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时间过短
什么是凝血时间过短
?
当皮肤受损并发生出血时,正常人的血管收缩时间大约历时半分钟,这时小型伤口可缩小或封闭。继之,血小板在正常情况下局部集聚,接着血液凝固并形成凝块,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止血时间。如果凝血时间过短,那就意味着血黏度增高或高黏滞血症的存在,或者有高血糖或高血脂疾病并发。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凝血时间的长短也可以在试管中进行,方法是将静脉血管中的血液滴入试管中,让其在试管中完全凝固。如果在2~5分钟完全凝固为正常,否则即是过长或短。有些高黏滞血症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甚至在抽血和注射时也可以加以发现,常有推不出来或在静脉输液时因反流凝血而将针管堵塞。 高黏滞血症常潜伏着中风、心梗、血栓栓塞等严重后果,经血液流变学检测可便于明确诊断。
预防预后:
血黏度增高,主要是由血液中的红血球和血小板的结构出现某种异常,它们聚集到一起,阻塞血管,形成血栓而造成。另外也与血液中的细胞数量相对增多、血浆黏度增高和血细胞的变形性减弱有关。因此,在高黏滞血症发生时,血液的凝固速度加快,血凝时间相对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