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
什么是沙眼?
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包含体性结膜炎衣原体的眼型(简称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病性结膜角膜炎。病名源于希腊词trachys,为粗糙不平之意。发展中国家常见。多发于儿童及少年时期,潜伏期5~14天。特点是结膜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线状或网状瘢痕以及角膜血管翳。沙眼衣原体由我国汤飞凡、张晓楼等人于1955年用鸡胚培养的方法首次分离。中医称“椒疮”。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双眼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畏光,眼睑轻度水肿,多量的黏液脓性分泌物。睑结膜充血,浸润增厚,乳头增生,可出现假膜,角膜缘处可见,小的上皮下浸润。耳前淋巴结肿大。炎症持续数周转入慢性期。 晚期如合并有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等时,则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并可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沙眼共分三期: 1.急性发作期 (1)眼红、眼痛、异物感、流泪及粘液脓性分泌物,伴耳前淋巴结肿大。 (2)睑结膜乳头增生,上下穹窿部结膜布满滤泡。 (3)急性期经1~2个月进入慢性期。 2.慢性期 (1)结膜充血减轻,结膜肥厚,乳头增生,滤泡形成。滤泡大小不等,于上睑结膜和结膜上穹窿部最为显著。 (2)滤泡可发生坏死,愈合后留下明显瘢痕,呈线状或星状,逐渐发展成网状,最后可至白色腱状。 (3)角膜缘滤泡发生瘢痕化改变,称为Herbert小凹。 (4)早期可出现角膜血管翳,常发生于角膜上方l/3,可向中央瞳孔区发展成垂帘状而影响视力。其尖端常见浸润且可形成溃疡。 3.后遗症和并发症期 睑内翻及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实质性角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和角膜混浊。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诊断思路 1.询问病史 有无眼红、眼痛、异物感、流泪及粘液脓性分泌物等病史。 2.体格检查 重点注意上睑结膜、角膜等改变。 3.辅助检查 结膜刮片行Giemsa染色,查找包涵体。聚合酶链反应来检测沙眼衣原体。 诊断要点 1.急性发病者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和分泌物。慢性者可有痒感、异物感、干涩感,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不适。 2.上睑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肥大及滤泡增生。 3.裂隙灯下,早期即可见角膜上缘血管进入透明角膜,称为血管翳,随病情发展血管从四周进入,严重时可发展至整个角膜。 4.当病变趋向痊愈时,上穹窿和睑板结膜区的炎性灶如滤泡、乳头逐渐退变形成线状、网状或片状瘢痕。 5.结膜刮片后行Giemsa染色可见包涵体。也可用荧光抗体染色、酶联免疫测定、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 分期 (1)我国于1979年制定的沙眼分期方法: I期(活动期):上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窿结膜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Ⅱ期(退行期):上睑结膜自瘢痕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留少许活动病变。 Ⅲ期(完全瘢痕期):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此期无传染性。 (2)MacCallen分期法 Ⅰ期——浸润初期:睑与穹窿结膜充血肥厚,上睑比下睑明显,初期滤泡与早期沙眼血管翳。 Ⅱ期一一活动期:乳头、滤泡与札管翳。 Ⅲ期——瘢痕前期:同我国Ⅱ期。 Ⅳ期一瘢痕期:同我国Ⅲ期。 (3)世界卫生组织(WHO)分期(1987): TF(Trachomatous inflammation:follicular,沙眼炎症,滤泡);上睑结膜滤泡多于5个。 TI(Trachomatous inflammation:intense,沙眼炎症,重度):炎症伴有50%以上睑结膜增厚和血管模糊。 TS(Trachomatous scarring,沙眼瘢痕):睑结膜瘢痕形成,伴有白色纤维条素。TT(TrachomatOUS trichiasis,沙眼性倒睫):至少有一根倒睫。CO(Corneal opacity,角膜混浊):角膜混浊至少累及部分瞳孔缘。这三种沙眼分期方法各有优点和缺点。我国沙服分期法强调临床与病理结合,对治疗的选择有实际意义。MacCallan分期法较细致,但难于掌握。WHO分期法主要适用于大面积的沙眼防治,存在着漏诊的可能。 【并发症】 睑内翻与倒睫、沙眼性上睑下垂、慢性泪囊炎、睑球粘连、角膜溃疡、实质性结膜干燥症。 【鉴别诊断】 1.慢性滤泡性结膜炎 原因不清。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双侧发病。滤泡多见于下穹窿及下睑结膜,较小,大小均匀,排列整齐,无融合倾向,呈半透明状。结膜充血并有分泌物,但不肥厚,数年后不留痕迹而自愈,无角膜血管翳。本病中无分泌物和结膜充血等炎症者称之结膜滤泡症。一般无需治疗,有自觉症状时可按慢性结膜炎治疗。 2.春季结膜炎 多见于春秋季,睑结膳增生的乳头大而扁平,上穹窿部无病变,也无角膜血管翳。结膜分泌物涂片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3.包涵体性结膜炎 病变以下穹窿部和下睑结膜滤泡为主。急性期脓性分泌物。无结膜瘢痕,也无角膜血管翳。 4.巨乳头性结膜炎 本病常有明确的角膜接触镜配戴史。
疾病治疗:
沙眼的治疗概要: 沙眼局部可点眼药,磺胺及多种抗生素对沙眼衣原体均有抑制作用。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应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并发症的产生。中医认为,本病初起系风热外侵,治宜祛风清热。 结膜炎的详细治疗: 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1.局部治疗 (1)点眼药,磺胺及多种抗生素对沙眼衣原体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以四环素、磺胺类药效果较好。常用滴眼液有10%~30%磺胺醋酰钠滴眼液,0.1%利福平滴跟液,0.05%~1%酞丁胺滴眼液,0.5%红霉素眼药水,点跟每日3~4次。睡前涂四环素、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药膏。要坚持3~6个月。 (2)乳头较多者,可用海螵蛸棒或消毒纱布磨擦破坏乳头,促进瘢痕形成。如滤泡较多者,可作沙眼滤泡挤压术,术后继续点药。 2.全身治疗 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应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目前阿奇霉素为治疗沙眼的特效药,首次口服500mg,以后每日250mg,共4日为一疗程。 3.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如睑内翻矫正术治疗内翻倒睫,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混浊等。 中医认为,本病初起系风热外侵,治宜祛风清热。方如银翘散加减,药有银花、连翘、黄芩、生蒡子、剂芥等。如乳头滤泡较多,充血明显,证属脾胃湿热,治宜清脾泻热,方如清脾凉血饮,药有剂芥、防风、白鲜皮、黄芩、栀子等。如病程较长,眼睑肥厚,活动性病变与瘢痕兼见,证属气血瘀滞,治宜活血化瘀,方如归芍红花散,药有当归、赤芍、栀子、红花、黄芩、生地、连翘等。
预防预后:
【病因】 为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1956年首次由我国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分离出沙眼衣原体,其抗原性有A、B、Ba及C四型。感染率和严重程度同居住环境及个人卫生习惯密切相关。热带、亚热带区或干旱季节容易传播。沙眼为双眼发病,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间接传播,节肢昆虫也是传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