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舌
什么是弄舌
?
舌频频伸出口外。又立即内收。上下左右伸缩不停。状如蛇舐,称为弄舌。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弄舌又称做“吐舌”、“舒舌”、“频恬舌”。(神验医宗舌镜)“舌频出口时时抒恬”,即指弄舌。(医宗金鉴)、(辨舌指南)把舌伸长而收缓称为“吐舌”,舌微露出口而即收称为“弄舌”。对照临床,两者病机证治无明显区别,似无必要机械划分,故应统属弄舌范围。本症多发生于小儿,成人间有发生。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常见证候 心脾实热弄舌:舌伸出即收,左右吐弄,身热面赤,时时烦躁,口渴喜冷饮,唇焦口燥,口舌生疮,大便秘结或便下稠秽,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 脾肾虚热弄舌:舌时时吐出口外,口角流涎,五心烦热,渴喜热饮,舌红苔少。脉细数。 痫证弄舌:本病呈发作性,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直视。四肢抽搐,摇头弄舌,醒后如常人。
疾病治疗:
心脾实热弄舌与脾肾虚热弄舌:前者治宜清心火、泻脾热。方选泻心导赤汤合泻黄散;热甚者,可用冰片少许点舌下,每能收效。脾肾虚热治宜健脾益肾、滋阴清热。方选四君子汤合知柏地黄丸,泻黄散亦可参合应用。 痫证弄舌:治宜豁痰开窍,息风定痈。方用“定病镇痛合剂”合“蝎蜈片”内服,有一定效果。 弄舌喉风:治宜清热解毒祛风,方选内服清咽利膈汤,外用冰硼散吹于舌上。 疳证:治宜健脾消疳,方选消疳理脾汤、参苓白术散等。
预防预后:
心脾实热弄舌与脾肾虚热弄舌;两者虽均属热证,但有虚实之别,不可不辨。心脾实热弄舌常发生于发热患儿,多由热邪蕴留心脾两经,心火亢盛,扰乱神明,引起内风;脾热盛则津液受损。心系舌本,脾络连舌。风主动摇,故弄舌为动风之征;津枯时舌亦干涩难受,故吐弄以舒缓之。曹炳章(辨舌指南)云:“心火亢盛,肾阴不能上制,所以舌往外舒;肝火助焰,风主动摇,胃热相煽,舌难存放,故舌如蛇舐,左右上下,伸缩动摇。”其辨证要点为:舌伸出即收,伸缩较快,舌红胀满。苔黄燥,并见心火上炎(身热面赤、烦躁)及脾热灼津(口干喜冷饮、便秘)的症状。治宜清心火、泻脾热。方选泻心导赤汤合泻黄散;热甚者,可用冰片少许点舌下,每能收效。脾肾虚热弄舌与前证不同,一般发生于热病后期,病邪虽去而脾肾之阴已亏;或因其他慢性病渐致脾肾虚损。阴亏液耗,舌络失其滋润。故时时舒舌以图缓解。辨证要点:舌伸长而收缓,舌不红肿,苔少。并见阴虚(五心烦热、脉细数)的症状。 痫证弄舌;由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劳累过甚或脑部外伤等原因所致,在儿童多与先天因素有关。总属肝脾肾三脏为患,肾虚肝木失濡,体弱而用强,脾虚则痰涎内结。肝风挟痰气上逆,清窍被蒙,猝然艘作,弄舌亦为风痰气逆上扰所引起。辨证时根据既往病史。呈发作性,醒后如常人等特点,不难与其他原因所致的弄舌鉴别。(辨舌指南)说:“凡弄舌摇头者,痫病也;病人喜扬目吐舌者,羊病也。”其辨证要点是:吐弄舌,伴有痫病发作(昏仆、口吐白沫、抽搐、两目直视)的症状。 此外,临床上尚有“弄舌喉风”一病。由于痰热互结。挟风上扰咽喉所造成。症见咽喉肿痛,痰涎壅塞,声音嘶哑,舌出不收,时时吐弄,常欲手扪等。 又,根据(小儿卫生总徽论)记载,弄舌而伴见面黄肌瘦,五心烦热者,为疳证。 总由饮食失调,脾胃损伤,形成积滞,日久成疳。症见形体消瘦,毛发枯焦,或腹部膨大,青筋暴露,时时弄舌。 (幼幼集成):“大病后精神困惫,饮食少思而弄舌者,凶候。盖气血两虚,精神将脱。速以十全大补汤挽救之。” (中医临证备要):“小儿时时伸舌,上下左右,有如蛇舔,多因心胃蕴热,挟有肝风。内服清胃散,外用牛黄少许涂舌。” 《国医舌诊学):“舌伸而常舐唇口,时动不止,色紫而暗者,疫毒攻心也。” “舌偶时伸出弄唇者,中蛇毒也。” 《小儿卫生总微论):“弄舌者,其证有二,一者心热,心系舌本,热则舌本干涩而紧,故时时吐弄舒缓之。二者脾热。脾络连舌,亦干涩而紧,时时吐弄舒缓之,皆欲饮水。因心热则发渴,脾热则津液耗。二者虽引饮相似,惟心热面赤,睡即口中气热、时时烦躁、喜冷咬牙,治宜清心经之热。脾热者,身面微黄,大便稠硬,赤黄色,治宜微导之。” (王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