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病变的性传播疾病。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症状不明显,可有外阴瘙痒,灼痛或性交后疼痛等不适症状。多发性鳞状上皮增生,一开始是散在或者是簇状增生粉色、白色小乳头状的疣,柔软,有细指样突起。增大之后呈鸡冠状、菜花状、桑葚状。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一)首要检奄 1.组织病理学检查 可确诊。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诊断典型表现为表皮乳头瘤样增生伴角化不全,颗粒层和棘层上部细胞可有明显的空泡形成,胞质着色淡,核浓缩深染,核周围有透亮的晕(挖空细胞)为特征性改变;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周围常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 2.细胞学检查用阴道或宫颈湿疣组织涂片作巴氏染色,可见两种细胞:①挖宅细胞;②角化不良细胞:单个或成堆分布,细胞质呈橙色至淡黄色,核小而致密。两种细胞混合存在对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诊断有价值。 3.核酸杂交 利用放射核素或生物素标记已知的核酸片段,在一定条件下,与待测的具有一定同源性的核酸片段,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双链,常用有Southem印记杂交、斑点杂交、原位杂交。 4.醋酸白试验 醋酸涂于尖锐湿疣体上可使其变白。该方法较为敏感。 (二)次要检查 1.聚合酶链反应(PCR) 是目前检测HPV-DNA最敏感的方法,是利用引物和模板结合的特异性,通过循环往复的变性、退火、延伸三步,使介于引物之间的特异性DNA片段得到大量的复制,能检测到每100万个细胞中的1个HpVDNA分子。其检出率为97.9%~98.9%。 2.血清HPV抗体 用酶免疫法检测血清中HPV抗体有助于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诊断,检出率为32.6%~95%。 3.超微病理利用电镜,在细胞核内看到病毒颗粒,可作为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诊断依据。检出率为25%~33%。 (三)检查注意事项 1.组织病理学检查中见到局限性表皮增生,真皮乳头受压呈扁平,一般为尖锐湿疣早期损害;见到角化不全、粒层增厚、棘层肥厚、表皮脚延长,棘细胞及基底细胞有核分裂象,一般为成熟期损害。 2.涂片巴氏染色是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最常用的方法,但对于宫颈HPV无症状感染来说并不敏感D本方法特异性高而敏感性低,仅达10%~30%,但有方法简单、无创伤性及价廉等优点,在无其他实验室诊断条件时使用。 3.核酸杂交试验特异性、敏感性均高,Southem印迹杂交,被认为是检查HPV的金标准。HPV6/11DNA阳性结果为砖红色核(强阳性)或浅红色核(弱阳性)。 HPV16/18DNA为深红色核。 4.醋酸白试验较为敏感,变白即可诊断尖锐湿疣,此外尿道炎及表皮增厚等疾病也可变白,但区域不满,范围不规则。 5.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其优点为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高,但不能进行细胞定位,试剂成本高,因敏感性高易出现假阳性率。 鉴别诊断: 临床上易误诊为尖锐湿疣的疾病种类及特点: 1.假性湿疣 本病多因长期阴道分泌物刺激所致。皮损主要发生在阴道小阴唇内侧和阴道前庭,对称性分布,为白色或浅红色小丘疹,表面光滑,少数呈小息肉样增生。组织病理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检查示表皮角质轻度灶性角化不全,棘层不规则肥厚,但未见空泡细胞。醋酸白试验阴性。 2.扁平湿疣 本病其外形与尖锐湿疣相似,好发生于肛门、生殖器以及易于摩擦的部位。皮损为扁平状隆起型斑块,基底部宽而无蒂,表面湿润有分泌物,有时皮损可呈疣状或乳头状。渗出物涂片作暗视野检查可发现梅毒螺旋体,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 3.生殖器鲍温样丘疹病 本病与不洁性交有关,好发于青壮年的生殖器处、肛门、外阴及股内侧,皮损似早期的尖锐湿疣,外观呈淡红色或棕红色,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似鲍温病。 4.阴部传染性软疣 本病用针挑破顶端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散存分布不融合。 5.鳞状细胞癌及疣状癌 孕期尖锐湿疣可迅速长大,甚至发生糜烂、渗液。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诊断容易误诊为生殖器鳞状细胞痛。鳞状细胞癌多以溃疡的形式存在,并向周围及深部发展,边缘隆起外翻,似菜花状、质硬;疣状癌与尖锐湿疣临床症状体征相似,不易鉴别,需求助于组织病理诊断。
疾病治疗:
妊娠36周前病灶小位于外阴者局部药物治疗,药物选用安息香酸酊涂抹,每周一次,病灶大有蒂行物理疗法及手术治疗,如激光,微波,冷冻,电灼等,巨大可直接手术切除。性伴侣同时治疗。妊娠足月患病,病灶局限可行冷冻及手术,病灶较大建议进行剖腹产避免感染胎儿,产后部分尖锐湿疣可能自然消退。治愈标准:疣体消失,预后好,治愈率高,但易复发,反复发作者建议进行病理检查排除恶变。
预防预后:
尖锐湿疣的发病与机体免疫状态关系密切。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病因是孕妇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加之阴道分泌物增多和外阴部湿润、温暖,容易患尖锐湿疣。于妊娠期病灶增长快,分娩后缩小或自然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