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性月经失调
常见有两种类型:黄体功能不足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排卵性月经失调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患者虽有排卵,但黄体功能异常导致月经紊乱。常见有两种类型:黄体功能不足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前者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有时月经周期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患者多不易受孕或在孕早期流产。后者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长达9~10日,且出血量多。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常见有两种类型:黄体功能不足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前者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有时月经周期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患者多不易受孕或在孕早期流产。排卵性月经失调的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长达9~10日,且出血量多。
疾病检查:
诊断 详细询问月经变化特点,排卵性月经失调的诊断根据月经周期是否缩短,以及双相型基础体温的高温相期持续时间(黄体功能不足时<11日);如果在月经第5~6日行诊断性刮宫,仍能见到分泌反应的内膜与增生期内膜并存,则可诊断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鉴别诊断 重点亦是除外器质性疾病(同无排卵性功血)。
疾病治疗:
治疗 1.黄体功能不足 (1)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 排卵性月经失调的治疗可于月经第5日起每日口服妊马雌酮0.625 mg,连续5~7日,或于月经第5日开始口服氯米芬50 mg,共5日。(2)绒促性素(HCG) 监测到卵泡成熟时,用HCG 500~l0 000 U一次或分两次肌注。或于基础体温上升后,隔日肌注HCG 1 000~2 000 U,共5次,延长黄体期。 (3)黄体功能替代疗法 自排卵后开始每日肌注黄体酮10 mg,共10~14日,以补充黄体分泌孕酮的不足。 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1)孕激素 自排卵后1~2日或下次月经前10~14日开始,排卵性月经失调的治疗每日口服甲烃孕酮10 mg,连服10日。有生育要求者可肌注黄体酮注射液。无生育要求者也可口服单相口服避孕药,自月经周期第5日始,每日1片,连续22日为一周期。 (2)HCG 用法同黄体功能不足。
预防预后:
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生,月经中期卵巢排卵后产生黄体,这黄体既能分泌雌激素又分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在增生的基础上变成分泌期内膜。如果这个月排出的卵子没有受精,则黄体在排卵后9~10天开始萎缩,血供减少,激素分泌下降,约5~7天后即月经周期的第28天左右,子宫内膜不能维持而逐步脱落出血形成月经。 如果黄体功能不健全,则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不能产生正常的分泌反应或各部分内膜反应不一致,势必影响月经,这两种黄体功能不正常的月经不调都是有排卵的,故医学上称为有排卵型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多见于生育年龄妇女或流产后,足月分娩后。 目前认为黄体功能不足因多种因素所致,排卵性月经失调的病因是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可导致卵泡期FSH缺乏,使卵泡发育缓慢,雌激素分泌减少;LH脉冲频率虽增加,但峰值不高,LH不足使排卵后黄体发育不全,孕激素分泌减少;FSH/LH比率异常也可造成性腺轴功能紊乱,使卵泡发育不良,排卵后黄体发育不全,以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足。有时黄体分泌功能正常,但维持时间短。部分患者在黄体功能不足的同时,表现为血催乳激素水平增高。此外,排卵性月经失调的病因如初潮、分娩后及绝经前,也可能出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导致黄体功能不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