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出血(中医)
什么是脐出血(中医)
?
脐出血。是指从小儿脐带创口处渗血,或脐底部渗血。脐出血可单独存在,也可与身体其它部位的出血如呕血、咳血、便血等同时存在。要正确结扎脐带,防止脐带结扎过紧或过松。孕母妊娠期注意饮食,忌酒及辛热,以免胎热遗于新生儿。保护脐部清洁,以防脐湿、脐疮导致渗血。有大量出血倾向者,应积极采取急救措施。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鉴别】 常见证候 脐结松脱脐出血:血自脐部创口渗出,一般出血不多,井且小儿无其它不适。 胎热内盛脐出血:脐部出血,伴见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尿黄,舌质红,苔白黄指纹紫滞。 胎寒不足脐出血:脐部渗血,伴见面色不华,哭声细弱,唇淡,舌淡。指纹淡红或不显。 鉴别分析 脐结松脱脐出血:多因断脐时留端过短,致扎脐线结脱落;或断脐时,打结过松,结扎不牢,致脐结脱失;也可由于断脐时,脐带粗大,待其结扎后脐带结干缩,致脐结变松脱落。脐出血亦可因扎脐线过细,结扎时用力过紧,勒伤脐带血管,致使血自断端创口流出。此皆与断脐时结扎有关,临证查出原因,消毒后,重新结扎脐带结,即可止住脐出血。 胎热内盛脐出血与胎寒不足脐出血:二者皆有脐出血,但症状不同。胎热内盛症见面红,唇赤,烦躁,舌红者为血热,多因孕母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或服药不当,病患失治,致使热毒蕴积传入胞胎,令儿受邪,结于大肠,脐属大肠,小儿出生后,胎毒妄动,迫血离经,血外溢由脐而出,则生脐血。胎寒不足症见面黄不华,哭声低弱,唇舌俱淡,此因小儿禀赋不足、气不摄血,胎中受寒,或先天禀受精气不足,早产儿元阴元阳衰弱,由先天累及后天,致中气不足,血失统摄。离经外溢而发生脐血。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胎热内盛 1,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咀循脐带创口而外溢,或见发热、面赤、唇焦、口干,甚或吐衄、便血、肌肤紫斑,或伴脐疮。舌红苔黄,指纹紫。 2,病因病机:胎热内盛,迫血妄行,以致断脐不久,加以感受外邪,血自脐部溢出。 3,治法,清热凉血止血。 4,方剂: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加减。 药物:水牛角15~30g(镑,以之代犀角,先煎),生地15g,丹皮10g,赤芍10~l5g,紫草10~15g,仙鹤草15~30g。 方义:水牛角清营凉血解毒,生地养阴清热凉血,赤芍,丹皮凉血散瘀,紫草、仙鹤草凉血止血。 加减:衄血加茅根,便亦加地榆、槐花,尿血加小蓟、蒲黄。 5,变通法: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可用独参汤(《十药神书》)合生脉散(《内外伤辨感论》)益气固脱。 (二)气不摄血 1,临床表现:病情迁延,出血量少,血色黯淡质稀,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精神萎靡。舌淡苔白,指纹淡。 2,病因病机:胎禀不足,中气虚弱,气不摄血,血从脐部溢出。 3,治法:益气摄血止血。 4、方剂: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生黄芪10~15g,白术10g,党参10g,当归10g,龙眼内10g,阿胶10g(烊冲),血余炭10g,藕节炭10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牌,当归、龙眼肉养血补血,阿胶养血止血,血余炭、藕节炭收敛止血。 加减:形寒肢冷,四胺不温者,加炮姜炭温中摄血。 5,变通法:气虚欲脱者,可用独参汤(《十药抻书》)益气固脱。 (三)阴虚内热 1,临床表现:病势较缓,出血量少。口干舌燥,午后低热。舌红绛少苔,指纹紫。 2,病因病机:由胎热内盛转变而来。阴虚内热,迫血外溢。 3,治甚:滋阴降火止血。 4,方剂:茜根散(奇效良方)加减。 药物:茜草10g。赤芍10g,生地10g,丹皮6g,山栀6g,黄连6g,麦冬10g,紫草10g。 方义:茜草、赤芍、丹皮,紫草凉血止血,生地、麦冬养血和血,山栀、黄连清热泻火。 加减:低热加青蒿、鳖甲,口干加芦根、天花粉,皮肤癌斑加玄参,尿血加旱莲草、女贞子。 5,变通法:血止后可用知柏地黄沥(《医宗金鉴》)滋阴降火。 【简易方药】 l,云南白药3~5g,分服。 2,白及粉3g,三七粉lg,蜂蜜调成糊状,分3次口服。 3,海螵蛸、白及、煅石膏,三七,任选一种。研成细末,撤敷于脐带创口上。
预防预后:
可因脐带结扎不当或胎热内盛、迫血妄行,或中气不足、无以统血所致。 (辨证录):“夫脐之所以出血者,乃大小肠之火也。“ (万氏家侍幼科指南心法·胎疾):”生下忽然肿胀,脐间血水淋漓。断脐将息大失宜,客水邪风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