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瞻昏渺
什么是视瞻昏渺
?
外眼端好,不红不肿不痛,自觉视力逐渐下降,视物昏蒙不清者,称为视瞻昏渺。《证治准绳》:“目内外别无证候,但自视昏渺,蒙味不清也。有神劳,有血少,有元气弱,有元精亏而昏渺者,致害不一。若人五十以后而昏者,虽治不复光明。”(七窍门)在临床上,本症可分为肝肾不足、气血两虚、阴虚火旺、肝气郁滞、湿热内蕴等,一般以虚证为多,宜分别据证施治。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常见证候 肝郁气滞视瞻昏渺:视力渐降,视物昏腰日增,或目珠隐隐作痛,眼底可无明显异常或有水肿,渗出、出血等病变,兼见胸闷痞满,胁胀嗳气,抑郁易怒,口苦咽干,妇女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弦细而数。 湿热上犯视瞻昏渺:眼沉头重,视力下降或自视眼前有黑花飞舞或视物变形,视瞻有色或视大为小,视直为曲等,病情缠绵,眼底可见咏络膜、视网膜有黄白色渗出斑,边缘不清,兼见胸脘满闷。四肢重坠,胃呆纳少,小俺黄少,舌苔黄腻,脉糯数。 阴虚火旺视瞻昏渺:视力渐降,视物昏朦,眼底渗出斑小而数多,境界较显或出血点色暗红,兼见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溲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精血亏损视瞻昏渺:视力渐降,视物昏渺,眼内干涩,视物变形,眼底可无明显异常,或见水肿、渗出、出血等消退而遗留萎缩病灶,或见视乳头渐变苍白,兼见眩晕耳鸣,神疲乏力,腰膝痠软,夜眠多梦,肢冷汗出,舌淡少苔,脉细弱。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肝肾不足 1,临床表现:视力逐渐减退,视物昏蒙不清。或视物变形,或夜盲,视野缩窄,或眼内干涩,眼底可见黄斑出血、变性、渗出水肿。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五心烦热,口苦咽干,或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红或淡,脉弦细数或沉弦。 2,病因病机: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目无以养,致成目昏视力减退。 3,治法:滋养肝肾。 4,方剂:十全明目汤(经验方)加减。 药物:熟地l0~15g,枸杞子10~15g。覆盆子10g,楮实子10g,女贞子10g。菟丝子10g,潼蒺藜l0g,决明子10g,车前子10g,桑椹子10g。 方义:熟地、菟丝子、覆盆子补肾益精,枸杞子、楮实子,女贞子、桑椹子养血补肝,潼蒺藜、决明子明目,车前子渗利。 加减:肾精虚者加山萸肉、淡苁蓉补肾,肝血亏者加当归、白芍养肝,阴虚目于用生地、玄参养阴。黄斑出血加旱莲草、白茅根止血,渗出水肿者加苡仁、夏枯草渗利清肝。 5,变通法:可用杞菊地黄汤(《医级》),即六味地黄丸加枸杞予、菊花。或用明目地黄汤(《审视瑶函》)加减,药如六味地黄丸加柴胡、五味子、当归。或用补肾磁石丸(《证治准绳》)。药如磁石,菊花、石决明、苁蓉、菟丝子。或用四物五子丸(《医宗金鉴》),即四物汤、五子衍宗丸合方。均补肾益精、养肝和血之剂。 (二)肝气郁结 1,临床表现:视力逐渐下降,目昏不明,视物不清。眼底见黄斑区血管痉挛,或出血或视昏头水肿等;情志抑郁或急躁,胸闷胁胀,口于苦,头晕。舌红苔簿,脉弦细数。 2,病因病机:肝气不疏,气血不畅,玄府闭阻,久郁化火,上执眼目,目不得养。 3,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4,方剂:丹栀遭遥散(《内科摘要》)加减。 药物: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15g,茯苓15g,自术10g,丹皮6~10g,山栀10g、甘草6g。 方义:柴胡疏肝理气,当归、白芍和血养肝,茯苓、白术健脾利湿,丹皮、山栀清肝泻火。甘草调中。 加减;目昏不明者加草决明、石决明、夜明砂明目,渗出水肿者加车前子,苡仁渗利,出血者加生蒲黄、白茅根、旱莲草止血。 5,变通法:若肝火旺者用凉血清肝汤(《眼科证治经验》),药如生地、赤芍、丹皮、莲翘,山栀、黄芩、柴胡、龙胆草等,清热泻火作用强。若气血不足用柴胡参术汤(《审视瑶函》)加减,药用四物汤加党参、白术、柴胡、青皮、香附、甘草,以益气养血为主,兼以疏肝解郁。 (三)气血两虚 l,临床表现:视力减退,目昏不清。眼底可见视神经乳头水肿,或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或黄斑出血。面色无华,头晕乏力,精神萎靡,心悸怔忡。舌淡,脉虚细。 2,病因病机:气血两虚,无以上荣眼目,目昏不明。 3,治法:益气养血。 4,方剂: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 药物:党参l0~15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6g,熟地10g,川芎6g,白芍10g,当归10g。 方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养血补肝。 加减:气虚者加黄芪益气,心悸加枣仁、龙眼肉养心安神。 5,变通法:若黄斑出血者,可用归脾扬(《济生方》)加侧柏叶、茅根等益气养血,引血归经。若兼见肾虚者,则用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加减,药如白术、茯苓、熟地、当归、党各、杜仲、山萸肉、山药等,补肾气、益气血。 (四)阴虚火旺 1、临床表现:视力减退,眼底可见黄斑出血、视网膜静脉阻塞、视乳头水肿。头晕耳坞,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 2,病因病机:肾阴亏虚,虚火内生,上扰眼目。 3,治法:滋补肾阴,清泻相火。 4,方剂: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知母10g,黄柏10g。丹皮6~10g,生熟地各10g,泽泻10g,茯苓10g,山药15g,山萸肉l0g。 方义:知母、黄柏清泻相火,丹皮、生地凉血清热,熟地、萸肉、山药补肾滋阴,茯苓,泽泻淡渗利湿。 加减;黄斑出血加仙鹤草、侧柏叶、白茅撮、旱莲草。 5,变通法;阴血亏虚者可用滋阴降火汤(《审视瑶函》)。药用生熟地、白芍、川芎、知母、黄柏、黄芩等。以养血泻火为主。 (五)温热蕴结 1,临床表现;视力下降,目昏不清,眼底见黄斑区水肿混浊,眼前中央常出现一圆形淡灰、黄灰色阴影。体胖,嗜食肥甘。头重而昏,胸闷脘痞,呕吐恶心,食欲不振。舌苔黄腻,脉滑、濡数。 2,病因病机:脾胃不和,湿热内生,上扰清窍,眼目不明。 3,治法:清热利湿。 4,方剂:三仁汤(《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苡仁15g。杏仁l0g,蔻仁6g(打、后下),法半夏10g,厚朴10g,滑石10~15g,茯苓15g,竹叶10g。 方义:苡仁。茯苓渗湿,滑石、竹叶清利,蔻仁醒脾,杏仁宣通,半夏、厚朴和中降逆。 加减:兼热者加山栀、连翘清热。 5,变通法:湿热并重者可用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加减,清热利湿。 【评述】 视瞻昏渺者外无见症,以虚证为多,宜予补肾、疏肝、益气、养血,若兼瘀血、水湿者则用括血化瘀,渗湿化浊。 患者临床上大多有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病理改变。可见于球后视神经炎、视盘血管炎、缺血性枧神经炎、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老年性黄斑变性、黄斑出血等疾病。
预防预后:
肝郁气滞视瞻昏渺与湿热上犯视瞻昏渺:二者均为实证,前者为气滞,后者乃湿热为患。肝郁气滞多由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气血不和,气滞血瘀,目络壅滞,神光发越受阻而视瞻昏渺。常伴有胸闷痞满,胁胀暖气,情志抑郁,烦躁易怒等症。 精血亏损视瞻昏渺与阴虚火旺视瞻昏渺:二者均为虚证,但有化热与不化热的不同。精血亏损棍瞻昏渺多由久病伤肾或禀赋不足,先天发育不良,或后天调养失宜。致肝肾不足,精血亏损,目失濡养,神光衰微,故视瞻昏渺。常伴有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腰膝痠软,肢冷汗出等症。 本症外眼无疼痛等形证,但视力逐渐下降,视物昏朦日增,检视眼内脉络膜、视网膜、视神经可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证治准绳 七窍门)谓:“目内外别无证候,但自视昏渺,蒙味不清也。有神劳,有血少,有元气弱,有元精亏而昏渺者,致害不。若人五十以后而昏者。虽治不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