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性休克
什么是嗜铬细胞瘤性休克
?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cx:yionia,chromaffin turnout)是来自神经嵴的肿瘤之一,它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由于瘤体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一部分患者尚有直立性低血压、低血压、休克或高血压与低血压、休克交替发生。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的患者由卧位转立位时动脉压下降4,0/2,67kPa以上,或低于12/8kPa甚至测不出,同时伴晕厥、虚脱等,平卧后症状缓解。
预防预后:
其发生被认为与以下机理有关:血中儿茶酚胺浓度过高时使肾上腺能受体的敏感性减弱,即所谓肾上腺能受体下降调节;儿茶酚胺引起外周血管强烈收缩,组织缺氧使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外渗引起血容量不足;同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致反射性外周血管收缩障碍等。 高血压和低血压、休克交替发生可能与肿瘤释放缩血管物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亲)和舒血管物质(肾上腺髓质素)的比例变化有关,当血中肾上腺髓质素高时血压下降,引起低血压、休克。低血压、休克又刺激儿茶酚胺释放,于是血压又复上升。 低血压、休克发生机理: 1,肿瘤骤然发生出血、坏死,致儿茶酚胺突然减少或停止释放。 2,大量儿茶酚胺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致心输出量锐减。 3,肿瘤主要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肾上腺素能β受体,使周围血管扩张。 4,大量儿茶酚胺促使血管强烈收缩,组织缺氧,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逸,血容量减少。 5,应用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后血管突然扩张,血容量相对不足,血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