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结核
什么是脾脏结核
?
脾脏结核(splenic tuberculosis)多继发于血行播散,常为全身粟粒型结核的一种表现,也可为结核杆菌侵入脾脏内形成的小结核灶。陈旧性结核病灶可钙化。病理类型分为粟粒型,脾内散在粟粒样结核结节;干酪坏死型,脾内散在大小不等的结核脓肿;钙化型,脾内可见多数钙化灶。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诊断要点 (1)粟粒型:脾脏轻至中度肿大,内部回声可增强,或见均匀分布的强回声光点,为粟粒结核钙化灶。 (2)干酪坏死型;脾脏中至重度肿大,脾内可见大小不等的中强回声团块,其内为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并可见散在点状回声,边界较清楚。 (3)钙化型:脾脏轻度增大,可探及散在、成簇状强回声结节或粗大的强回声团块,其后方伴声影。 (4)有时亦可见多种声像图同时并存,并可伴有脾门处淋巴结肿大,部分结节融合,内部呈低回声。 鉴别诊断 (1)脾脓肿:单个或多发,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确诊。 (2)脾脏恶性淋巴瘤:圆形,边缘清晰,回声低,后方回声增强。 (3)脾梗死:范围较大。呈指向脾门的楔形异常低回声区,与脾血管走行一致。
预防预后:
多继发于血行播散,常为全身粟粒型结核的一种表现,也可为结核杆菌侵入脾脏内形成的小结核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