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相关性心源性水肿
什么是内分泌相关性心源性水肿?
组织间液潴留的状态为水肿,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肿为心源性水肿。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肿,包括左心衰竭时,肺静脉淤血导致的肺水肿和右心衰竭或心包炎时,由于体静脉淤血所引起的水肿。随右心衰竭程度不同,水肿程度亦不同。早期为隐性水肿,以后从身体下垂部位开始逐渐发展,蔓延全身,呈凹陷性水肿。严重者可发生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等。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心源性水肿主要因体静脉升高使皮肤等软组织出现水肿,其特征为首先出现于一般体位时下肢、脚背等,卧床时在腰及臀部等身体最低垂的部位,常为对称性可压陷性。水肿发生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而遍及全身。水肿逐渐形成,比较坚实,移动性小,此点与易在颜面部发生水肿的肾源性水肿相区别。重者可有胸、腹腔积液。心源性水肿常伴有心衰的腹胀、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和心脏扩大、心脏杂音、发绀、全身静脉淤血、不能平卧、肝脏大、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体征。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心源性水肿多有心脏病史或有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其他疾病如甲亢、高血压、心包炎、急性或慢性肺部疾病等。水肿的发生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而遍及全身,水肿逐渐形成,比较坚实,移动性小,重者可有胸腹腔积液。心源性水肿常伴有心衰的体征如心扩大、心脏杂音、发绀、全身静脉淤血、不能平卧、肝大、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辅助检查可有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轻度蛋白尿,X线检查心影增大,心电图可有心向量改变,周围静脉及中心静脉压升高等。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可有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轻度蛋白尿;X线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影增大、心腔太小变化、心瓣膜结构及功能情况,估计心脏功能状态;心电图及心向量改变.周围静脉及中心静脉压升高等。必要时进一步做放射性核素检查、吸氧运动试验、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等心衰检查。 鉴别诊断: 内分泌相关性心源性水肿主要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凹陷性水肿相鉴别。如肝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1.肝源性水肿 多有肝炎、血吸虫病或其他肝脏病病史,或长期大量饮酒史。水肿起病缓慢,先出现腹水,后出现下肢水肿;肝源性水肿常伴有消瘦,萎黄、皮肤色素沉着、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肝脾大等。辅助检查可有尿胆原增多,肝功能受损。血浆自蛋白低下,A/G比值倒置。B超检查肝脏大或缩小,脾脏大,腹水为涌出液。 2.肾源性水肿 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史或其他引起肾脏损害的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肾毒性药物、循环衰竭等病史。水肿出现较快。开始即可呈全身性水肿,但多从眼睑、面部开始,很快遍及全身,水肿移动性较大,多表现为下垂性水肿。肾病性水肿患者可伴有胸腹水,但可平卧。肾炎性水肿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及眼底改变等。辅助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量多,肾病性水肿有高脂血症、高黏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下。血色素、血小板及血细胞比容增高;肾炎性水肿有血尿,蛋白尿,臂型尿,尿量少,血清补体降低,FDP增高。尿中朴体及FDP增加,Ccr降低,可有贫血及氮质血症等。 3.营养不良性水肿 多有饥饿、长期消化不良、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慢性腹泻、慢性酒精中毒史或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水肿逐渐形成,以面部及下肢为明显,水肿呈下垂性,凹性明显。常伴有全身消瘦,肌肉萎缩,贫血等,补充蛋白质后水肿很快消退。辅助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阴性,血色素低,尿量增多,尿比重低,血浆蛋白低下。
预防预后: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排血功能障碍,均会使静脉系统压力增高及心排血量减少。静脉压力增高直接影响毛细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并可因肝、肾等器官淤血而影响体液的代谢;心排血量减少可影响肾功能的排泄功能并通过神经体液系统的作用引起水钠潴留,因此,静脉压力升高和因心排血量减少而继发的体液潴留是导致心源性水肿因素。 心力衰竭时引起的静脉系统淤血及心排血量的减少引起组织灌注不足,使机体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缺氧和酸中毒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在静脉压升高的情况下,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更有利于水肿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