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血吸虫病
什么是乳房血吸虫病?
乳房血吸虫病是指血吸虫寄生于乳房则引起乳房血吸虫病,多见于有血吸虫病史者或有疫水接触史者。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常无自觉症状,对疑诊患者应进行粪检、毛蚴孵化试验或免疫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一经发现肿块,并粪检和各种试验均为阳性者。应尽早手术切除肿块。术后病检。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常无自觉症状,对疑诊患者应进行粪检、毛蚴孵化试验或免疫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疾病检查:
诊断 1.伴有血吸虫病者,可有急慢性血吸虫病特点,如食欲减退、消瘦、腹痛、腹泻、粘液血便、肝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症状。 2.乳房肿块、常无自觉症状。 3.病原诊断: (1)直接涂片法:急性期患者常可在粘液血便中查见虫卵。 (2)毛蚴孵化法。 4.免疫学诊断: (1)环卵沉淀试验:虫卵阳性者其阳性率平均为97.3%。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粪检虫卵用性者其阳性率为97.6%。
疾病治疗:
治疗 手术为主。因为由于血吸虫卵的刺激,患者可以伴发乳腺癌。一经发现肿块,并粪检和各种试验均为阳性者。应尽早手术切除肿块。术后病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