下,多并有局部骨质浸蚀现象(X线检查可见)。皮损也可呈多发性,但仍不超过10个,分布于身体各处,也可能只集中在某一部位(如手、脚处)。平时并无不适感,但当遇冷或热,或受压时,可发生阵发性疼痛。皮损增多时,可伴血小板减少。 6.神经瘤神经瘤(Nearoma) 是一种继发于外伤后的皮肤肿物。大小约为0.1~1.0cm,为皮包或淡红色丘疹,伴有疼痛以及触痛。多发生在四肢近端或躯干处(该处有外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