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力降低
什么是耐热力降低
?
人体有较强的耐热能力,当外界气温超过35℃时,皮肤就会通过流汗加速散热,确保体温不会过度升高。但空调正夺走人们的耐热本领,尤其是长时间坐办公室的白领、放假在家避暑的学生等,其耐热应激蛋白明显减少,一旦进入高温环境,就很容易中暑。当空气达某一界限时,人体的热量散不出去,超过人的忍耐极限就会造成危险。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在相当干燥的空气中,健康人能在50℃的高温中呆上2个小时;在70℃的高温中呆上15分钟;在100℃的高温中呆上3分钟,而不受任何损害。 人体的热感还与空气湿度有关。当气温高于28℃,绝对湿度(水气压)大于30百帕时,人就会感到又闷又热。据实验,如果在45℃饱和湿空气中呆上1小时,就会发生中暑昏迷。 “热衰竭”,即因长期依赖空调导致她的耐热能力下降,一旦遭遇高温,因身体自我调节、协调能力出现偏差而无法散热。 “空调中暑”:长时间呆在不通风的房间里,也没有及时补充水份导致脱水。
疾病治疗:
增强耐热能力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耐热锻炼。专家建议,“室内人群”应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到室外活动,主动适应自然气温,通过流汗来维护和强化机体散热功能。锻炼时间一般可选择早上六七点钟或傍晚六七点钟。 另外,盛夏时节,“室内人群”不要将空调温度调节得过低,室内外的温差不要超过5℃,使用空调两三个小时后应透气通风。在空调房间要多喝水,防止脱水。外出时,要穿宽松、透气的衣服,戴上遮阳帽或撑遮阳伞避免太阳直射。
预防预后:
长期处于空调中,皮肤流汗减少,耐热能力退化,耐热应激蛋白明显减少。