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肌功能不全综合征
什么是乳头肌功能不全综合征?
乳头肌功能不全综合征(papillary muscle dysfunction syn-drome)指房室瓣、腱索所附着的乳头肌由于缺血、坏死或纤维化,引起收缩功能障碍,导致房室瓣关闭不全。其中以左心室乳头肌功能失调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为常见,多见于冠心病。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乳头肌功能不全综合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心肌梗死时,如果梗死区域累及乳头肌,可以导致急性乳头肌功能不全,甚至乳头肌断裂,在较少的情况下,也可造成腱索断裂而出现严重的二尖瓣反流。乳头肌和腱索断裂是急性心肌梗死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可因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患者突然死亡。25%~50%急性乳头肌功能不全患者可出现易变的心尖区收缩期杂音;慢性乳头肌功能不全引起二尖瓣反流是多因素的,决定其几何形态的因素也很复杂。永久性乳头肌功能不全的杂音持续不变,是由乳头肌缺血、纤维化、室壁运动异常或二尖瓣瓣环扩大所致。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诊断急性乳头肌功能不全可依据:①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绞痛发作后,心尖处出现四级以上收缩期杂音,向腋下传导,肺动脉第二心音分裂。②收缩期杂音(及收缩期喀喇音)的强度性质易变、并可在短期内消失,如同时听到病理性第四心音和/或第三心音,更有诊断意义。③使用亚硝酸异戊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缩小,心腔长轴和二尖瓣腱索乳头肌长度之间的不适应得到改善,收缩期杂音可减弱;下蹲试验使静脉同流增加,主动脉压升高,收缩期杂音也增强。超声心动图上可以看见二尖瓣反流,严重者出现二尖瓣叶连枷样改变。
疾病治疗:
治疗: 严重二尖瓣反流应考虑人工二尖瓣修补或置换手术,通常和CABG联合手术。是否进行二尖瓣修补术取决于二尖瓣装置的解剖特征、手术的急迫性以及左室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二尖瓣修补或置换手术在二尖瓣环扩张或瓣叶活动受限的患者较腱索及乳头肌断裂的患者预后差。严重左室功能不全或二尖瓣环扩张的患者,手术风险高。一项研究提示:强化内科治疗包括减轻后负荷、β受体阻滞剂、双心室起搏可能对这部分患者有价值,因为有益的左室重构能减少二尖瓣反流。
预防预后: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尖瓣前乳头肌由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对角支或回旋支的钝缘支供血,较少发生缺血。二尖瓣后乳头肌由冠状动脉回旋支的后降支供血,较易发生缺血。正常的二尖瓣关闭功能取决于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左心室这五个部分的完整结构和正常功能。这五个部分中的任一部分发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均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当冠心病严重心肌缺血时,因乳头肌供血不足造成乳头肌功能不全,继而使乳头肌对腱索和瓣叶的牵拉作用减弱可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或由于左心室运动失调、形态改变以及二尖瓣瓣环扩大,均可产生二尖瓣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