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
什么是乳腺增生?
绝大多数的临床乳腺增生为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为妇女常见病,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青少年较少见,经绝期后妇女少见。男性极少见。近期文献报道尸检中有乳腺增生的妇女约有58~89%。在西方发达国家约有1/3的妇女患此病。另有统计,因乳腺病变而活检者有60%是乳腺增生症。国内报道发病率为10%左右,患病率为38.8~49.3%。但真正有临床症状的约占50%,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患者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尤以未婚女子或已婚而未生育者,或虽曾生育而未曾授乳者较为多见。患者大多月经期短,且量稀少,表示患者的卵巢内分泌有某种紊乱。其乳腺多为发育较差的小乳腺,其中有半数因腺管增厚可有结节感,但此种表现一般仅局限于乳腺的某一部分,而在肥胖妇女往往不能触及。乳腺内除偶有并存的腺纤维瘤以外。无其他肿块可及,但乳头有时有血清样的溢液。 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突出的症状是乳腺的间歇性疼痛。疼痛或为弥散性的钝痛,或为局限性的刺痛,一般仅累及一侧乳腺,也可同时累及两侧而以一侧较重。疼痛大多仅限于乳腺的某一部分,约50%位于外上部,20%在中上部。痛处大多有压痛,有时可很剧烈而成为本病的主要症状。
疾病检查:
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的诊断检查: 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好发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乳腺胀痛的严重程度不一,轻者病人不介意;重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多数病人其疼痛程度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月经前胀痛明显。 肿物生长缓慢,有时疼痛可缓解,肿物有变软变小之现象,少数病人乳头处溢液,少量浅黄色或咖啡样或血性液体。 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的鉴别诊断: (一)乳腺癌 临床鉴别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必要的检查予以分析。30岁以后,乳腺癌的发病率开始上升,40~50岁是妇女乳腺癌的高峰年龄,若乳腺的一个象限或乳晕下出现肿物,生长迅速,乳头抬高、内陷,与皮肤、胸肌粘连,再加特殊检查或针吸活检,即可诊断。 (二)乳腺纤维瘤 多发生于20~30岁内分泌旺盛时期的青年妇女。乳腺内出现肿物明显,肿物生长缓慢,边界清楚、光滑、活动,质地较韧,很少有触痛或疼痛。 (三)乳腺脂肪坏死 好发于较肥胖妇女的乳腺外侧象限,有外伤史,乳腺脂肪坏死部分在质地、形状上可与乳腺癌相似,甚至X线片也可出现片状钙化影。难与乳腺癌鉴别,往往需细胞学检查才能确诊。
疾病治疗:
乳腺增生的治疗概要: 乳腺增生对于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的预防,应具有辨证的观点。内分泌药物,可能干扰人体激素间的平衡,不宜作为常规用药。国内多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以疏肝调经、散结止痛为主,可用逍遥丸、小金丹等。 乳腺增生的详细治疗: 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的预防 对于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的预防,应具有辨证的观点,既要考虑病变的发展又不宜轻而易举地将乳腺切除,但如果对病变的性质不能作出肯定判断时,作者认为暂时继续观察为宜,3~6个月复查1次,或自己经常触摸病变部位有何变化,既使有变化,也不会因延误过久而影响治疗,因此,多数学者不主张轻易作乳腺切除,特别是双村乳腺切除。 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治疗 若能向病人讲清本病的性质,以消除恐惧及顾虑,多数病例可以无需任何治疗。若在月经来潮前乳腺疼痛较剧烈者,可酌情给予小剂量镇静剂,或考虑用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有:①口服乙烯雌酚,1mg每日三次;②0.5%乙烯雌酚油膏每夜擦抹乳腺皮肤,共继续使用6~8个月。③肌注黄体酮:每次月经前肌注黄体酮5mg。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治疗,否则反可引起乳腺发育不良,甚至有可能引起乳腺上皮的恶变。④溴隐亭(Bromocriptine)是多巴胺受体激活剂,作用于垂体催乳细胞上的多巴胺受体,抑制催乳素的合成与释放,同时减少催乳素对卵泡刺激素的拮抗,促进排卵恢复,调整激素的平衡,使之临床症状缓解。Schulz等治疗6l例良性乳腺病,疗效达70~90%。用法为5mg/d,疗程3个月。⑤丹那唑(Danazol)是雄激素衍生物,Greenblett等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出乎意外地发现伴有的良性乳腺病得到缓解。最近研究表明治疗剂量的丹那唑并不能降低促性腺激素水平,其治疗机理可能是抑制某些酶阻碍卵巢产生甾类物质,从而调整激素平衡达到治疗作用。用法200~400mg/d,持续2~6月。⑥三苯氧胺(Tamoxifen)是雌激素拮抗剂,目前Femtinen提出用此药治疗乳痛效果好,副作用小,20mg/d,持续2~3个月。 上述均为内分泌药物,可能干扰人体激素间的平衡,不宜作为常规用药,症状严重者应用可缓解症状。用药时应观察其副作用并定期随访。 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除内分泌治疗外,国内多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以疏肝调经、散结止痛为主,可用逍遥丸、小金丹等。华山医院研制的香归消增糖浆,治疗乳腺增生症有效率达88.2%。小剂量碘剂,如5%碘化钾刺激垂体产生黄体生成素,使卵巢滤泡囊肿黄体化,雌激素降低,恢复卵巢功能,同时有消肿作用,可以达到治疗目的,维生素A促进无活性的过氧雄烯酮及孕烯酮转变成有活性的雄烯酮及孕酮,后两者有拮抗雌激素作用。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抑制细胞间变,还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孕激素则相反,故鼓励病人用维生素E以弥补孕激素治疗的不足,所以应用维生索E有益无害,无副作用。
预防预后:
乳腺增生病因概要: 乳腺增生的病因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乳腺上皮增生症与内分泌失调有关,性激素对乳腺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病理变化起主导作用,雌激素促进乳腺管及管周围结缔组织生长;黄体酮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组织的发展,雌激素过高和黄体酮分泌过少,或者两激素之间不协调,则引起乳腺导譬上皮和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女人生理期的精神因素也会对其有影响。 乳腺增生详细解释: 一、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的发病率 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为妇女常见病,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青少年较少见,经绝期后妇女少见。男性极少见。近期文献报道尸检中有乳腺增生的妇女约有58~89%。在西方发达国家约有1/3的妇女患此病。另有统计,因乳腺病变而活检者有60%是乳腺增生症。国内报道发病率为10%左右,患病率为38.8~49.3%。但真正有临床症状的约占50%,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 二、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的病因 乳腺增生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国内外学者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或精神因素有关。女性乳腺随着卵巢的周期性生理变化有周期性改变,在月经周期期间乳腺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多数女性感觉月经前期乳腺胀满,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压痛,这些轻度或中度不适,可以认为是一种生理过程,而这些改变受卵巢功能的调节。性激素对乳腺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病理变化起主导作用。雌激素促进乳腺管及管周围结缔组织生长;黄体酮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组织的发展,雌激素过高和黄体酮分泌过少,或者两激素之间不协调,则引起乳腺导譬上皮和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 总之,对乳腺上皮增生症的确切病因和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细致的研究。 三、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的病理 主要病理变化为末端乳管和腺泡上皮的增生和脱落,因而使得乳管膨胀而发生疼痛,乳管和腺泡周围的纤维组织也有增生,其间可有淋巴细胞侵润,导致乳腺变硬或呈结节状,尤其在脂肪少的乳腺表现为更明显。本病除偶尔可与乳腺纤维腺瘤同时井存以外,一般不会发生其它病理变化;新生的腺管和腺泡虽然多有轻度扩张,但不会融合成囊肿,到妇女妊娠以后,上述变化便可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