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结肠炎
什么是缺血性结肠炎?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系由结肠某一部位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病变。临床上常突然起病,以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及腹泻,排出暗红色血便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肠坏死,并发肠穿孔及腹膜炎。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主要好发于肠系膜上、下动脉交接的部位,如结肠脾曲和直肠乙状结肠交接部。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导致血供不足有关。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症状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糖尿病、结缔组织病、房颤、休克、骨折等。常表现为突发痉挛性腹痛,多于24小时内出现腹胀、腹泻、血便。病程多为自限性。由于侧支循环代偿,病情可在数日内恢复;亦可出现肠坏死、穿孔和腹膜炎。体检发现腹部压痛和腹膜刺激症。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粪潜血阳性,缺血性结肠炎的检查可有白细胞升高,血液浓缩,约半数患者血清淀粉酶轻度升高,肠坏死者可有血性腹水。钡灌肠检查:结肠袋轮廓改变、肠管狭窄、溃疡、指压痕征。结肠镜检查:急性期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红斑、糜烂或多发溃疡、出血点,病变与正常肠段黏膜分界清楚。缺血性结肠炎的活检:黏膜及黏膜下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糜烂或溃疡形成;数天后复查病变有显著性变化。 鉴别诊断 有时需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Crohn病相鉴别。
疾病治疗:
治疗 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全身支持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治疗包括休息、禁食,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合理使用抗生素,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如出现腹痛加重并有明显腹膜刺激症时应剖腹探查,有肠狭窄或出血不止时,在原发病允许的情况下可手术治疗。
预防预后:
缺血性结肠炎的病因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导致血供不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