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色素变性
什么是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为一种遗传性进行性慢性病,多侵犯双眼,为视神经和视网膜退行变性和萎缩所致。以夜盲、视野缩小、眼底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和光感受器功能不良(ERG检测)为特征。男多于女,常见一家人同患此病,近亲结婚子女尤为多见。且本病患者及其家人常可同时有精神紊乱、癫痫或智力减退等症状,也有时伴有聋哑或先天性畸形等症。中医称为“高风内障”。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症状: 夜盲是最早期的症状,多出现于青春期。以后缓慢发生视野缩小,但中央视力可长期保持,晚期形成管状视野。双眼表现对称。病程早期,仅见赤道部视网膜色素稍紊乱;以后赤道部视网膜血管旁出现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并向后极部及锯齿缘方向发展。视盘呈蜡黄色萎缩,视网膜小动脉变细,视网膜呈青灰色,变薄,黄斑色暗。玻璃体内出现细胞及混浊。常见后囊下混浊的并发性白内障。 有的病变局限在眼底的一部分。有的无骨细胞样改变,但周边视网膜和色素上皮萎缩,中心凹反光消失。偶有CME。有的在视网膜深层出现显著的白点,称白点状视网膜变性(retinits punctata albescens)。FFA检查,病程早期显示斑驳状强荧光;病变发展明显时,有大面积强烈的透见荧光,色素沉着处则为遮蔽荧光。晚期因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而显大片弱荧光并见脉络膜血管。
疾病检查: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诊断: 1.多有家族遗传史。 2.儿童即开始发病,多为双眼,病程缓慢。 3.早期以夜盲为特点.晚期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4.视野早期为环形暗点,以后逐渐发展成为管状视野。 5.视网膜血管明显变细,色素斑点沉着,如骨细胞状,沿血管分布,视神经乳头呈蜡黄色萎缩,晚期伴有并发性白内障及青光眼。 6.视网膜电流图b波消失及眼电图有明显波形改变。 7.检眼镜所见 ①视乳头萎缩 视乳头星蜡黄样黄白色,边缘清楚,但有时又象被一层薄膜遮盖。这是因视神经腔质增生所致。 ②视网膜血管理化 血管呈一致性狭窄,而以动脉尤为显著,血管壁由于玻璃样退行变性而增厚,甚至管壁完全闭塞呈丝线状,仅于视乳头近处可见有血柱存在。 ③视网膜有色素沉着初起在眼底赤道部,色素呈有突的小点,色素继续增多、变大、围绕赤道渐成色素环,呈典型骨细胞样,色素多聚集于血管的前面,遮盖血管的一部分,或沿血管面行,并且多见于血管分支处。以后,色素即向黄斑部和视乳头附近扩散,同时也向眼球周边部进展。因之色素环加宽,黄斑部至晚期方被累及,其色素范围多与病程成正比,即病程越长其分布范围越广。同时视网膜萎缩,因此脉络膜大血管明显可见,而呈豹纹状眼底。脉络膜血管也常呈硬化现象。 ④视网膜色素变性 (1)无色素性视网膜变性 眼底无色素沉着,坦视乳头呈蜡样黄白色,血管狭窄,夜盲及典型的视野改变等症状均存在。 (2)中心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除眼底的典型改变外,黄斑区也发现色素沉着或囊样变性,甚至穿孔,中心视力显著减退。 (3)单侧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一眼具有典型的色素变性,另一眼正常。 鉴别诊断: 应与先天性与后天性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相鉴别。梅毒性者,色素增生的形状与散布位置不规则,且仅次于视网膜血管之下,无典型骨细胞样状,于色素间并可见有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血液瓦氏反应为阳性,且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家族史。 也可用视网膜电流图描记来鉴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在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倒,不论病情的轻重,绝大多数均呈波形,少数呈低微的a或b波(低波型)即使在病变早期,夜盲尚未出现,或眼底改变尚不很典型时,其视网膜电流图也无波型。而轻度视网膜继发变性者,其视网膜色素电流图均正常,只是在病变严重时,才出现无波型,因此,视网膜电流描记对本病的早期诊断,以及与其它类型的色素变性的鉴别均有一定的意义。
疾病治疗: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概要: 视网膜色素变性全身可通过血管扩张剂、组织疗法等疗法。肌苷球后注射。可先试用维生素A。脉络膜血管硬化可用血管扩张剂及降血酯药物。或用其它组织疗法。中医认为本病与脏腑阴阳失调有关,证属肝肾阴虚者,治宜滋补肝肾。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详细治疗: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 1.全身治疗 (1)血管扩张剂:地巴唑10~20mg,每日3次,烟酰胺0.1g,每日3次。 (2)组织疗法:胎盘组织液2ml,肌注,每日1次,15~30d为1疗程。或用眼宁注射液。 (3)辅助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E等,亦可短期肌注ATP、辅酶A、肌苷等。 2.局部注射 肌苷球后注射,每次40毫克,每8日1次,5次为l疗程、维生素B1或呋喃硫胺注射液注射或口服,也可应用维生素B4,也可应用维生素B12治疗。也有应用维生素C、E、及PP者,硝酸士的宁可两侧颞部皮下注射或球结膜下注射。每次1毫克,每周2次,10周为1疗程。 3.维生素A的应用 本病最先发生夜盲症,因与维生素A关系密切,故可先试用维生素A.口服鱼肝油丸每次2丸,每日3次,浓缩鱼肝油每次2—5滴,每日 2欢,口服。或每周1次肌注,每次10万单位,6周l疗程,Livite曾用大量鱼肝油治疗一组病例,其中有一些夜盲有暂时缓解,Caisni报告1例用量肝油后视野有进步,Glfford曾试以浓缩鱼肝油和血管扩张周合并应用。其治4例,第l例视野及中心视力有显著进步,能维持3个月。第2例视野有中等进步,在一年后又反复如治疗前的视野;第3例中心视力有些进步,但观野无变化,第4例治疗后视野反而有些变坏,也有人用过l1一顺式维生素A进行治疗。 4.血管扩张剂和降脂药物的应用 由于本病视网膜血管变细,脉络膜血管硬化,所以可用血管扩张剂及降血酯药物。 5.组织疗法应用 例如结膜埋藏胎盘组织块,注射胎盘组织液,或用其它组织疗法。也有应用许多器官的混合溶解产物如肝、间脑、下垂休、肾上腺和视网膜等,认为有效。 6.超声波 采用脉冲移动法沿眼眶周围进行按摩,隔口1次,3个月为l疗程。 7.手术巩膜板层眼直肌移植术,但疗效尚难肯定。 8.针灸 (1)体针:选睛明、球后、承泣、瞳子髂、攒竹、丝竹空、四白、太阳、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光明等穴,每次用3~4穴,针刺,每日1次,l0次为l疗程。 (2)梅花针:选用眼区、脊柱两侧,重点为颈椎1~4两侧。用中度刺激手法,以皮肤潮红为度,每2~3d 1次。 (3)穴位埋藏:以猪脑垂体埋藏于双侧风市穴,每隔6个月至1年1次。 (4)耳针:选耳穴肝、肾、脾、胃、目1、眼、心,采用耳穴压丸,丸用特制细小坚硬的杞菊地黄丸,胶布固定,保留1周,每日按压4~6次。 9.中药 中医认为本病与脏腑阴阳失调有关,证属肝肾阴虚者,治宜滋补肝肾,方宗左归丸,药用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生膝、菟丝子、鹿角胶、龟胶等;证属脾虚气弱者,治宜健脾益气.方宗补中益气汤,药用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甘草等;证属脾肾阳虚者,治宜温补脾肾,方宗右归丸,药用熟地、怀山药、山茱萸、枸杞、杜仲、菟丝子、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等。
预防预后: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因: 本病是一种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原发性遗传性疾病。性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均可见到,也有散发。性连锁遗传不到10%,但发病早,损害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占20%,发病较晚,损害较轻。由于视网膜外层组织,特别是视细胞层的原发性进行性营养不良及运渐退变和消失,继之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神经胶质增生所致。视网膜血管由于外膜增厚,变为狭厚以致发生闭塞性血管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